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能耗主要包括牵引能耗和动力能耗两部分,影响牵引能耗的因素主要包括车型、车辆启动和制动方式、车辆最高速度、线路条件、季节因素等.通过数据调查和牵引计算模拟,分析站间距、敷设方式、平曲线半径、节能坡的坡度与坡长、节能坡与站台端部的距离、节能坡组合方式等因素对列车牵引能耗的影响,提出节能线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并对节能坡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线路纵断面的设计中引入节能坡设计理念,对优化线路纵断面设计、降低牵引能耗值和节省运营支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高速铁路的特点,提出高速铁路进站节能坡的设计方法和计算算法,给出计算流程,确定各影响参数的约束条件。开发进站节能坡设计程序模块,实现多参数化的进站节能坡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对车站坡段坡度、车站中心至节能坡变坡点距离、动车组编组质量、进站制动力使用系数、节能坡进入初始速度5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和仿真分析,确定各因素对进站节能坡的影响程度,为进站节能坡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铁节能线路纵断面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广深 《都市快轨交通》2009,22(4):37--39,40
介绍地铁节能线路纵断面的设计方法,通过大量的列车牵引计算图,分析一些典型线路纵断面的运行效果,认为在车站两端设置-22‰~-26‰的加速坡道,可以降低列车牵引电能消耗约20%~25%。说明加速坡的合理长度与列车运行的目标速度有关,认为在最高运行速度80km/h的线路上采用250m长的加速坡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4.
节能坡设计是高速铁路节省牵引能耗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高速铁路特点,提出高速铁路出站节能坡的设计方法和计算算法。采用计算机仿真计算和数据分析方法,对最高运行目标速度、列车编组质量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和仿真分析,确定各因素对出站节能坡设计的影响程度和节能坡取值范围,为高速铁路出站节能坡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基础速度目标值达350km/h客运专线的设计,主要参照《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本文拟结合实际参与的郑西、武广客运专线设计情况,就高速客运专线线路平、纵断面设计中,执行《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探讨性的意见。主要内容包括:①线路平面设计中的最大曲线半径选用、缓和曲线长度及曲线超高设置;②线路纵断面设计中的最大坡度、坡段的连接、最小坡段长度;③平、纵断面组合设计中值得注意或应该考虑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6.
碎小坡段是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实践证明,将纵断面中的碎小坡段与其相邻坡段进行合理调整,可以消除线路纵断面设计中出现的一部分碎小坡段,但需要很多次的试验。为了高效消除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碎小坡段,本文应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建立FORTRAN语言程序,通过不同的算法,合理地计算调整坡度和坡段长度,得出解决碎小坡段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地铁正线节能坡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A、B型车设计中典型的坡段及坡度组合,考虑列车运行速度、列车编组、列车性能等因素对节能坡坡率、坡长方面的影响,同时借助牵引计算软件进行大量的计算及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节能坡值及最节能的坡长、坡度组合。研究结果对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8.
陈凡  杨宏 《铁道运营技术》2013,(4):43-44,47
本文阐述了“节能坡”的含义,并以案例对比的方式研究了“节能坡”的节能性。在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计算、比较与分析后,明示了“节能坡”的节能性和“节能坡”的设计在地铁系统线路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线路纵断面是既有线提速改造的重要因素,是体现提速改造技术水平的核心指标。但线路纵断面改造受铁路等级、提速目标值、既有线路状况、工程投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既有线提速改造工程中,如果既有线纵断面不是限定提速的因素时,应基本维持既有纵断面不动或尽量少动;对于限制坡度和坡度减缓的改造应结合改建工程量、限速点集中情况、投资等综合分析确定超限坡度保留或改建;竖曲线半径及坡段长度是列车舒适度和安全的重要因素,改造中应按较高标准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列车坡道运营状态受力模型,阐述了列车受力情况和坡道长度、坡度等制动过程线路影响参数;建立了包含迎风阻力在内的坡道持续制动热容量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了包括车速、坡道长度和坡度等不同参数设置条件下制动盘温升影响情况.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参数对列车制动盘温升影响较大,运营速度不同对制动盘温升影响较小;坡长在40 km...  相似文献   

11.
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国内外防止机车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弓网故障的思路、方法 ,介绍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检测尺对接触悬挂进行动态包络线检测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利用铁路资源参与城市交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列举了国内外城市铁路服务城市交通、利用既有铁路走廊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既有铁路用地改造为城市建设用地等铁路资源利用案例,针对我国某城市既有铁路专支线的改造,对市域铁路改造模式、大运量城轨交通利用既有铁路专支线走廊模式、中运量城轨交通改造模式、现代有轨电车改造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推荐的既有铁路专支线现代有轨电车改造模式,重点讨论了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大准线供电臂接触网末端电压低的原因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大准线运营及改造规划,提出提高供电臂接触网末端电压的方案,并进行详细计算分析,方案实施后供电臂接触网末端电压得到了显著提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光缆线路综合绝缘自动检测系统的构成、检测原理、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通过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说明该系统能对光缆线路实施实时监测与管理,动态地观察光缆线路传输性能的劣化情况,及时发现和预报光缆隐患,提高对光缆线路的维护水平,确保线路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地铁辅助线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地铁辅助线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车辆段出入线一站或两站接轨方案的优缺点及接轨方式,出入线与正线立交需要的最小上、下线轨面高差和最小线间距诸因素的计算,一度停车位置的选定及如何满足缓坡设置的方法,一种小交路站前折返平面布置新图型,折返方式不同引起了安全保护距离有区别,停车线平面布置中安全线设置的推敲、最小线间距及有效长所考虑的因素,存车线需要的最小线间距、纵断面设计要求,安全线设置规定中的矛盾、探讨及信号制式对其设置的要求,道岔防护信号机与道岔间及道岔与站台间的距离要求等.  相似文献   

16.
一种市域铁路引入城际铁路的电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域铁路引入城际铁路工程难点多、外电源及用电负荷情况复杂,现行规范标准尚不适应电力设计需求。结合某项目充分研究市域铁路接驳工程特点,提出铁路贯通线与双环网电力线路组合的电力供电方案。解决了市域铁路引入城际铁路并接驳市内轨道交通的电力设计问题,实现了集约化电力资源共享和运营管理网络化,符合交通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且对类似工程电力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秦沈客运专线综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秦沈线综合试验段的工程质量,确保全线建成开通后运营速度达到160km·h-1及以上,在秦沈客运专线进行了三次综合试验。大量的试验数据表明在不同动车组以200km·h-1及以上的高速度运行下,线路、路基、道岔、桥梁等的动力性能完全符合安全评判标准,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既有线线路改移施工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新课题,需要通过高效的施工组织在确保施工安全、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对运营的影响。根据北京地铁13号线清河站既有线线路改移工程,结合现场工程特点,对施工组织进行归纳和总结,从施工流程和方法、施工进度筹划、人员和设备配置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重点介绍,为城市轨道交通同类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结合高速磁浮线路轨道的特点及其车辆特征,对车站内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如纵断面坡度、横坡角、平面曲线半径等进行了研究,对车站内列车通过的速度与平面曲线半径的关系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特点与线路技术参数研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建设发展形式和日前尚无市郊线相应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可循的现状,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的基本功能,车站设置原则和线路敷设方式.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线路特点.着重对线路平、纵断面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研讨,结合<铁路线路设计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对列车速度目标值的设定,曲线超高及限值和最小曲线半径等提出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