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各种给水方式的分析比较,认为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高位水箱减压给水方式或几种给水方式的结合在目前是比较经济合理的给水方式。 相似文献
2.
杜高潮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1995,(9):32-33
住宅区给水方式的探讨郑州铁路局机务处杜高潮1前言为叙述方便,我们把住宅区及城市管网水压区域划分如下:(1)住宅区分类A类住宅区10000~15000户,3.5~5.3万人;B类住宅区2000~3500户,0.7~1.3万人;C类住宅区300~800户... 相似文献
3.
4.
5.
分析了利用消防泵转速进行自检的方式.自检方式可分为常速自检方式和低速自检方式,其中低速自检方式中又有软启动器方法和变频方法.通过对消防泵的这两种自检方式的比较和分析,指出了消防泵自检的技术要求,为消防泵自检方式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既通信可靠,又适合铁路给水设备分布特点,由GPRS、手机短信、有线、无线电台4种通信方式相结合的铁路给水集中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石家庄铁路给水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各种通信方式的特点、收费情况、适用范围和4种通信方式相结合及水泵开停、保护控制等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7.
叶建华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8,35(5):242-246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用水的卫生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对于二次供水污染的投诉越来越多,相关的卫生规范不断修订和出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型二次加压供水设备——无负压供水设备在国内供水领域诞生了,并在实际使用中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继而在铁路给水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增压供水设备非常适用于铁路小区的供水情况,充分体现无人值守、节能、节地、节水、防污染等诸多优点,从而确保安全、优质、不间断地供水。 相似文献
8.
针对青藏高原冻土区的自然条件及工程要求,通过实验分析和对比浅埋与架空2种给水管道的敷设方式,研究管道保温及加热方式、以及对冻土层的影响范围,确定适宜青藏铁路站区的给水管道敷设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架空管道由于各桩基处冻土含水率不同,受到的冻拔力也不同,每年6月表层季节性冻土融化后,导致架空管道严重变形,且冬季管内水温降温过快,故不宜采用;浅埋管道由于采用柔性管材,配合管基粗粒化措施,可保证地基稳定,且冬季最冷日的管内水温可维持9.5 h,加热仅需1.5 h,管道对冻土的影响范围仅为0.12 m,适用于青藏铁路站区的给水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和分析轨道交通消防给水系统在不同阶段消防规范下的方案特点、新旧规范的差异和演变过程,对不同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案例比较分析与研究,总结出每个阶段地铁车站消防系统的方案特点.按有无消防稳压设备的方案差别,分析如何实现自动启泵,在设消防水池吸水加压和市政直抽两种水源条件下分析如何确定压力开关动作值.提出地铁车站消防系统...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高速列车给水系统采用车下水箱风压供水方式的优点,介绍了自动五通阀的工作原理,并结合试验情况分析了自动五通阀在该种给水形式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对铁路给水系统的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水技术方案也需做出相应条调整。以目前铁路沿线车站常用的几种供水方式总结归类,从节能的角度探讨各个供水方案的节能效果以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值乘方式选择问题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很难对乘务值乘方式进行定量合理的评价。在分析了乘务员的配备数量、列车的维护和保养、乘务管理的难度、乘务员的作息时间安排、乘务计划编排难度、列车运用效率、乘务员的教育培训等基本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所选的乘务值乘方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带载方式对继电器电气特性的影响,在高温、低温环境下分别检测不同厂家生产的交流灯丝转换继电器电气特性.介绍JZSJC型交流灯丝转换继电器结构、试验方法,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带载方式会导致继电器在高低温环境下的电气特性出现比较明显差异.建议修订TB/T 2657—2016《JZSJC型交流灯丝转换继电器》时...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研究时速140km/h高速地铁列车以不同运行方式在隧道中运行时的气动效应,采用三维、可压、非定常N-S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地铁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及站间运行时产生的气动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运行方式对高速地铁隧道气动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列车站间运行时,车体表面测点压力峰峰值沿车长方向基本不变;而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车体表面测点压力峰峰值从头车向尾车逐渐降低。2种运行方式下的隧道壁面测点压力峰峰值均在中间风井处达到最小值。并且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的最大车体表面和隧道壁面压力峰峰值分别为列车站间运行时的1.37倍与1.49倍。不同列车密封指数下,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的车内压力变化均大于列车站间运行时的车内压力变化。因此,地铁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的空气动力学效应比站间运行时更加不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