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截面钢绞线绝缘竖向定位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24 m折线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是国内首次采用的新型结构,是青藏线采用的新技术之一,其技术含量高、施工工艺新、施工难度大、在国内尚属首次生产,根据工艺特点和施工要求,施工中预应力施工工艺、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控制值得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板制梁场的场地平面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3个现场制梁场的分析、比较和总结 ,详细阐述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板制梁场的场地平面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4.
24 m折线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是一种新型结构,是青藏铁路线采用的新技术产品之一,其技术含量高,施工工艺新,施工难度大.简要介绍施工中的压力柱式先张台座、耐久性混凝土的施工控制、预应力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疲劳试验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铁路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疲劳验算中混凝土相关疲劳可靠性设计参数取值。编制程序计算多种跨度简支梁在客运专线疲劳列车作用下标准荷载效应比频谱,给出不同跨度简支梁中活性粉末混凝土等效重复应力换算系数。对32m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指标进行分析,给出建议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疲劳设计目标可靠指标和设计验算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介绍部分预应力在芜湖长江大桥40m混凝土简支箱梁中的应用,并推导了有实用价值的公式。对部分预应力简支梁与全预应力简支梁作了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7.
以24~40 m典型跨度简支梁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确定不同跨度桥梁及不同列车荷载的简支梁容许动力系数.基于移动荷载列-桥梁动力仿真模型,探究列车移动荷载列形式、列车时速、简支梁跨度、竖向基频对梁体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合梁体振动加速度、容许动力系数和规范要求,确定时速400 km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  相似文献   

8.
新颁布的铁道行业标准新订标准TB/T2484-9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技术条件》该标准自1994年8月16起实施TB/T2495-94《DJ4型调度监督设备技术条件》TB/T2496—94《电气集中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TB/T2497—...  相似文献   

9.
先简支后连续技术在高速铁路PC桥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速铁路桥由于高速行车平顺性的需要 ,对桥梁的刚度、上拱度等提出很高的要求。高速铁路桥梁中大量采用的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为满足技术要求 ,梁高较大 ;连续梁桥的受力和变形性能优于简支梁桥 ,但由于连续梁施工的复杂性 ,影响其在 40m以下跨度铁路桥中的使用 ;采用先简支架设、后体系转换为连续梁的先简支后连续结构和工艺 ,综合了简支梁和连续梁的优点。以高速铁路桥作为应用背景 ,通过对比分析 ,对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梁的施工、构造、受力、刚度和后期徐变上拱度等进行初步的探讨 ,论证其在高速铁路桥梁中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广北立交桥系高速公路跨越铁路的立交桥,桥型设计新颖而复杂,基础有钻孔桩,打入桩,挖孔桩等,桥梁有变度连续箱梁,53m预应力混凝土T梁、16m简支梁和28m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等,采用的架梁方法有顶推法,双导梁简支法,龙门吊和汽车吊架梁法,活动斜腿钢梁便桥架设法等,施工难度大而复杂,施工组织困难。本文对其施工情况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介绍跨度24、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提速桥梁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移动支架造桥机施工跨度为64m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简支梁为例,介绍梁段运输、梁体线形调整、穿预应力钢束、湿接缝施工、预应力钢束张拉、支架移动等造桥机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简支梁技术。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我国高速铁路桥梁以跨度32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为主,对于下部基础费用占比大的桥梁区段,采用大跨度简支梁可以显著降低工程费用,高速铁路大跨度简支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在列车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是设计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本文利用移动荷载列计算方法,分析车桥共振条件,提出不同跨度混凝土简支梁的方案设计,分析列车作用下大跨度简支梁的动力特性,为确定高速铁路大跨度简支梁的合理跨度提供支撑。研究结论:(1)共振速度与简支梁自振频率和车长相关;车长d与跨度L的比值是简支梁桥车桥共振的关键影响因素;(2)大跨度简支梁设计中,静活载作用下的梁端转角限值决定了简支梁的最小梁高;(3)当跨度逐渐接近动车组车长的2倍时,简支梁的动力系数和跨中加速度也逐渐增加;有限元分析的车桥共振现象与公式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4)本研究成果可指导高速铁路大跨度简支梁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4.
折线布束先张法预应力梁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传统直线先张法梁的受力情况 ,阐述使用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技术的优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 ,介绍我国铁路折线先张梁的发展情况 ,指出我国中小跨度梁使用折线先张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于道床结构施工速度和精度的要求,便于后期运营维护,研发城市轨道交通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该板采用先张法预应力结构,并针对轨道交通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为了验证该板的疲劳性能和抗裂性能,基于有限元计算方法对轨道板进行受力分析,并对轨道板进行疲劳荷载试验和静载开裂试验,结果表明:双向先张法预应力轨道板静载抗裂理论分析结果和全尺寸模型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按照设计要求生产的双向先张法预应力轨道板,其静载和疲劳抗裂性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约占线路总长55%,主要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和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为主,其中标准跨度简支梁占全部桥梁长度的90%以上。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积累,我国已经构建了标准梁式桥成套技术体系。回顾了我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发展历程,对高速铁路桥梁技术参数体系、刚度和变形控制设计技术、制运架建造技术等进行总结和思考。基于高速铁路标准梁式桥应用经验的积累和信息化、智能化铁路建设需求,分析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既有标准梁优化及应用智能建造、运维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先张法轨道板预应力传递长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传递长度是高速铁路先张法预应力轨道板设计需解决的核心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先张法预应力小梁计算模型,分析了钢筋直径、混凝土强度、锚固板的设置及尺寸对先张法轨道板中预应力传递长度的影响,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传递长度随预应力筋直径的增大而增加,最终建立的预应力也随之增大;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预应力传递长度有减小的趋势;锚固板的设置能显著减小预应力传递长度,保证混凝土预应力在板端第一扣件节点处完全建立,但锚固板的尺寸对传递长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总结作者从事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10余年的生产经验,归纳20余年来桥梁生产许可证审查发现的后张梁预应力损失问题,从16个方面剖析了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梁生产过程中常见预应力损失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本文内容涵盖了设计规范、桥梁标准、工艺技术、生产许可证细则等对后张梁的预应力要求,归纳提炼出预制后张梁生产的核心技术——预应力张拉技术要诀及预应力损失的控制措施,对确保后张梁质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跨度系列为24,32,40,48,64,80,96 m的客货共线铁路钢-混凝土结合简支梁进行了截面比选和尺寸拟定。通过有限元建模,对比分析主要荷载组合工况下的梁体受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设计速度200 km/h的客货共线铁路钢-混结合简支梁的设计控制指标为刚度(基频);与相同跨度既有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相比,钢-混结合简支梁的梁高大体相当,质量可降低4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大跨度铁路桥梁刚度统一描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在已建成的桥梁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大跨度铁路桥梁刚度描述方法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桥刚度的限值研究,以提出一种大跨度铁路桥梁刚度问题的统一描述方法。研究结论:采用设计荷载下的梁端横向、竖向、扭转角及非梁端处横向、竖向、扭转角的变化率(即曲率)描述桥梁刚度,推导了大跨度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桥刚度设计参考限值。该方法不但能方便地描述简支梁的刚度问题,与现有规范相衔接,而且在描述规范所不能涵盖的大跨度桥梁、特殊桥梁结构刚度问题时也非常方便。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桥梁刚度研究和设计水平,为发展更大跨度桥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