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面核磁共振技术可直接从地面探测地下地层的含水量。将地面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黄土滑坡勘察工作,获取滑坡下方各地层的含水量、渗透率等参数,为滑动面的确定提供定量化勘察成果,对于黄土地区的铁路勘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对于半幅铺盖法地铁车站基坑,中立柱作为其特有的支护结构,直接影响着施工安全,但中立柱变形规律复杂,在黄土地区对其还缺乏系统认识。本文以西安黄土地区首个半幅铺盖法地铁车站基坑为工程背景,对中立柱的变形机理及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施工工法条件下黄土地区车站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中立柱的变形主要受基坑降水、车辆荷载、盖板及支撑自重、结构自重和坑底土体隆起影响,其中坑底土体隆起影响最为显著;(2)中立柱累计变形可以分为微小下沉阶段、连续上升阶段、下沉阶段和稳定阶段四个阶段,其中最大值发生在第二阶段;(3)中立柱隆起值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设计时必须考虑中立柱隆起问题,确保中立柱具有足够长度;(4)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加路面板组成的临时路面系统和分八步实施的施工工序,可使中立柱沉降值在安全范围内;(5)该车站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的各种设计参数可为以后黄土地区类似地铁车站基坑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在黄土路堑基底加固中采用柴油柱锤打桩机产生振动的条件下,测试柱锤振动对黄土路堑边坡的动力响应,分析研究动力响应在水平地面与边坡上的差别,查找施工过程中黄土边坡坍塌的外在动力因素.研究结论:黄土路堑边坡在振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存在明显的放大效应,尤其是边坡的变坡点的动力响应明显强于自由场(水平地形)的动力响应,并随边坡的增高而逐渐衰减,但衰减速度较水平地面上缓慢得多.这种地形对振动产生的动力放大效应是引发黄土路堑边坡坍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处理路堑基底时,应考虑边坡的临时防护与加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对于黄土地区填土斜坡场地,如果在最初场地平整时没有对填土进行有效处理,则以后场地会出现各种地质病害,兰州碑林地质病害就是一处典型的黄土地区填土斜坡场地问题。本文通过对兰州碑林地质病害发生发展机理的分析,提出治理措施,并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论:(1)兰州碑林地质病害主要表现为填土体沿老地面蠕动变形,同时伴有地面不均匀沉降;(2)病害产生原因主要为场平时对填土没有进行有效处理,加之黄土自身强湿陷性,导致地面裂缝的产生,地表水大面积下渗,汇聚于填土与老地面接触带,继而引起地表变形;(3)鉴于地表水下渗是场地病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故工程治理必须坚持"控排水为主,支挡工程为辅,地基处理断后"的原则,根据场地监测资料,本工程设置合理,治理效果明显;(4)填土斜坡场地一定要在最初场地平整时对填土进行有效处理,否则后患无穷;(5)本文对于类似的黄土地区填土斜坡场地病害分析及治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隧道斜向上穿越软塑黄土夹层时,隧道拱部逐渐脱离软塑黄土层,使得围岩处于"上硬下软"的二元地层状态。由于软塑黄土含水率高、稳定性差、承载力低,使得大断面隧道在这种二元地层下的变形特征不尽相同。本文依托银西高铁上阁村隧道,基于室内试验、数值计算、现场监测等手段,分析"上硬下软"二元地层下隧道围岩位移演化规律,揭示隧道围岩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软塑黄土层的下移,拱顶累积沉降量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当软塑黄土分布于边墙时,围岩软弱,软塑黄土变形量大,变形时间长;当软塑黄土分布于隧底时,隧底围岩隆起值及下台阶水平收敛较大;随着隧道穿出软塑黄土层,净空收敛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黄土梁峁区在我国西北分布广泛,由于地表被厚层风积黄土覆盖,给该地区隧道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以宝鸡一兰州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的勘察工作为例,针对黄土梁峁区的地形地质及隧道工程特点,采用了航片判释、地面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综合地质勘察方法,查明了隧道区地层岩性、构造的分布及特征,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穿过的大庆油田由于高强度注水采油和工业、生活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在油田采区及地下水下降漏斗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隆起和沉降变形,不均匀地面变形会对高速行驶的列车安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查明和研究地面变形发生的范围、速率、变形量及对客运专线的影响程度,为设计采取必要的措施提供依据是非常必要的.研究结论:(1)为准确了解大庆地区地面变形规律,应建立地面变形动态监测系统,监测第四系沉降变形和白垩系隆起变形特征.(2)多采用化学驱油方式,控制注水压力,尽量保持压力场的平衡,并对靠近线路的采油井和注水井进行适当迁改.(3)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建立地下水开采、采油注水、地面变形的耦合模型,预测地面变形发生、发展趋势,为铁路工程提供准确的预报预警.通过分析得出随着采油工艺的改进、地下水减采和动态监测系统的建立,大庆地区地面变形会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不会对哈齐客运专线工程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谈郑西客运专线黄土隧道沉降控制及基础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断面黄土隧道基础处理及工后沉降控制问题,是郑西客运专线黄土隧道设计中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从黄土的形成、黄土隧道结构特征、压力特性方面入手,结合已修建的铁路、公路黄土隧道基础处理情况、黄土隧道工后沉降理论分析,对郑西客运专线黄土隧道基础处理原则、措施及工后沉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盾构法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且减少了或避免了地面的拆迁,而被广泛地使用在市政隧道基础建设工程中,但由于施工掘进的不合理而造成地面的沉降或隆起,给周边环境及社会产生很大的危害,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避免此类事故,现对大直径泥水盾构在软土地质中施工对地面的沉降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及总结,为更好地指导类似的工程。  相似文献   

10.
陆袆 《铁道建筑》2003,(6):34-38
根据强夯法加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实践,阐述自重湿陷性黄土特性以及强夯法加固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机理,介绍强夯法加固自重湿陷性黄土的设计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原状黄土的结构强度变形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目的: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原状黄土微结构性状及黄土的强度变形特性与黄土微结构的内在联系。 研究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图象分析及室内静三轴剪切试验的方法,对Q3、Q2原状黄土的结构性状及强度变形特性。研究结果:黄土的结构特性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由支架大孔微胶结结构逐渐变为镶嵌微孔半胶结结构,支架大孔孔隙发育变为粒间孔隙发育,再为微孔孔隙发育。黄土的结构性是控制其强度变形特性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上层Q3黄土的结构可稳性较大,可变性较小,在受荷过程中其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较明显的变形软化性质;随着埋藏深度的及围压的增加,下层Q2黄土的结构可变性逐渐变大,而可稳性变小,在受荷过程中其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较明显的变形硬化特性。 研究结论:黄土的强度变形特性是黄土结构可稳性和可变性的综合反映,和黄土颗粒的连接特性及排列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郑西客专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支护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即将建设的郑西客运专线出现了大量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本文介绍了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黄土隧道的结构设计研究情况,提出了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支护参数,同时讨论了一些客运专线黄土隧道设计的有关问题,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土加筋路堤试验路段应力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防治黄土路堤的湿陷性破坏,保证黄土路堤的整体稳定性,在路基病害调查和试验路段土样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黄土路堤在加筋和无筋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出了加筋黄土路堤可以使湿陷性黄土路堤的变形趋缓,横向应力显示出比较均匀的受压状态和稳定的受力趋势,从而改善路基不利的受力状态,并给出了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铁路》2008,(5):73
4月10日,世界首座特大断面湿陷性全黄土隧道——郑西客运专线秦东隧道顺利贯通。郑西客运专线隧道群穿越黄河南岸黄土台塬区,以黄土隧道为主,其中秦东隧道位于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为双线湿陷性全黄土隧道,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其最大开挖断面达170m^2,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断面的黄土隧道。  相似文献   

15.
泥岩具有弱膨胀性,而黄土具有湿陷性,泥岩掺黄土的高填坝式路基施工,控制路基填筑工艺、保证路基填筑质量,是确保路基稳定的关键。本文详细介绍了坝式路基泥岩掺黄土填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室内湿陷试验判定的黄土自重湿陷性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本文以西安黄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试验与回弹试验,结果显示卸荷回弹变形与自重湿陷变形间存在紧密联系。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压汞试验等分析了不同压力下回弹变形与黄土微结构间的关系。应力较小时回弹变形较大,浸水附加变形(湿陷变形)以弹性为主并在卸荷后完全恢复,土体结构保持稳定;应力较大时回弹变形极小,浸水附加变形在卸荷后无法恢复,土体结构明显破损,黄土发生湿陷。在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判定黄土自重湿陷下限深度的方法。黄土自重湿陷系数试验后,若土样卸荷回弹稳定高度大于浸水前固结稳定高度,则黄土不具自重湿陷性,反之则具有自重湿陷性,具有自重湿陷性的最大土层深度即自重湿陷下限深度。经工程实例验证,本文方法的判定结果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张显明 《科技交流》2000,30(3):142-145
本将主要从黄土的微结构方面阐述其湿陷性产生的机理,进而分析影响黄土湿陷性的主要因素,最后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讨论如何根据黄土湿陷的内在结构因素和外在诱发因素来制定相应的工程处理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水源井应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水井井管有“长高”现象,引起井台隆起,甚至造成了扬水管撅断等设备损坏情况。这主要是地下水过量开采、地面下沉引起的,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和地下水回灌是解决地面下沉的基本办法。在地面沉降较大地区,管井设计、施工时应考虑地面下沉造成的井管上升对管井的影响,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在用管井,采取及时截断长高部分的井管、对井台合理改造以使其适应井管长高也是较好的被动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崔文鉴 《铁道学报》1991,13(4):71-77
黄土地区铁路建筑物在进行地震和列车动荷载反应分析时,需要合理地确定黄土的动力参数.应西(安)延(安)铁路建设的需要.笔者用DTC-240三轴仪测定了原状黄土动剪切模量、阻尼比及动强度指标;并用统计方法分析黄土动应力应变关系;得到适用于原状黄土哈丁(Hardin)公式的系数.试验还研究试件高径比对弹性模量的变化,分析不同固结比与固结压力对阻尼比和动强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变化规律与原状黄土结构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天水市地处西秦岭北麓向陇西黄土梁峁过渡的低山丘陵区,区内黄土滑坡分布广、发育密集、危害程度高,尤其是耤河北岸的天水北山滑坡群,严重制约宝兰高速铁路线路方案的选择。平面外绕天水市区及北山滑坡群会使得线路加长和投资增大,而采用隧道内设Ⅴ形纵坡下穿耤河宽谷区及北山黄土滑坡群,既绕避了滑坡群又解决了外绕方案投资大的问题,一举两得。勘察设计中通过分层抽水试验确定了隧道埋深,优化隧道凹坡段最低点的位置及高程;通过滑坡推力检算确定隧道拱顶基岩安全厚度,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同时设计中还采用双层全包防水措施,避免了水土流失造成的地面沉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