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大线牵引变电所首次采用了铜制双层导流硬母线,其安装对工器具的精确度与施工工艺的要求都很高,施工难度大。本文从计算到应用,系统地阐述了该种硬母线的制作、安装方法、施工工艺,旨在为今后同类施工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岔口特大桥转体桥转盘球铰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明 《中国铁路》2010,(6):35-37
介绍三岔口特大桥转体桥转盘球铰施工工艺流程及球铰结构。论述下承台施工及下球铰、环道安装、上承台施工及上球铰、支撑脚安装、上下承台临时约束及球铰滑动面防护等施工技术。转体桥转盘球铰施工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洁、实施快速、降低造价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营业线路施工作业通常在运行列车间进行,万一作业时列车接近,列车应当在作业区间前停车。为此,西日本铁路开发了用于ATS—SW传递立即停车信号的地面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临时安装在作业区间的前面,能够防止列车与作业的冲突,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既有ATS地面传感器安装需要时间,安装方向出错还不能工作。新开发的大型地面传感器能够短时间在线路上装卸,  相似文献   

4.
赵岳 《铁道建筑技术》2020,(2):96-98,132
隧道施工机械化是我国隧道施工的发展方向。相较于开挖、衬砌机械化的快速发展,钢拱架安装机械化水平存在不足,长期以来较多采用人工作业,施工人员多、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及安装精度低,同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跃龙门隧道机械化配置配套应用,分析了钢拱架安装机在机械化快速施工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并详细介绍了XZGMT411多功能钢拱架安装机相关参数、施工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多功能钢拱架安装机的使用大幅提高了隧道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5.
大断面软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南山寨隧道出口段穿越大断面软岩浅埋偏压地段,在施工中遇到的难点及施工处理技术,着重阐述双侧壁导坑法在该隧道应用中的施工要点及作业程序。  相似文献   

6.
大断面软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介绍甬台温铁路霞雪岭隧道进口段穿越大断面软岩浅埋偏压地段,在施工中遇到的难点及施工处理技术,着重阐述双侧壁导坑法在该隧道应用中的施工要点及作业程序。  相似文献   

7.
钢管柱安装作为暗挖车站中受力转换最为重要的工序,其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以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苹果园南路车站为背景,研究在小导洞有限空间内钢管柱安装、精确定位的施工方法。探究了钢管柱分节长度、预埋吊钩的设计,优化了钢管柱吊装固定方案,减少了吊装设备本身的空间,使钢管柱吊装作业空间最大化,加快了安装效率。对钢管柱精确校核,采用混凝土固定上下桩口、柱身周边空隙填充砂砾的技术措施,防止钢管柱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位移,有效保证了钢管柱的垂直度。通过本工程钢管柱的成功应用,证明了该综合技术安全稳妥、安装精度高,有效保证了钢管柱的施工质量,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移动式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的一种特殊安装形式。在电气化铁道集装箱作业的车站或电力机车库内,当货物起吊作业时,接触网停电移开线路上方,给机械化装卸货物提供施工场地。作业结束后,接触网在自动控制下快速移动到线路上方,给电力机车供电。  相似文献   

9.
以西部某千枚岩软岩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施工工法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针对不同施工工法的围岩应力、洞周位移、初期支护受力状况进行对比,进而提出了合理的施工工法.研究结果表明:CD法施工较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和上下台阶法对围岩的稳定更为有利,但其初衬和临时竖撑的连接质量是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应予以重点关注;上下台阶法和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差别不大.建议围岩施工以上下台阶法为主,当遇到特殊地质情况需要加强衬砌,此时建议采用CD法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钻爆法机械化施工,依托渝昆高速铁路(重庆—昆明)来福隧道,对凿岩钻孔与拱架安装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加长臂改造改进了凿岩台车,以适应软弱围岩条件下台阶法钻爆开挖隧道。通过增加托举装置的延长杆,改进了三臂拱架安装台车;结合“一长两短”的上台阶初期支护钢拱架设计方案,实现了拱顶初期支护钢铰接+三臂拱架安装的施工工艺。通过现场试验,采用改进后的凿岩台车施工,与传统人工手持风枪凿岩相比,两台阶与三台阶断面钻孔作业,施工效率分别提升89%、90%;采用改进后的拱架安装台车施工,与传统人工配合机械安装拱架相比,Ⅳ、Ⅴ级围岩段施工效率分别提升72%、81%。可见,采用改进后的凿岩台车和拱架安装台车机械化施工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还可以降低施工风险。该套施工设备可在类似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客车通过台顶板安装工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顶板安装施工作业存在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并采取有效的工艺控制手段,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并对顶板设计提出优化建议,简化施工难度,优化安装效果。  相似文献   

12.
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跨越繁忙既有干线铁路施工,受既有线运营影响,工期紧,安全风险大,技术含量高。针对新建南广铁路独屋特大桥大跨度连续梁转体18.1°跨越既有黎湛铁路施工,介绍了连续梁转体系统的转动结构、牵引装置,平行既有线对称的2个T形结构主墩连续梁的上下承台、球铰安装、墩身及连续梁及实施转体的施工。采用全站仪控制转体球铰安装精度、试转体、转体精调等关键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用于安装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室外设备的轨枕,包括设置轨道线路上的轨枕主体,轨枕主体对称设置四个安装平台;每根轨枕端部安装平台上均可固定轴温探测箱;每根轨枕中部安装平台均可安装轮温探测箱或安装集成化数字化车号。该安装方式实现了工务施工作业时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室外设备免拆卸,减少了施工配合工作量及成本支出,降低了交通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4.
结合施工现场实际,详细叙述了利用"高压室内馈线过渡,室外软母线倒接"的过渡方法对一次侧设备利用天窗点进行不间断供电改造施工,并采用"低压侧短路试验法"对主变压器进行电流回路极性校验。该技术缩短了施工时间,保证了施工安全,最大限度减小了施工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时速200km卧铺动车组包间间壁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结构,该结构对包间其他部件的安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施工作业存在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并采取有效的工艺控制手段,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普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通常需要在小曲线半径路段安装软定位装置。本文基于对接触网软定位的要求,列举了目前常用的3种软定位方式,分析了小曲线半径处使用软定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既有弯曲外形又能限位的定位器即折角定位器,并通过现场安装试挂证明其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北京市轨道交通房山线阎村车辆段检查坑整体道床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在工期紧,施工条件复杂,交叉作业频繁的情况下很好地保证检查坑整体道床的施工质量。检查坑架轨主要采用滚道线运输的方式,此方法既快又安全,有效地保障了工期;阐述施工的重难点控制:检查土建与轨道的施工接口,确保上下统一;检查基础预留钢筋,确保轨道安装正确就位;检查轨道施工范围内的预留预埋,确保不漏项;铺轨基标的保护,确保基标不被破坏且需要经常校核;通过对重难点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检查坑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铁10号线亮马桥站盖挖法支柱及其基础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亮马桥站施工,详细介绍盖挖法施工中关键的一环——结构支柱的施工技术。该技术就是采用成孔设备(目前成孔设备有正(反)循环钻机、冲击钻和旋挖钻机等,建议用旋挖钻机)成孔水下灌注成桩,利用与钢筋笼连接的钢护筒隔离地下水,形成具有可人工操作性的地下作业空间,安装定位器。通过定位器的导向,完成钢管柱安装及核心混凝土的浇筑,并在安装完成之后对钢护筒进行回收及钢管柱成品保护的一整套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有压供水隧洞在浅埋段采取无粘结预应力衬砌结构,通过模拟隧洞张拉工况和隧洞通水运营工况下的受力分析,验算结构的可靠性;钢绞线环向安装布置,锚具槽空间较小,按照传统张拉施工技术施工难度大,可操作性不高,张拉端无法采用千斤顶直接进行钢绞线张拉作业,利用偏角器将张拉端的钢绞线偏转一定角度后,引出锚具槽外进行张拉,锚具采用自带锚固端的双向锚具,保证了无粘结预应力衬砌张拉的施工质量及施工速度,最终实现了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总干线六标段9#隧洞预应力衬砌段张拉作业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0.
针对福州南站海相沉积软土分布广,地质条件复杂情况,介绍了在施工中应用的多种软基处理技术原理、施工中的效益及优缺点,通过对采用的软基处理方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得出相关结论,为以后的软基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