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HTRC110的机动车非接触识别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机动车众多的防盗系统中,非接触识别系统税颖而出。非接触识别技术利用微波传输和编解码技术实现近距离的非接触识别。它将机动车的机械锁、非接触电子识别系统集成为一体,合理地解决了机械锁中“一把钥匙开多个车”的问题,是机械识别技术与电子识别技术的最佳组合,集传统技术与现代先进的电子技术于一身,从而使机动车的禁闭系统变得先进、自然、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2.
整体接触面积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座垫舒适性,因此将人—座垫接触界面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侧翼、臀部和腿部区域,进行座垫舒适性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静态工况下,座垫舒适性与各区域接触面积占比有较大关联,并得到座垫各区域接触面积占比参考值以及各体重下腿部载荷占比参考值;在动态工况下,动态接触面积大于静态接触面积,但两者区域接触面积占比基本一致。最终基于研究过程和试验结果,提出动、静态接触面积的定义以及计算方法,提出有效接触面积的概念,为座垫舒适性评价提供新的指标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车型前保险杠系统模态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吸能块和小腿保护杆与防撞梁和蒙皮的接触在前保险杠系统模态分析中的贡献量.探讨了接触对模态试验及模态有限元分析的影响机理.指出,在有限元模型中适当考虑接触,可显著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度,确保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由于EGR泵总成托架受到电机、压气机转子离心载荷以及压气机出口气体推力的作用,在设计阶段对托架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十分重要。基于分形接触刚度理论计算得到托架与电机螺栓连接处的接触刚度,用弹簧单元将接合面接触刚度应用到计算中。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得到EGR泵总成托架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对在载荷激励作用下托架整体的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为托架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车事故中行人主要与车辆和地面接触而遭受损伤。此前已有大量研究在车辆接触阶段对多体行人模型进行了验证,但对地面接触阶段的验证较少。本文中评估了用于预测车辆撞击后行人运动和地面接触的4个PC-Crash行人模型。通过车辆和地面接触的HIC伤害与最近研究中的6个尸体实验数据对比显示,其中PC2014行人模型能很好地预测行人头部损伤,车辆和地面接触HIC的平均误差分别为6.07%和5.85%,数据说明PC2014行人模型可以用于再现人车碰撞事故以及开发未来地面接触伤害防护对策。控制制动防护方法鲁棒性研究显示,在3种行人姿态(奔跑、步行和应急)扰动下,HIC平均降低比例分别为63.2%、57.9%和67.8%,说明控制制动防护方法具有很好的抗行人姿态干扰能力。进一步分析不同姿态下的行人损伤发现,3种步态序列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应急步态下控制制动防护方法有着更好的抗行人姿态干扰能力;而在奔跑步态序列下,往往可以通过控制制动防护方法产生最低的头地碰撞损伤,表明在使用控制制动防护方法对行人进行保护时须考虑到不同姿态产生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控制制动防护方法的地面伤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10)齿厚的钢球测量. 齿厚的测量可用大端公法线测量,量具是与齿面的线接触,不是面接触,在大量生产中使用不是很方便.  相似文献   

7.
在汽车世界中,有一些车型,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们很难与之接触。如随着岁月长河消失了的汽车,我们难以再见,再有就是那种专业用车,普通人很少有机会相握其手。这里我们这给大家介绍的两款汽车模型,就是在生活申难得接触的汽车,通过它们,你可以有机会与这些汽车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考虑大体积混凝土与基岩的接触热阻及冷却管与混凝土之间流动传热的水化热分析方法。采用面-面接触单元模拟混凝土与基岩之间的热接触效应,采用热-流耦合单元模拟冷却管与混凝土之间的流动传热过程。以某大跨度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背景,对天然冷却和水管冷却两种条件下拱座的水化热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热接触效应对大体积混凝土芯部温度影响很小,而对基岩与混凝土交界面附近的温度分布影响较大,在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分析中,宜考虑基岩接触热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载重子午轮胎与路面相互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12.00R20的实际结构,考虑轮胎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接触非线性以及大变形等力学特性,应用有限元的方法建立轮胎的三维模型,橡胶材料采用Yeoh模型,橡胶-帘线复合材料采用加强筋模型,并通过轮胎径向刚度的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数值模拟中分析了轮胎在一定充气压力时,在不同垂直载荷和牵引速度的作用下,与地面在接触区域的变形情况、应力分布、摩擦应力分布等滚动接触规律.结果表明,轮胎与地面接触应力分布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性,轮胎的接地面积和地面总反力随着滚动速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ANSYS中摩擦接触中的面-面接触单元对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中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研究不同的参数取值对构件扭转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参数取值。通过试算得到的接触参数,对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进行数值分析,得到构件的抗扭承载力,并与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11.
大断面隧道穿越接触带段施工过程中多发围岩失稳与支护开裂、大变形现象。以兰海高速马林隧道工程穿越不整合接触带段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隧道跨度和隧道与接触带竖向距离变化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隧道跨度增大,隧道围岩塑性区与接触带塑性区越易发生联通,支护结构安全性会突然降低;接触带影响段可根据隧道稳定性变化程度划分为次要影响段和主要影响段,主要影响段的隧道设计、施工方案应开展专项研究工作。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程海潜 《中外公路》2011,31(5):141-144
按桥规方法推导了纯弯曲孔道的预应力摩阻损失公式,通过该公式在使用中产生的矛盾,指出了该公式的不合理性.在弹性接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接触正压力余弦分布的假设,推导出任一弯曲角度时的接触压力表达式及相应的摩阻力计算公式,并与均匀分布假设的摩阻力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非均匀分布假设下的摩阻力更小,因此库仑摩擦原理在...  相似文献   

13.
齿带接触了机油或其它溶剂齿带为橡胶件,在使用中应保持清洁。若接触了机油或其它溶剂,齿带就会因受腐蚀而损坏,以致在工作时出现打滑跳齿。齿带与机油或其它溶剂接触的原因,一是维护中不慎而使齿带沾上了溶剂,二是凸轮轴前油封或曲轴前油封老化致使机油漏入齿带室沾染齿带。因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校验排气系统与周围结构是否存在运动干涉,对排气系统与车身之间的橡胶吊耳进行非线性刚度建模,采用超弹性Mooney-Rivlin模型表征橡胶材料本构关系,由试验数据拟合获得超弹性本构模型的参数。基于吊耳在10种极限工况下的接触特性建立相应接触关系,分析排气系统非线性运动包络面,并与传统线性弹簧建模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吊耳非线性刚度特性和自接触现象对排气系统的运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排气系统包络面计算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胡钢 《公路》2015,(3):34-40
为了研究路面层间接触状态与路面受力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路面有限元分析模型,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UTRACLOAD(考虑水平剪切力)和VDLOAD(考虑竖向压力)用户子程序来实现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动态响应,采用正交设计法,将上、中面层之间的接触状态μ1,中、下面层之间的接触状态μ2以及下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接触状μ3等3个因素进行正交方案试验,同时考虑3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计算出最大剪应力和竖向变形的25次模型计算结果。发现对于选定的典型路面结构,层间接触状态对路面的竖向变形产生的影响非常小;当μ3≤μ2≤μ1且μ2=μ1-0.1时,各面层底部产生的最大剪应力值会降低。通过对μ1,μ2,μ3的单因素分析可得,第一接触面的抗剪强度至少达到549.36kPa,第二接触面的抗剪强度至少达到338.1kPa,第三接触面的抗剪强度至少达到241.01kPa,方可确保路面达到连续接触状态。  相似文献   

16.
赵平堂 《汽车电器》2020,(2):11-12,15
本文介绍了电动车高压连接器最近设计的一些内接触结构。一类是双螺旋曲线结构、线簧结构、多孔耐磨结构、片簧接触结构、弹性插孔结构的线接触,另一类是多触点接触环、具有阵列凸点的镂空连接管、新型的圆柱形冠簧直接实现点接触,二者都以降低接触电阻,提高载流能力为目的。弹性高压插头则可以与插座直接形成线性接触,不需要冠簧等中介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追尾碰撞中乘员运动情况和颈部损伤机理进行分析,结合鞭打试验中假人头部加速度与颈部受力间的关系,探讨了假人头部受力的分析方法,并就头部与头枕接触时刻、碰撞强度在座椅和头枕改善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时刻越早越有利于降低颈部NIC指标及头部碰撞强度;头部碰撞强度低、z向受力向下将有利于降低颈部各载荷。  相似文献   

18.
三塔悬索桥中塔主缆与鞍座间抗滑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吉林  陈策  冯兆祥 《公路》2007,(6):1-6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的初步设计中提出三塔悬索桥设计方案,为了研究特定工况下中塔主缆在鞍座内的滑移情况,江苏省长江公路大桥指挥部主持开展了主缆与中主鞍座间抗滑移试验研究。我国和美国、日本都曾开展过主缆与鞍座鞍槽间摩擦机理分析的试验,由于试验及试验模拟的差异等,试验结果离散性较大。本试验采用与实桥直径相同的镀锌钢丝和具有相同曲率、结构尺寸以及表面处理的鞍槽,力求全面模拟各束股与束股之间、钢丝之间、束股与鞍槽间的真实的接触特征,采用与实桥基本相同的接触挤压应力,以期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三塔悬索桥中塔主缆在鞍座间的抗滑移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直插引脚式元件的焊接方法①烙铁头与两个被焊件的接触方式。接触位置:烙铁头应同时接触到相互连接的2个被焊接件(如焊脚与焊盘),烙铁一般倾斜30-45度,应避免只与其中一个被焊接件接触。  相似文献   

20.
用于车身材料力学试验的非接触测量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静、动态试验平台分别搭建了相应的非接触测量系统,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M)提取变形信息,实施了车身材料和点焊构件试验的变形测量。静态试验的引伸计和非接触变形测量对比以及LY12cz铝合金材料的静动态试验对比显示,非接触测量是准确可靠的。与传统变形测量方法相比,非接触测量在全场变形获取、平台兼容和结果可靠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