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汽摩配》2005,(7):44-45
2005年,面对行业生存大挑战,中国摩托车怎么卖?剑走偏锋,以何致胜,拿什么过招?中国摩托车市场可能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2.
面对拉动中国经济的三大传统驱动力出口、投资、消费强劲不再,中国经济如何回暖?  相似文献   

3.
金融海啸影响下的全球车企,目前大都谨言慎行。风云变化莫测。许多老问题有待重新思考。比如中国汽车的自主研发创新在金融和能源的双重危机下,该如何抓紧时间和机遇往正确的方向进行商业化运作?其次,惨淡经营的经销商们在面对蠢蠢欲动的私募时候,究竟怎样抉择才是明智之举?而私募一旦收购了经销商,除了尽量使其高速成长外,如何持续降低企业成本、不断增加利润?这些都将是所有企业管理者在这一时期所要面对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4.
张卫东 《经济导报》2010,(20):10-11
面对金融危机后市场的注资,面对国内天价信贷投放总量,面对近来国内蔬菜价格不断攀高和国际大宗商品石油价格的攀升;面对最近希腊发生的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充满变数.新一轮通胀预期正日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究竟中国的通胀是否严重?  相似文献   

5.
要有自信     
《汽车杂志》2006,(3):222-222
1,我是一名汽运专业的学生.即将毕业,面对竞争压力很迷惘.全国哪些地方需要这样的人才? 2、全国哪所大学在汽车专业具有雄厚的实力? 3、中国的汽车企业还有多少年的发展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突破制约零部件发展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波  陈光林 《时代汽车》2007,(10):28-31
零部件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石。面对中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合资合作进程中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中国汽车零部件如何绝地重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蔓青 《时代汽车》2008,(4):96-98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面对成本上涨的新一轮压力,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出路将在何处?  相似文献   

8.
梁发斌 《时代汽车》2008,(11):116-117
百年危机,百年机遇。号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正在炙烤着全球的汽车业,面对危机的洗礼,中国汽车企业能化危机为机遇,为中国汽车业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吗?  相似文献   

9.
产能过剩是一个行业升级前的必要积累。希望有关部门以更务实的态度来面对这个问题。产能过剩就是过剩,何来伪过剩?不过剩就不是市场经济,那才是中国客车业的悲哀。  相似文献   

10.
师红 《专用汽车》2007,(6):23-23
面对中国进入WTO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塑造卓越品牌、投资品牌建设是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生存的惟一出路。没有品牌意识,肯定不是有远见的企业家。如何创立自己的品牌?如何推广自己的品牌?如何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梁山东岳挂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品牌之路或许能给专用车生产企业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远 《轿车情报》2010,(8):158-159
本期声势浩大的低碳专题轰轰烈烈的结束了,不知读者是否还意犹未尽?当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突破年产销1000万辆的关口,中国的环境承载力也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中国汽车行业在尚未成熟的过程中,就要面对日益紧迫的节能减排责任,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12.
“是汽车产品引领汽车文化,还是汽车文化引领汽车产品?”这是所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要思考的问题。中国车企目前都在研发产品和销售产品。但是没有引领汽车文化的发展潮流,汽车文化建设必然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2013年1月作者走进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3.
陈琦 《汽车与配件》2023,(13):30-31
<正>中国汽车正值出海持续向好之际,汽车出口增长强劲,并且正在从“产品出口”转向“品牌出海”。不过,面对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格局的重组,车企所面对的局势会产生哪些变化?中国在出海过程中会面临怎样的机会或风险?如今,中国汽车正值出海持续向好之际,汽车出口增长强劲,并且正在从“产品出口”转向“品牌出海”。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的总额比2021年增长了7.7%,汽车出口的增长率却达到了54%。  相似文献   

14.
在2006年中国汽车消费出现第一轮爆发式增长以来,当前及未来几年被认为是国内汽车后市场的黄金时期。面对如此绝佳的发展机遇,第二次参展AutomechanikaSHANGHAl的美国辉门公司有何市场策略?本刊记者在展会现场采访了辉门(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售后市场总监陈炜春先生。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经济前景凄雾迷蒙,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运行也有些艰难.中国摩托车行业一度显得低迷:出口受阻,生产压缩,工人失业。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张莹 《时代汽车》2007,(9):76-77
英菲尼迪来了,“来者不善”!作为日产的豪华品牌势必要在中国的高端汽车市场分一杯羹,面对众多对手.他将如何破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汽车业到2006年,国家政策不在扶持。面对“入世”,汽车业是被动等待还是主动出击或者是超常规发展?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一、三大集团力大难卸负重 国字号的三大集团:一汽、东风和上汽首先承担着国企生存与发展的重任,但他们也责无旁贷的引领着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面对自主化的中国汽车产业,大家习惯先拷问三大集团:迅速赚钱和长远发展能兼得吗?  相似文献   

19.
“十年后,面对一个坏了的汽车部件,我们德国人会问:它为什么坏了?十年后,面对一个没坏的部件,日本人会问:它为什么没坏?我们追求的是长远的质量保证,而日本人追求的则是如何节省成本,虽然成本问题也要考虑,但这已经不是制造汽车的初衷了,因此日本车在我们德国根本卖不动,包括美国车,那是能上台面的东西吗?”  相似文献   

20.
天一合作,上南重组,相信很多人至今还记忆犹新,但是,当《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时,它却成为了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这次兼并重组是否真的能够如国家所愿,推出2-3家产销规模达到200万辆,4-5家产销规模达到100万辆的厂家?面对这场即将开始的兼并重组,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车企有无进行兼并重组的必要?谁是兼并的主体?谁又是被兼并的对象?这场兼并将以什么方式进行,是政府主导,还是依靠市场力量?本期《时代汽车》记者与业内众多专家学者,一起分析中国汽车兼并重组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