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北盘江石板寨河段实际情况的勘察,结合历史流量和输沙率资料,采用准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对石板寨水库有堰和无堰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计算比较.最后给出了无堰方案更有利于确保电站及水库的安全运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工程概况 北盘江大桥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耳镇和营盘乡交界处.北盘江为其界河.桥址水城岸(北岸)属于发耳镇跃进村石板寨,盘县岸(南岸)属于营盘乡红德村,全桥长1261m。北盘江大桥主跨为290m预应力混凝土悬浇空腹(斜腿)式连续刚构,其主桥桥跨布置为  相似文献   

3.
针对灌区无喉堰的量水问题,通过模型试验观测水流从自由出流到淹没出流的全过程,确定了淹没的临界条件,淹没的临界条件与堰渠宽度比和上下游水深的比值有关;从理论上推导出了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两种情况的流量计算公式,在自由出流情况下,流量系数与堰上水头、堰高、堰渠宽度比有关,在淹没出流情况下,流量系数与堰上下游水深、堰高、堰渠宽度比有关;根据实测数据得到了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情况下流量系数的经验公式,并进一步分析了计算误差。上述结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前人的研究工作,对于指导实际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巧家拉分盆地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巧家盆地的性质、成因以及其演化过程,通过详细野外调查,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对巧家盆地展开了初步的研究. 首先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工作,掌握了研究区基本地质背景条件以及盆地表面的沉积特征;进而,对盆地中心区域进行了钻孔勘测,得到了盆地内部结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盆地结构特征,对其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巧家盆地为典型的拉分断陷盆地,主要受小江走滑断裂带的控制;盆地内部结构主要包括了5个地层层序,从下到上分别为古河流冲积层、昔格达组地层、静水沉积层、泥石流洪积层以及河流阶地,并解释了各层成因;首次发现在距盆地下游边界3 km处曾发生过大规模堰塞堵江事件;堰塞事件发生于距今3万年左右;初步推测该拉分盆地形成于第三纪晚期,后期又经历了断陷湖沉积、堰塞沉积、泥石流洪积以及河流冲积等作用;区域断块阶段、局部拉分断陷阶段、断陷湖相沉积阶段、堰塞沉积阶段、堰塞消亡阶段以及不均匀升降阶段为盆地形成的6个阶段,与盆地内部土层层序有较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5.
唐家山堰塞坝"9·24"泥石流堵江及溃决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12"汶川地震导致唐家…高速滑坡堵江,形成唐家山堰塞湖.经过6月10日正常泄流后,堰塞坝体右岸还存在唐家山残留山体稳定性以及附近大水沟、小水沟泥石流等潜在危害.现场实地调查显示,受地震影响,大水沟、小水沟及无名沟沟域内崩塌和滑坡发育,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松散物源,具备发牛坡面和沟谷泥石流的所有条件,也成为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水后,仍对堰寨湖正常利用起控制作用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之一,"6·14"和"9·24"2次大规模泥石流又导致通口河分别堵江断流4和17 h.在查明唐家山堰塞体右岸3条冲沟内松散物源分布及稳定性的基础上,重点结合"9·24"泥石流发育状况,对大水沟、小水沟和无名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特性,尤其是在不同降雨频率下一次冲出泥石流时唐家山堰塞坝体泄水槽的堵江状况及溃决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条冲沟形成泥石流堵江后,一次全溃决的可能性很小,其溃决模式为"扇缘部位首先过流→水流挤压左岸并淘刷左岸堰塞体→逐级冲开堆积扇".这一模式对震后地震灾区泥石流的研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堰筑隧道工程特点及典型案例,重点关注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减小堰筑隧道埋深的措施和高水头深埋大跨结构处理等角度,进行堰筑隧道结构断面形式比选,提出“折板拱 + 仰拱”的组合断面形式。以某堰筑隧道工程为例,对比分析隧道结构采用“折板拱 + 仰拱”组合断面形式的合理性。结论可为类似隧道结构断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小型病险水库存在问题作为基础,探讨了玉冈水库的现状.在水库除险加固的过程中,确定了通过坝体加高来提高防洪标准,增加大坝护坡来提高防风浪标准,新建泄洪闸和维修输水洞等4个方面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通过这4种方法排除了水库安全隐患、确保了大坝安全.  相似文献   

8.
在水道工程的建设中,各种类型的堰利用率很高,堰的坝型和坝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过水能力。本文通过宽顶堰的模型试验,再现越障水流现象并对过堰水流流型进行探讨,以便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广东省交通集团8月27日对外表示,备受关注的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近期又有新进展。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及其范围内的隧道、堰筑段隧道施工图通过设计审查。在近日召开的项目东人工岛及堰筑段施工图设计审查会上,相关专家对东人工岛及岛上主线隧道、机场互通匝道隧道、堰筑段隧道施工图进行了设计审查。与会领导和专家认为,设计单位编制的施  相似文献   

10.
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位抬高,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状态,库岸不断的坍塌破坏.由于坍岸具有短时性、突发性、剧烈性等特点,对库区沿岸的危害特别大.笔者通过对水库再造机理的研究,分析了水库坍岸的致灾因子及其作用.提出了防治水库坍岸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渠江风洞子航电枢纽是以航运为主,结合发电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电站取水口布置于弯道凸岸一侧,取水位置不利.本文结合风洞子枢纽整体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枢纽建成前后坝区河段不同水沙运动规律,论证电站取水口及尾水渠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研究了库区泥沙淤积对电站引水防沙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电站厂房取水口布置于弯曲河道凸岸,电站进口前池能否保持门前清问题,提出改善取水口引水防沙条件的优化工程措施,并采用拦沙、导沙、拉沙的综合防沙系统,取得较好的引水防沙效果.研究成果已被设计采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库水位等速下降过程中均质水库岸坡的塌岸现象及岸坡内浸润线的变化特点,以取自三峡库区的含黏粒粉砂为主要试验土料,对建立的4个不同结构的均质岸坡模型进行了7种不同速率的水位下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均质水库岸坡的塌岸现象越易发生,但库水位下降速率的大小并不与塌岸现象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试验测得浸...  相似文献   

13.
运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CFG桩混凝土坍落度和抗压强度的水胶比、砂率、拌合物温度、养护温度以及砂子含水率等控制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这几个主要控制因素对搅拌站现场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砂子含水率是影响现场混凝土坍落度的主要因素,拌合物的出机温度和环境温度成为CFG桩现场混凝土抗压强度离散性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风积沙路基在沈彰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风积沙的物理、力学指标以及工程特性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拟建沈阳至彰武高速公路中风积沙路基设计指出了风积沙路基设计的要点,并进一步指出了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为风沙地区大规模采用风积沙填筑路基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以齐白公路齐齐哈尔至泰来(省界)段公路路基设计为背景介绍了黑龙江省西部沙丘地区路基横断面的选择,以及沙丘地区路基边坡的防护形式,为沙丘地区路基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想,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科尔沁风积沙的组成、力学性能的研究,提出采用风积沙填筑路基的设计方案,并编制了施工工艺,在通辽至下洼高速公路修筑了试验段.经现场测试,试验段路用性能良好,为今后高等级道路运用风积沙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罗喆 《北方交通》2006,(7):86-89
沉管隧道砂垫层基础的抗液化问题是沉管地基处理关键技术之一。地震砂土液化是一个实际工程问题,一旦发生液化会给地下工程结构带来巨大灾害。我国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了饱和砂土在不同地震烈度时可能发生液化的相对密度值。但由于沉管隧道砂垫层基础是在水下施工,施工时相对密实度不易控制,如果按规范取值会偏大,造成巨大浪费。本文通过对沉管隧道砂垫层抗液化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砂垫层施工时应达到的合理密实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铁尾矿砂及其水泥稳定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得出尾矿砂作为路面基层添加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案.可为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工程防沙设计中,阻沙率和输沙强度均是确定防护类型及其宽度的重要指标。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典型地形特征,运用实测的阻沙率指标,优化沙漠公路高大沙丘段防沙体系的设计,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并在实践施工中加以较好地运用,从实践效果上,以阻沙率这一风沙物理指标为依据,确定高大沙丘段的防沙设计参数,是符合实际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