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提出一种新的周期识别算法,以满足数字化罗兰-C接收机软件实现的需要.借助MATLAB工具模拟天波干扰下的罗兰-C信号,对算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该算法通过比较接收到的罗兰-C采样脉冲与模板信号的相似程度来识别第三周过零点.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信噪比条件下,该方法初步实现了罗兰-C信号周期识别的数字化,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长河二号导航系统的授时功能及授时系统的授时原理.通过监测和控制罗兰C信号的绝对发射时刻,提出了一种基于罗兰C信号绝对发射时刻的台链粗同步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罗兰C信号绝对发射时刻的台链粗同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台链粗同步方法,用时更少,粗同步精度更高,操作更简单,提高了导航信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附加二次相位因子(ASF)是影响罗兰C定位授时系统精度的主要因素,当罗兰C信号穿越海岸线时,ASF会发生畸变,通过研究海岸线附近的ASF变化规律,对提高沿岸港口的罗兰C的定位授时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罗兰C-ASF实测修正的需要,文章介绍了时差ASF(ASFTD)和到达时间ASF(ASFTOA)实测系统的测量原理,利用该系统进行海上ASFTD和沿岸ASFTOA的实测,并对测量的数据进一步处理得到ASF,分析海岸效应对ASF变化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简要讨论并分析了增强罗兰技术的概念、背景以及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对增强罗兰的有关评估实验和结果,说明罗兰-C系统作为GNSS的备份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罗兰-C导航系统的附加二次相位因子修正,以提高系统的导航精度。通过训练,找出舰船所在位置与ASF修正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利用该修正量对所测得的罗兰-C电波传播时差进行补偿,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为罗兰-C的ASF修正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噪声背景下的罗兰-C信号相位编码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噪声严重影响罗兰-C接收机的信号处理过程中脉冲初相位识别的情况,分析了基于全相位谱分析(apFFT)的罗兰-C载波信号初相位识别原理,对罗兰-C接收信号在噪声背景下的初相位识别进行了蒙特卡洛仿真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高噪声背景下无需降噪就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出罗兰-C载波信号的初相位,并准确地识别出相位编码,可直接应用于现代增强型罗兰接收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概述罗兰-C(LORAN-C)远程导航系统与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组合应用优点基础上,以国产船用XN-969型罗兰-C/GPS组合接收机为例,分析了罗兰-C导航系统与GPS导航系统组合接收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工作原理、导航功能和基本操作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附加二次相位因子(ASF)是影响罗兰C导航/授时系统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ASF修正主要有理论预测法和实测法两种。针对罗兰C到达时间ASF实测修正的需要,本文给出了ASF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和测量系统组成,详细介绍了测量系统的设置、软硬件设计。车载试验表明,该测量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能够满足ASF实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根据罗兰-C信号的基本特征,以单片机为主体,利用查表方式输出数字量,再经过DA转换模拟产生罗兰-C导航系统标准信号.输出信号包含了该台链中主台和副台的完整信号,另外针对导航台发射信号的环境,还添加了天波信号,同频干扰信号,噪声等干扰信号.信号发生程序完全按照主副台发射标准,以及奇偶周期的不同相位编码,对输出的脉冲进行时间上和相位上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此文提出了采用双天线接收两个导航台的信号进行干涉测向,利用信号到达目标的时间差实现导航定位的方法,并以我国南海罗兰-C台链几何配置为参照,仿真分析了典型区域的定位精度和误差性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在由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多普勒计程仪、全球卫早定位系统(GPS)和罗兰-C导航系统构成的组合导航系统中,采用观测矢量融合算法进行融合。针对整个系统的适应性要求和容错要求,提出在组合导航系统中采用融入模糊控制器的观测矢量融合算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该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了GPS系统授时的时间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性价比高,可信度高.易于实现,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时间同步装置的设计实现方法;该装置已用于高精度航向标校系统的同步测量中。  相似文献   

13.
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是影响舰船航行的重要因素。罗兰C系统和北斗定位系统由于受到台链地理位置、定位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分别存在着定位精度低、安全保密性差等缺点。罗兰C/北斗组合导航系统则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针对几何精度因子(GDOP)方面对比研究了罗兰C系统和北斗定位系统组合前后的定位误差,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后弥补了北斗定位系统有源定位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罗兰C定位精度,提高了有效定位范围。  相似文献   

14.
如何有效地解决海军指控系统的时统一直是海上C^3I系统研究领域里的难点。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海上C^3I系统授时软件框架,该框架的实现将大大促进海上C^3I系统的研制开发和作战使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赵嵩郢  崔国恒  李京书 《船舶工程》2017,39(S1):157-161
罗兰C工作于长波波段,具有一定的海水穿透能力,为UUV的水下导航定位提供了途径。在设计并实现罗兰C全向磁天线的基础上,通过对罗兰C信号传播场分量的分析,认为水下采用磁天线接收水平磁场信号是UUV的最佳选择,在此基础上,结合场强预测的布雷默曲线和水中信号衰减规律,仿真计算了罗兰C信号在不同距离、深度上的磁场场强和水下磁天线所能感应的电压值。利用所设计的磁天线,开展了水下接收罗兰C磁信号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表层水域(深度小于5米时),UUV利用罗兰C进行定位导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设计并实现罗兰C全向磁天线的基础上,通过对罗兰C信号传播场分量进行分析,认为水下采用磁天线接收水平磁场信号是UUV的最佳选择,在此基础上,结合场强预测的布雷默曲线和水中信号衰减规律,仿真计算了罗兰C信号在不同距离和深度上的磁场场强以及水下磁天线所能感应的电压值。利用所设计的磁天线,开展了水下接收罗兰C磁信号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表层水域(深度小于5 m时),UUV利用罗兰C进行定位导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对海上航行测得的一些实测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进而提出对罗兰C电波传播误差修正的方法。这次罗兰C海上定位实测试验包括了大部分中国北部、中部海区,还有部分日本海区,南朝鲜沿海。在以高精度定位仪GPS接收机测试数据为基准的条件下,获得了大量观察数据,并求取修正量。为了提高罗兰C系统在中国沿海的定位精度,减小多路经罗兰C信号的传播误差,我们用罗兰C750接收机对多路径的罗兰C时差进行定点和航行观测,观测点的基准位置由MX—1105/GPS卫导仪提供,多路径传播误差修正量则由罗兰C时差的观测与GPS基准位置的理论时差计算值来确定。  相似文献   

18.
舰艇导航方法是关系舰艇航行安全和作战训练的重要内容.目前,单一导航定位方法如罗兰C、北斗、GPS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为弥补单一导航手段的不足,提出以双曲线定位原理实现罗兰C/北斗组合导航的思路和方法,分析组合导航系统的定位原理,并给出了定位精度的数据仿真.结果表明,组合后大大改善了罗兰C定位精度和定位可用范围,并...  相似文献   

19.
罗兰C和卫星导航的组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安平 《中国航海》2005,(2):32-35,41
论述了目前罗兰C和卫星导航组合应用的几种方式,对罗兰C和卫星导航伪距组合定位以及罗兰C和卫星导航定位数据融合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论证,通过罗兰C和卫星导航的组合应用,可以克服单一导航系统的弱点,提高组合导航的性能,拓展了罗兰C的应用领域,延长了罗兰C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20.
数据录取系统通过采用国内外成熟的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平台、视频采集技术、网络授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实现了对视频信息、串口以及以太网数据的采集、压缩、解析、时戳叠加和存储,项目的成熟度高,可为后续项目的改造和新研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