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产业组织分散、竞争能力薄弱等问题尤为突出。在中国汽车产业逐渐融入国际汽车市场和产业发展潮流之时,解决产业组织分散、培育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的任务迫在眉睫,这对于新时期汽车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也暴露不少问题,其中产业组织分散,竞争力弱等问题尤为突出。在中国汽车产业逐渐融入国际汽车市场和产业局长潮流之时,解决产业组织分散,培育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的任务和迫在眉睫,这对于新时期汽车工业组织政策和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规模经济是汽车工业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是最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由于其在于生产设备和技术开发上的巨额资本投入,必然要求制造企业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实现生产的效益.而我国汽车产业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生产分散、规模过小.生产规模过小是造成开发能力和零部件工业落后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
产业规模及集中度是考察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一直是产业政策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实测数据描述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并横向纵向对比我国产业集中度变化,给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定位,并提出完善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国际环境是全球汽车产业加紧整合,绿色理念已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中最重要因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潜在市场,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入WTO后,国家为汽车产业所构筑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很快消失。针对我国汽车产业目前存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产品技术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及销售服务体系落后等问题,我国应进行国内汽车产业兼并重组,融入世界汽车产业整合浪潮,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世界未来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形成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加入WTO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来临,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走联合之路,通过战略联盟、战略协同,加速产业的集约化,提高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虚拟经营是促进联合的一种有效的模式。本文根据虚拟经营和汽车工业的特点,分析了虚拟经营对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发展质量整体向好,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未来一段时期,将顺应汽车消费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态势,持续推进其创新发展、结构优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将自主品牌培育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将成为新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构筑中国汽车行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汽车企业数量多、涉及面广、规模小、重复建设严重、产业科技资源十分分散,面对加入WTO后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和世界新一轮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升级的局面,我国应建立汽车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集成现有的科技资源,与相关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互动,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 ,考察了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状况 ,研究表明 ,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长期存在的产业集中度低、无规模经济效应、产业进入壁垒低而导致的过度竞争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为改善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 ,顺应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必须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燃料电池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放开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数量和股比限制,外资企业将加大力度在华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文章深入研究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关键零部件、整车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并提出了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提高技术引进质量;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实施扶优扶强策略,加快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规模经济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潜力,是体现在产业集群核心功能群体的竞争力上,具体体现在产业集群中核心产品的竞争力上。换句话说,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是以产业集群中最终核心产品为载体,体现出整车产品在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上的质量、服务、技术、成本的竞争力。反过来汽车产品的竞争力又是以形成产品的整个产业集群的优势为支撑的,评议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中度与绩效的关系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中度是表示在某个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所具有的相对规模机构的指标,是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也是衡量某一行业竞争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进而影响市场绩效,即著名的SCP范式。因此,一个行业集中度的高低,必然会对这一个产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是,在汽车产品质量、技术含量以及自有品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差甚大。应该看到,中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近些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隐含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而产业集中度低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产业集中度低使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制约了自身的技术创新,从而限制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加入WTO后,随着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变得日趋严重。因此,研究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集中度与产业绩效的关系无疑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查采集数据,运用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系统对我国区域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以作为产业预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鉴于学术界对中国区域汽车产业竞争力演化的研究还很罕见,本文在竞争优势理论和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区域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来源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区域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数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以我国主要24个汽车产业省、市作为样本,选择1998年和2008年两个时间截面,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不同时间截面上各省、市的汽车产业竞争力演化情况,并分别从我国汽车产业层面、区域政府层面和汽车企业层面提出提升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益紧迫的能源、环境问题,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措施。对我国来说,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措施。本文将国内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整车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作为研究主体,通过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比较,系统地从产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们认清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准确把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汽车产业特殊产业地位,其发展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目前,汽车市场是一个较开放型的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竞争经济,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又使每个国家都面临着竞争挑战。汽车企业是汽车工业的微观组成,汽车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关系着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本文就从企业层面进行竞争力及其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公鑫  数博 《上海汽车》2011,(10):1+8
我国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虽然产销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产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缺失,自主品牌汽车综合竞争力弱,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缺少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目前,我国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是关联度非常高的产业,它的产业链长,对相关行业的依赖性和带动作用非常强,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可以有效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在产业集群内,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将会形成规模的生产和销售,大大降低生产和交易的成本,形成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的合力,造就主导产业强劲的竞争力,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和效应,进而加快汽车产业的发展。制定实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已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国车外销要解决七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要使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汽车只有“走出去”,才能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教授鲁桂华博士认为,“走出去”这一战略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会宜早不宜晚,我国汽车企业必须要大步“走出去”,这是基于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两方面的支持。规模经济决定了汽车企业需要更大的市场,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走出去”为汽车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成为可能,这是机遇.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迅猛,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我国已具备相对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体系。未来,随着政策措施的完善和产业进入者的增加,将加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