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HLA仿真程序设计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HLA高级结构体系以及现行的HLA规则,然后详细说明了联邦成员(对有效系统的仿真,支持通用性或接口)和联邦(一起工作的联邦成员)必须支持的HLA原则。介绍了HLA管理机制,并定义了HLA对象模型模板(0MT)说明。HLA对象模型模板(0MT)规定了记录HLA对象模型信息的格式和文法,包括对象,属性,交互性和参数。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HLA体系中的数据分发管理,描述了基于HLA的水声对抗仿真系统及其数据传输结构,针对系统中数据传输的要求,利用数据分发管理对系统中的数据传输进行了优化,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流量,提高了仿真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HLA的分布式作战仿真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分布式作战仿真系统的开发,重点提出了基于HLA技术的系统体系结构,分析在创建系统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了基于HLA框架的水声对抗仿真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可实现水声对抗系统视景仿真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HLA作为一个新的仿真技术框架,较DlS系统更具有灵活性、可扩充性、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因此更适合于建立大型复杂分布交互仿真系统,对HLA系统的校核、验证和确认技术对于提高仿真系统的置信度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HLA系统的标准开发过程模型FEDEP,讨论了覆盖于FEDEP上的VV&A九步过程模型,分析了VV&A活动与联邦逼真度评估的关系.最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防空兵群作战过程的基础上,结合HLA高层体系结构程序设计技术,设计开发一种基于HLA的防空兵群作战仿真系统,以解决防空兵群作战效能评估实际面l临的困难,辅助指挥员训练。针对仿真系统开发的规律和特点,重点介绍了仿真联邦设计以及FOM/SOM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7.
HLA仿真作为新一代分布仿真体系结构,对仿真界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由于HLA与其它中间件技术没有建立广泛的联系,使得HLA的可重用性仅仅局限在HLA范围内,同时HLA的开发也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在深入研究HLA仿真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CORBA构件模型(CCM)构件的HLA仿真开发方法,该方法利用CCM构件技术来实现各联邦成员的具体功能。该方法提高了软件重用率和仿真开发效率,并优化了HLA仿真系统的软件层次结构。验证中该方法成功运用于舰船作战系统联邦的指控系统联邦成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军事技术的发展,使得作战样式趋向于高技术条件下多兵种联合作战,对军事训练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高层体系结构(HLA)引入训练系统设计是一个必然趋势。针对电子对抗部队训练效果评估的实际需求,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LA)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HLA的电子对抗训练效果评估系统的体系结构。文章以专业训练评估成员中的雷达对抗评估为例,进行了仿真对象模型设计,应用软件实现分析,阐述了基于HLA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对基于HLA的军事应用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武器操作数学模型的特点,给出了基于HLA/RTI建立武器操作分布式仿真训练系统,讨论了利用Multigen Creater建立三维模型时采用的关键技术,并通过Vega实现武器操作过程的三维视景仿真场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文进行了无人机作战仿真系统联邦和成员的开发,并根据HLA的仿真系统联邦开发和执行过程模型,针对作战仿真环境的组成和模型特点,设计了无人机作战仿真系统的联邦FOM模型。接着,按照HLA成员程序的设计流程,设计并实现了将STAGE与HLA仿真系统的连接,最后结合具体的想定,完成了案例仿真。  相似文献   

11.
装备维修是生产制造、作业运转的基础,特别是在船舶、航空等领域。由于在维修过程中装备结构复杂、维修人员经验技术不足和缺少直观维修手段导致容易导致维修效率低下和操作出错。因此,通过研究基于增强现实的装备维修方案,直观交互地进行维修作业,能够有效地提升维修的质量和效率。由于装备体型较大,结构复杂,给跟踪定位带来了新的困难,针对实际的工程需求,创新性地将主流方法进行结合,提出了多Marker和ORB-SLAM混合跟踪的方法。通过二次调整多Marker定位结果的动态权值,提高局部定位维修的精度和可靠性。分析比较现有的特征点算法,选择ORB-SLAM作为方案,实现全局的定位和导航,对维修过程给以指导,并设计开发装备诱导维修系统,为大型复杂设备地维修提供了通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曾建峰 《水运工程》2021,(3):112-117
针对我国第一条30万吨级人工航道的扩建,从现状航道通航饱和度、核心港区船舶流量上升趋势、船舶大型化及靠泊需求等方面对航道扩建必要性进行阐述,通过对延长航道乘潮历时与航道通航能力的适应性分析,合理确定航道扩建规模和方案,对航道扩建后的水流条件改善、回淤、尺度模拟、船舶进槽和靠泊时机的匹配性等扩建效果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在现有航道基础上增深至-23.5 m、拓宽至440 m的扩建方案,通航效果良好,可满足到港船舶安全过槽及一潮靠泊的通航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以提升船体车间物流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研究视图和存储、缓存处理、智能调度和数据联通等关键技术,为系统性能提升、数据展示、车间场地布局规划、分段调度及资源合理分配等提供技术支撑。对车间场地、运输设备进行仿真,实现车间场地物流的可视化展示;建立中间数据库,实现与制造过程数据文档管理系统(manufacturing Process Data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PDM)工作数据的联通;根据用户需求,制定车间建造物量工时统计分析看板,开发车间物流看板管理软件系统,完成车间内托盘、产品、场地资源的配送流程管理及状态可视化展示。对物流看板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对船厂物流智能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广西沿海重力式码头病害,主要有裂缝、水工结构附属设施病害、结构破损、不均匀沉降与位移、漏砂、基床淘刷等,讨论病害与泊位吨级、运营时间的关系以及病害的成因与危害,提出病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土工合成材料的种类及主要功能,总结土工合成材料在水运工程防冲刷、生态护滩以及防波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阐述护底软体排、主动式钩连体、生态护岸、袋装砂等相关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指出土工合成材料在水运工程中进一步应用和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新型多筒式浮式钻井生产储卸油轮(FDPSO)的系泊系统及其动力响应特性,评估其系泊系统的疲劳性能,针对新型FDPSO的总体布置,以中国南海1 000 m水深为背景,设计新型储油装置的系泊系统,研究系泊点和导缆孔、系泊缆布置及系缆的结构形式。考虑腐蚀和南海风浪条件,计算系泊系统的动态响应,校核系泊系统的强度,计算系泊状态FDPSO的运动响应和系缆张力。考虑南海西沙波浪分布,采用S-N曲线以及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并采用雨流计数方法,对系泊系统进行疲劳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多筒式FDPSO的系泊系统能够满足作业定位的要求,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风浪作用,疲劳寿命大于设计寿命的3倍。  相似文献   

17.
为突破作业环境、劳动力等因素对渔业发展的制约,解决当前水下捕捞能见度低、机器人识别分辨率低等问题,促进渔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从学术角度梳理、分析国内外水下机器人视觉系统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CiteSpace软件,分别选取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的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的核心数据库的文献样本,从发文量、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时间线图谱等方面完成可视化分析,并对水下捕捞机器人作业环境、视觉系统技术进行阐述。发文量和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表明,国内外水下机器人视觉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均经历初始阶段、探索阶段和成长阶段。关键词共现图谱表明,人机交互、识别算法设计等方面是水下机器人视觉系统相关研究的热点。未来,水下捕捞机器人视觉系统发展应聚焦智能化、自主化,重点解决目标检测优化、水生物数据库建立、数字化系统构建等多方面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the observations from a pair of field experiments at the New England shelfbreak front in June and August of 2002, each consisting of 14 cross-frontal surveys using the Lamont Pumping SeaSoar. Measurements of the front's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opt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made at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The front, based on water-column hydrographic distributions, was found within a few km of the 200 m isobath during both cruises. We present here composite sections, based on averages of individual sections shifted in space to a common frontal location, of the cross-frontal distributions of these properties as a measure of the mean state of the front in both June and August. The observations show the familiar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ensity distributions of the summertime front, dominated by surface thermal heating. Nutrient and bio-optical distributions show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water-mass exchange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T, S, silicate, and phosphate distributions are suggestive of cross-frontal exchange of slope- and shelf waters, although transport mechanisms and pathways are not apparent. These properties, along with nitrate and optical measures of the suspended particle distributions, show vertical displacements of isopleths as the front is approached: property contours slope upwards toward the front from the shoreward side, and downwards toward the front from the seaward side. Again, actual water-movement pathways are not constrained by these suggestive patterns. Bio-optical distributions show elevated indicators of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both seaward and shoreward of the front, but the front itself is a minimum in biomass. Accumulation of photosynthetic biomass appears to be controlled primarily by nitrate scarcity in waters within and above the pycnocline. At the base of the pycnocline, light limitation appears to be the controlling factor, although the base of the euphotic zone is deeper than the biomass maxima and the base of the pycnocline. Mechanisms explaining this phenomenon are unclear, but tenuous evidence suggests low stratification at the depth of the 1% light level may not allow phytoplankton to optimize for the low-light, high-nutrient conditions at depth. Cross-frontal differences in nutrient and bio-optical parameters, particularly in August, suggest distinct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and the presence of calcite-forming or nitrogen fixing groups to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especially in very shallow waters across the front and in pycnocline waters seaward of the front.  相似文献   

19.
于雯  汪勇  卢意  李泉 《船舶工程》2017,39(5):85-90
在确定总布置方案和主尺度的基础上,针对新型半潜式风车安装平台进行强度验证和结构优化。采用Sesam软件建立平台结构整体模型和水动力模型,基于设计波法对平台自存、操作、航行工况下的整体强度、节点、杆件和局部进行规范校核。充分考虑运输安装一体化的作业形式,给出风机整体运输和吊装方案,完成平台的基础设计工作。研究表明:新型半潜式平台的整体应力分布、杆件和节点利用率、关键区域局部强度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一体化运输安装方式充分考虑了经济性和安全性要求,提高了海上风电安装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0.
闫伟  缑海健  陆苗 《水运工程》2019,(S1):12-15
港口系统设备一般外型尺寸和质量较大,多采用截面积较大的起重机钢轨作为行走轨道。根据港口系统设备使用特点和工程施工现场条件,结合码头和堆场结构,借鉴轻轨和重轨的无缝连接技术,对各种焊接工艺进行比较,分析钢轨的材料组成和焊接过程内部组织变化,推荐一种保证设备使用安全和操作人员舒适度、连接质量稳定、便于维护、操作简便、满足港口系统设备钢轨安装现场要求的连接方法和工艺,有助于实现工期目标,可推广应用于矿山、港口、电厂、码头及堆场等大质量机车或起重设备的钢轨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