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恩档案     
25年前那个热火朝天的七月,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我被几名同学“裹挟”着,稀里糊涂地就选择了“档案学”专业,还美其名日档案工作“高雅”. 但直到走进大学校门,坐在教室里听“档案学概论”课的时候,才真正地和档案第一次亲密接触.从“档案”课程的枯燥乏味程度,就可以推测到以后所从事档案工作的寂寞冷清.原来对档案工作的理解都是建立在道听途说基础上的梦想空想.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船级社、验船师,大都有隔行如山的感觉,而一些对于船舶和航运有了解的人,对于女性验船师大概也是这样一种感觉吧? 1999年,我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在上面看到的录取专业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自此,我便与船舶和海洋结缘。2006年我  相似文献   

3.
录取新生名册是高校重要的教学档案,具有自身的信息特点。基于录取新生名册的信息特点,本文从录取新生名册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和录取新生名册档案利用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刘少才 《珠江水运》2002,(11):41-42
看到《永不消失的电波》这个题目,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都会说,那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也就是这部电影,使我知道了什么叫“电报”,以后,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电报与我有了分不开割不断的情缘。 1973年,当我拿到入学通知书,招考老师问我什么叫电报时,我自然而然想到“永不消失的电波”那部电影。从此,我走进大连海运学院无线电系通讯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天津远洋……  相似文献   

5.
值此《机电兵船档案》创刊30周年之际,请接受一个“老档案”——“新朋友”诚挚的祝贺:满园硕果,青春常在!我在军队档案战线坚守55个春秋,直至75岁高龄下岗,可算是个“老档案”了:但对《机电兵船档案》来说,是我下岗后才相识的,至今交往也不过5个年头,只是个“新朋友”。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二十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自己一幽的我那位档案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然我却还比他大几个月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我离开人生成长中最,后的象牙塔——母校上海海事大学,怀揣“中远散运公司人司培训通知书”独自踏上了北上天津的火车。原本还应该有一个航海女生和我同行,但是在几天前她吞吞吐吐地和我说她经过深思熟虑,觉得作为女性还是不能胜任“远洋船员”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8.
家庭档案——我家庭生活真实、完整的历史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大学学的是档案专业,又做了19年档案工作,最了解档案积累工作的灵魂——齐全、完整、准确。因此我在积累家庭档案时,不是被动地自然形成什么就积累什么,而是主动地去形成、去收集.力求齐全、完整。我的家庭档案就是我的家庭生活真实、完整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我离开人生成长中最,后的象牙塔——母校上海海事大学,怀揣“中远散运公司人司培训通知书”独自踏上了北上天津的火车。原本还应该有一个航海女生和我同行,但是在几天前她吞吞吐吐地和我说她经过深思熟虑,觉得作为女性还是不能胜任“远洋船员”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探究了地方高校“双主体协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模式“。双主体协同”指的是高校的档案馆和图书馆作为共同主体对非遗档案进行协同建设。文章分析了高校非遗档案建设的现状“,双主体协同”建设模式的优势、建设实践等内容“。双主体协同”建设模式因责任主体少便于沟通协调、队伍更专业、资源优势更明显、更有利于宣传推广等特点在地方性综合性大学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1.
史婧力 《中国船检》2020,(3):103-105
2019年11月,中国海事局与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寻找“最美验船师”活动落下帷幕。中国船级社资深验船师林铂获评“全国十大最美验船师”。评选结果公布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林铂采访。电话那端的林铂,不是因为手头工作忙,说不上几句话就赶紧与记者歉意地告别,就是面对记者的追问,简单重复着那几句“我真的很普通”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12.
如今,各地高校招生实行远程网上录取,这是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方式的重大改革。实行网上录取,提高了高校招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录取工作成本,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暗箱操作行为的发生。网上招生与传统的招生录取方式相比,考生的电子档案取代了传统的档案袋,传统的以纸介质档案流转为基础的流动密集型招生录取方式转变为以计算机测络为支撑、电子档案流转为基础的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录取方式,但同时也对如何使用和管理电子档案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三个体系”的提出给档案事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本文结合科研院所档案.Y-作实际,对档案部门在贯彻落实“三个体系”建设中,如何进一步加强科研院所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及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省档案学校为完成受损北川档案的抢救任务,成立了校办企业——四川蓝宇档案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开设校企共建专业的初步探索。随后学校牵头组建政行校企四元四川档案职业教育集团,研制档案行业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和1+X“档案数字化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了1+X“档案数字化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学校多项科研成果融入专业、融入课程、融入教材,并将这一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校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我之于兰台,如一滴水之于大海,浩浩兰台人之中,有我存在. 兰台之于我,如大海之于一滴水,兰台承载了我的青春,我的未来. 第一次听到兰台这个词,是在大学的课堂上,兰台,为汉代中央档案典籍库,置兰台令史,掌图籍秘书,选能通仓颉、史籀篇者担任…当时只觉得兰台这个词好美,仿佛盛开兰花之台.到如今,我也成为一名兰台人,与档案相处已有八个年头了,六年专业教育,两年工作经验.八年时间,说长也不长,职业生涯只是刚刚开了个头,未来的路还很长;八年时间,说短也不短,毕竟我最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在档案中度过,我自身也经历了蜕变,从被动选择学习档案专业到主动选择从事档案事业.就像谈恋爱般,一路走来,也曾有过纠结和徘徊,也经历了不断的磨合,到如今,已然相处十分默契,身在兰台,我认定这是值得我奋斗终身的事业,是我挥洒青春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档案工作默默无闻,枯燥无味,没有实惠,没有车马喧哗,没有人来人往.工作再努力也当不了劳模,成绩再突出也难以评先进,这就是档案工作给我的第一印象.然而其后发生的几件事却改变了我对档案的印象. 一位老人:公司一位退休的老师傅几年间多次奔走在单位和他原来当兵的驻地.因为他档案中有关入伍的档案材料在他多次调动工作中遗失了,导致他几年当兵的工龄无法计算,老人每月退休工资少了几百元,这几百元钱对于我们这些在职员工尚且无法轻视,更何况一个普通的退休老职工了!看着步履蹒跚的老人,我心中想,如果那份档案在该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17.
因工作需要,我从企业的科研、生产战线调到了档案系统.由于过去没有直接接触过档案工作,因此对档案和档案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到了新岗位怎么开展好工作,当时真的是一筹莫展.于是便开展深入实际的学习、调研.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最初还真是从《机电兵船档案》这本杂志中找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档案文秘专委会王德俊主任请我就“家书与档案”这个主题做一发言,由于我对此没有作过专题研究,只好当作领受的课题任务看待,查阅些史料,作了点粗浅探讨,今天的发言权当是作业答卷,祈望各位指正.我讲的题目是:“档案与文物双家族中的奇葩——家书”,内容分以下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WTO为档案部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入世”带来的冲击,是摆在企业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实现“档案网络化管理”是应对“入世”、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中国船检》2007,(4):90-90
我个人很喜欢杂志“海外来风、专论、潮头人物、海事博览”几个栏目的文章。2007年第1期崔连德记者一篇题为“乱花渐欲迷人眼”,全面回顾了2006年海事界的风云变幻、机遇与挑战,这样的文章是杂志特色之一,希望今后继续保持。对我而言,“海事公告”栏目对工作最有帮助。另外,同一期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