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建设牌125ml摩托车上所使用的三效催化转化器为研究对象,利用CES08A催化器活性评价测试仪对催化剂小样的空燃比特性和氧平衡系数为0.97、1和1.03时的起燃温度特性进行试验测试。空燃比特性结果显示该催化剂对CO的转化效率较高,都保持在90% 以上。起燃温度特性结果显示氧平衡系数对CO的起燃温度影响不大。通过对催化剂反应机理的研究,建立了催化反应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求解,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底盘测功机上对整车在循环工况下的排放进行了定容采样测试,并利用Boost软件建立发动机循环仿真模型,对整车在瞬态工况下的排放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掺氢比对氢-甲醇发动机稀薄燃烧性能的影响,在一台1.8 L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 (GDI) 改装的氢-甲醇发动机上,开展了不同燃空当量比和不同掺氢比条件下的甲醇发动机掺氢燃烧和排放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稀燃条件下,增大掺氢比能提高发动机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及放热率峰值,且燃烧相位提前,燃烧持续期缩短。在稀燃情况下适当掺氢有助于改善循环变动,混合气越稀改善效果越好,但随燃空比和掺氢量增大时,循环变动却有恶化的趋势。当燃空当量比大于 0.71 时,增大掺氢比能改善 HC 排放;当燃空当量比大于 0.83 时,掺氢能改善 NOx排放,但 CO 排放恶化;当燃空当量比小于0.83时,增大掺氢比导致NOx排放恶化但CO排放降低。  相似文献   

3.
重型发动机氨排放特性的台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ESC、ETC和WHTC循环的排放测试,使用可调谐激光二极管气体分析仪测量了10台重型发动机催化器后的氨排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以理论空燃比燃烧的气体机在WHTC循环三效催化器达到起燃温度后有氨排放产生,市郊工况中的高速加浓工况有助于氨排放的产生。对于使用SCR技术的柴油机,其氨排放与NO_x排放是互逆的,柴油机的氨排放水平远低于NO_x排放。柴油机在冷态WHTC循环的氨排放低于热态,氨排放峰值出现在市郊工况。  相似文献   

4.
工况法外排放对车辆实际使用排放有较大的影响。在BN6V87QE电控燃油喷射汽油机的标定过程中,对循环外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循环外排放主要产生于冷起动和暖机过程、加速过程、高速大负荷阶段。采取在冷起动阶段不使用过小的空燃比,在加速过程中不使空燃比偏离理论空燃比时间过长,及在高速大负荷阶段空燃比不要过小等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循环外排放。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提高比功率对发动机排放、涡轮增压器和喷油压力的影响。对于任何给定的发动机,要增加比功率,就要提高喷油压力并减少空燃比。因此,设计高额定功率的发动机时,如果仍采用同样的设计约束,那么,扭矩提高10%将使总的颗粒排放增加30%。但是,在增加比功率时相应地改变发动机设计,以保持空气燃油混合参数,尤其是空燃比和喷油压力不变,那么整个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就能够维持同样的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种用汽油燃烧系统模拟发动机台架催化剂热老化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用汽车公司的快速老化程序RAT-A,分别在FOCAS燃烧系统及发动机上对催化剂在老化前和老化后的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OCAS燃烧系统能够对催化剂进行和发动机类似的老化。与发动机台架试验相比,FOCAS系统有明显的优点,如严格地控制空燃比使其变化幅度很小、空燃比稳定运行的范围宽、活动部件少及易操作等。  相似文献   

7.
低比例甲醇汽油发动机排放建模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台进气道多点电喷EQ491i汽油机上,采用AV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多组分分析仪SESAM-FTIR测量了燃用低比例甲醇汽油的排放成分。使用发动机循环模拟软件Boost耦合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建立了甲醇汽油发动机循环计算模型并用试验结果进行标定,模拟了甲醇汽油发动机中的常规排放NOx和非常规排放甲醛的生成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大,甲醛排放基本呈线性增长。发动机负荷对甲醛排放影响不大,NOx排放主要受空燃比和燃烧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GB18352.3-2005的规定,在不同预置条件下对同一辆样车进行I型排放试验.分析了预置条件的变化对样车排放测试结果的影响,指出造成测试结果波动的主要原因是起动瞬间的空燃比在不同机油温度下发生了变化,预置温度越高,起动时的空燃比越高,CO和HC排放量会越低.指出在车辆标定时要控制好起动空燃比,在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预置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9.
催化转化器与二次空气喷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冲程摩托车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和使用维修方便在发展中国家拥有相当大的数量,但同时也带来了环保问题。随着世界各国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汽车和摩托车排放控制技术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应用曲轴箱扫气,致使部分新鲜混合气流失,二冲程摩托车CO和HC的排放和油耗均比四冲程摩托车高得多。二冲程发动机和四冲程理论和稀燃发动机明显不同,这类发动机的空燃比偏浓,由于氧气的不足会在一些工况下限制CO和HC的氧化反应。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催化转化器和二次空气喷射技术在欧洲和东南亚(台湾省、印度、泰国)等地摩托车的排放控制措施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4100BZL增压柴油机上燃用0号柴油和甲醇柴油混合燃料(M5,M10和M15),研究了不同比例甲醇柴油在中高转速时对柴油机循环变动率和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高转速时,随甲醇添加比例的增加,发动机燃用3种混合燃料的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峰值循环变动率逐渐增加。发动机燃用4种燃料的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均较低,燃烧始点循环变动率较高。发动机燃用3种混合燃料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峰值循环变动率的规律与NOx排放规律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车用LPG电控发动机排放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贤章  王学合 《汽车工程》2004,26(4):401-404,422
文中所研究的LPG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利用了下列控制策略:基于步进电机步数的LPG燃料精确预控制与空燃比闭环控制;优化发动机起动后及暖机过程的空燃比控制;通过提高怠速及推迟点火的催化器快速起燃控制;通过氧传感器的加热以快速实现发动机起动后的空燃比闭环控制。并对1.8L汽油发动机进行了匹配试验,在兼顾发动机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前提下有害气体排放达到欧Ⅱ法规的50%。  相似文献   

12.
CNG/柴油双燃料车用发动机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YZA102Q柴油机改装的C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进行燃用双燃料和纯柴油两种情况下的对比试验。对C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THC、CO、NOx和烟度的排放特性,以及空燃比、引燃油量、喷油提前角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崔有利 《汽车电器》2022,(10):53-54+58
本文详细阐述PFI发动机THC、NOx的排放起动过程中的控制研究,包括对不同的过量空气系数(空燃比)、点火角的控制验证效果,并对国Ⅵ车型配PFI发动机的排放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稀燃汽油缸内直接喷射燃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燃烧技术,可在满足未来排放要求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燃油效率。虽然在美国市场上部分车型已实现化学计量比汽油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商业化运作,却还没有稀燃汽油直接喷射车型出现,而这种车型已在欧洲市场上市。美国橡树岭国家试验室获得了1台配装2.0 L稀燃汽油直接喷射汽油机的欧洲产BMW 1系轿车,利用底盘测功器对其进行测量,分别在美国行驶循环(联邦测试循环)、公路燃油经济性测试循环和US06联邦增补测试循环,以及稳态脉谱下检测了发动机和排气后处理系统的性能和排放。在研究过程中,同时对车辆使用轻度混合动力技术(发动机起动-停车系统和交流电机智能控制)时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对试验数据作了分析,并根据美国市场对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所提出的要求,量化了稀燃汽油直接喷射与轻度混合动力技术的优缺点。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后将用于开发和运用常规或先进的动力总成车辆的仿真。  相似文献   

15.
以红旗轿车为测试对象,对其催化反应器进行了性能试验和快速老化试验。性能试验包括空燃比扫描试验和起燃温度试验。老化试验分2种情况进行:一种是在发动机台架试验台上进行的40h快速老化试验,以模拟所要求的8万km道路行驶;另一种是实车行驶8万km。为了解老化试验后催化剂的老化程度,对其催化剂进行了解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催化剂仍保持良好状态,与性能测试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HCNG发动机掺氢比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东风EQD210—20天然气发动机上改变ECU中的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等控制参数进行了HCNG燃烧试验。选择不同的掺氢比,进行排放和空燃比特性试验,比较发动机排放和动力性的变化,并采用四工况试验来综合评价发动机燃烧15%,20%,25%和30%4种体积掺氢比HCNG燃料的排放性和动力性。发动机燃烧20%体积掺氢比的HCNG燃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在保持动力性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有着较好的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17.
排放物与空燃比的关系排放状态与发动机的燃烧直接相关。通常有3种排放物被加以限制,CO,HC或THC,NOX,从图1可看到CO,CO2,HC,NOX及O2与空燃比A/F的关系。概括地讲:·当A/F等于理论空燃比(化学计算值)时,HC最低。这是因为燃油在燃烧过程中基本完全燃烧。偏浓或偏稀的混合气或点火问题均会因燃烧未完成而增加HC。·当A/F接近理论空燃比(化学计算值)时,因有足够的氧,且不易形成积碳,使CO最低。这是由于在理论空燃比处燃烧比较彻底,比理论空燃比浓的混合气将导致CO增加,而较稀的混合气对CO影响较小。·当A/F接近理论空燃比(化学…  相似文献   

18.
利用耐久性涂层制备的涂层1号催化剂,在新鲜态及老化态时,对CO、HC、NQ的转化率都优于涂层2号催化剂,特别是老化态催化剂涂层1号的催化转化率分别比涂层2号催化剂高16.8%、8.6%及30%。空燃比对催化剂的转化效率具有很大影响,精确控制的空燃比状况能提高催化剂的转化效率,从而降低催化剂的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9.
摩托车尾气催化净化技术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催化净化系统是摩托车尾气排放控制的最有效方法。在催化剂涂层中,一般添加稀土La、Ce和Ba、Zr等基本金属做为稳定剂和助催化剂,以改善涂层的热稳定性和增加储氧功能。所用贵金属活性组分多为Pt、Rh。为了保证摩托车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必须进行发动机化油器的技术匹配,以改善空燃比,降低原始排放;在应用催化转化器时,须考虑催化剂的工作特性和有必要配装  相似文献   

20.
氧传感器(见图1)是现代闭环反馈式电喷(EFI)摩托车上必不可少的元件,是EFI电脑ECU监控发动机混合气空燃比始终收敛于理论空燃比(14.7:1)附近的唯一控制依据,也是OBD(On.Board Diagnostics,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的关键部件,确保摩托车在使用寿命期内排放不超标,为摩托车排放达标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