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龙 《汽车导购》2005,(10):70-73
在实际的购车过程中,出于消费者的惯性思维和厂家宣传方面的原因,消费者很少考虑那些销量很小的车型,但是对那些销量很大,尤其是销量排行榜中前10位的车型,消费者通常都要仔细对比它们和同档次车型之间的优劣,以选择令自己满意的车型。2005年上市的新车型不少,除了雨燕、颐达、赛拉图、乐骋、景程和皇冠等颇具实力的竞争者加入之外,其他车型如赛欧.千里马和奥迪A6也都忙着改头换面。但是无论新车型如何多,消费者购车时总是要和同级别中销量最大的车型进行比较,他们需要了解的是,“到底哪些车型在领导2005年的车市?它们为什么能领导2005年的车市?”本期的专题将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龙 《汽车导购》2006,(2):54-55
中国汽车市场在经过了2003年的“井喷” ,2004年的“黑色五月”和2005年的相对平稳发展之后,2006年的发展形势如何,销量会在哪个范围之间呢?这个问题仿佛难以预测,但是当我们将整个车市分成各个级别,就会发现各个级别车型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2005国产轿车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导购》2005,(6):17-30
相比2004年来说,2005年上半年的车市显得平淡了许多,新上市和要上市的车型不少,但是并没有出现消费者所盼望的车型大规模降价,反倒有一些汽车生产厂家通过推出“2005款车型”将价格提了起来,这使等待价格下滑的消费者增多,轿车的同比销量下降了不少。  相似文献   

4.
2004年,如果说我国车市有一道亮丽风景线的话,那就是“降价”。2005年第一天车市便猛刮“降价风”,丰田、马白达、东南、奇瑞等7个品牌、21款车型一起“高台跳水”,使2005年车市一开局就显得很不平静。然而临近春节,沉寂了大半年的车市似乎缓过神来,终于迎来了艳阳天。与此同时,“冰火两重天”是当前车市一个显著的特点,2005年元旦以来涨价消息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车市近90种轿车品牌,一旦要买车证真叫人拿不定主意。此时从众心理的“销量购买法”便成为一般人的选车方式。的确,一款车品质的好坏、性价比的高低从它的销量最容易看出来。下面笔者就2005年中国轿车市场销量前6强品牌的性能特点、近一年的走势特征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影响因素,对今年轿车品牌销量前三强做一大胆预测。  相似文献   

6.
眨眼2005年已接近尾声,2005年在经历了2004年车市的“寒冬”之后,有了平稳的回升。以车为中心辐射出来的效应正在普及到社会各个领域、惠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然而,2005年与往年一样,车市机遇与挑战并存,留给人们的思考与忧虑依然很多。回眸2005年,车市有着十二大看点。  相似文献   

7.
礼文 《汽车情报》2004,(24):15-15
2004年酷热的夏天没有带来一个火热的车市,传闻中的7月止跌回暖并没有兑现,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轿车销量仅为163252辆,比6月还下降了2.06%,创近两年销量之新低,令人大跌眼镜。连续高温下的车市低迷,将不少厂商烤得心烦意乱,频频叹息:“2004年这个夏天真难熬。”  相似文献   

8.
2006魅力车     
在过去的2006年里,车市跌宕起伏,层出不穷的新车型和不断下滑的价格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同时也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车市的整体增幅达40%,是不折不扣的车市“丰收年”。 在年初人们习惯于对上一年的车市进行总结.而我们此时进行的“2006魅力车”评选的意义却不仅仅如此,它要对车市进行更加深的剖析,车市火爆的背后,需要我们冷静思考消费者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车? “魅力车评选”是在总结2006年所有新车型实际表现的基础上。以销量、价格稳定性,技术先进性以及是否主流等为出发点,从众多车型中选出8款车型作为“魅力车”,并进行各种性能的综合测试,全面验证这些消费者关爱的车型。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了2002年和2003年的井喷式发展后,中国车市在2004年突然增速放缓,汽车信贷紧缩、钢价上涨、销量下滑、价格跳水、油价上涨、消费者持币待购观望……,种种影响车市的“变数”在2004年几乎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0.
从权威的中汽协会统计数据看,笔者看不出车市有什么“暖风吹”;车市苦涩,车市疲软。2005年一季度的车市,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相似文献   

11.
杨艳 《汽车情报》2007,(36):20-22
年底将近,伴随着“金九银十”购车高峰的渐渐退去,传统的汽车市场销售高峰已经到来,在2007年9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创出历史新高后,10月份稍微有所回调,而11月份的车市销售再次上扬,轿车市场表现的尤为突出,亮出了迎接年底车市“黄金时节”的信号。  相似文献   

12.
价格不太可能出现大幅“跳水”,二、三级市场是销量提速的突破点。 今年上半年车市的出色表现被不少人称为“小井喷”,有很多人担心下半年车市会疲软。然而,在中国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下半年车市仍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礼文 《汽车情报》2005,(12):1-1
对于2005年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车市应该如何看,业内人士各抒己见。一种认为,开局不利、疲中有升、有喜有忧、大势向好,尤其是从3月下半月起有了回暖迹象,吹起了暖风;另一种则认为,看不出车市有什么暖风吹,车市苦涩,车市疲软。对2005年一季度的车市表现,实在是高兴不起来。不过笔者还是坚持原来观点,对“车市暖风吹”论投上赞成的一票。  相似文献   

14.
《天津汽车》2006,(3):27-27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6-06-08发布的最新统计,受假日、油价上涨、车市价格战导致部分消费者持币待购等因素影响,5月国内车市继续呈现回调态势,10大汽车厂家销量8家环比下降,但与2005年同比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10月份轿车.MPV和SUV的销量已经超过330万辆,接近2005年全年的水平,比2005年同期增长37%;汽车生产厂家的利润同比则增长60%以上,2006年车市的高速增长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炎炎夏目的来临,6月份的车市走向惹人心烦,虽然尚未显山露水,不过从2005年3月份起,车市已经逐渐回暖,继3、4月后,5月车市继续向好,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出炉的报告显示,5月乘用车销量为24.9万辆,同比增长24%,其中轿车增长27.8%,  相似文献   

17.
汪冬 《汽车情报》2004,(20):31-31
2004年1~5月,国内乘用车销量为106.669万辆,仅仅是全国乘用车2003年同期产量的1/3。2004年4月,乘用车销量比3月下降2.72%,而5月乘用车市场又较4月下降20%,各厂商库存迅速增加。面对着车展和车市如此大的“温差”,很多人都希望车展能推动下半年车市的整体上扬,但有关人士  相似文献   

18.
阳春三月,车市经过了春节前的短暂火热后,近日行惰又有所回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尽管早有专家笑谈:“汽车的降价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但价格还是影响车市的最主要原因,2005年初的价格走稳让很多消费者在等待下一个降价高潮的到来,因此,销量依然没能达到经销商所期待的火爆局面。另外,在影响汽车消费的政策上,“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虽是一个好政策,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国内车市的汽车销售在平淡中结束,没有期望中的大降价,也没有太耀眼的“黑马”。虽然2005年的车市表面上是“按兵不动”,但实际上却是“暗藏汹涌”。经销商的优胜劣汰更为激烈,厂家的促销手段更为新鲜,市场上的销售模式也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20.
新年伊始,广大“爱车族”面对2005年车市充满着太多的“猜想”:市场变量实在太大,明明“可能”会变成“不可能”,而横看竖看“不可能”又会变成“可能”。又有谁能说得清楚——2005年之中国车市,有多少“猜想”最终会演变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