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鸿贤 《集装箱化》2007,18(9):12-13,21
在集装箱码头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集装箱箱体损坏,如司机操作不当或者在场箱由于外部原因(如门到门车辆碰刮)造成箱体损坏,但是由于监护不到位未能找到相关责任人。为了便于表述,本文将以上情况的损坏箱体统称为工残箱。随着码头生产量的逐年增长,工残箱的发生量也在逐年增加,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码头的生产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就工残箱发生后如何处理给出一般性的原则和程序。  相似文献   

2.
周兴奎 《集装箱化》2015,26(7):25-26
<正>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以下简称龙门吊)作为堆场集装箱起重设备,在集装箱码头得到广泛应用。在龙门吊作业过程中,有时会因吊具起升高度不够而发生"打保龄"事故,这不仅会造成集装箱箱体和箱内货物、拖车、拖架损坏,而且会造成人员伤亡,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龙门吊作业效率的提高。出于安全考虑,集装箱码头传统的做法是要求龙门吊司机在作业时必须走"门字形"轨迹。然而,  相似文献   

3.
在码头出口重箱海关查验业务中,针对一票多箱的情况,海关通常仅查验其中部分集装箱。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信息交换偏差,容易导致以下问题:(1)在查验箱未结束查验或未放行的情况下,该票提单号下非查验箱被误放行而装船出口,从而造成闯关;(2)查验箱结束查验返回码头堆场后,因该票提单号下非查验箱未解锁而延误装船并被迫退关,从而造成甩箱。本文以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为例,分析码头出口重箱一票多箱海关查验业务中出现闯关或甩箱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改革开放和水上航运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集装箱物流产业越来越成为港口生产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集装箱码头、堆场逐年增加,各种箱体吞吐量大幅提高,而用于集装箱作业的各种大型机械设备也随之增多。就天津港而言,现有专用集装箱码头泊位29个,10 000 m2以上集装箱堆场百余处,用于集装箱装卸作业的轮胎式大型机械上千台,集装箱年吞吐量达1300万TEU。  相似文献   

5.
受堆场区域空间、设施设备能力、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海关、商检等单位业务因素的影响,集装箱码头堆场翻箱率居高不下。集装箱码头堆场翻箱分为装船翻箱、提箱翻箱和移箱翻箱[1],其中,移箱翻箱是由于客户提箱顺序与堆场集装箱堆  相似文献   

6.
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集装箱装卸作业,是以占箱量80%的内贸集装箱(简称内贸箱)为主,而内贸箱中有50%以上是超出了机械负荷的超重箱。机械经常超负荷作业,各金属部件极易疲劳,不但使用寿命降低,而且机械的安全系数也大大减低,对安全生产造成巨大隐患和危害。就新港码头的四台岸桥而言,全都是20世纪80 年代的产品,其技术性能、安全系数、金属结构已不能和以往同日而语。每起吊一次超重箱,就会对岸桥造成一次冲击。按公司的操作要求和装卸工艺,一个超重箱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堆场倒箱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集装箱码头堆场经营出现倒箱现象,分析集装箱堆场倒箱的原因,特别提出了预防倒箱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运输的出现给海上保险带来了新的课题。首先,因集装箱本身具备很高的价值,其丢失或损坏必然会给其所有人带来巨大损失。为分散风险、弥补损失,就必然有一个集装箱本身的保险即箱体保险的问题。而且由于集装箱主要是为运输使用,不同于一般的贸易货物,所  相似文献   

9.
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作为集装箱码头堆场上最主要的设备之一,越来越受到港口集装箱码头的重视。新型吊具智能防摇装置摆脱了传统机械防摇方式的防摇效果不理想,容易损坏,维修困难等缺点,值得推广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繁荣,而港口码头集装箱运输由于安全性、便利性及运输成本相对低廉等优点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简称场桥)作为集装箱码头堆场上最主要的设备之一,越来越受到港口集装箱码头的重视。为了提高场桥的使用效率(装箱效率),场桥各机构的速度郁大大的提升。速度的提升,尤其是小车运行速度的提升,造成吊具在工作中摆动幅度较大,给司机对箱造成了困难,由此需要在小车上加装吊具防摇装置。通常采用的机械防摇的方式防摇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容易损坏,而且维修困难。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码头堆场又称前方堆场,分为进口箱区、出口箱区、中转箱区、查验箱区和空箱箱区等。绝大部分集装箱在装船前和卸船后,都需要在集装箱码头堆场内堆存一段时间。由于客户提箱时间的未知性,在集装箱卸船时不能确定其出场顺序,而码头既要提高堆场利用率,又要保证一定的效率,往往需大量翻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