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家人力资源整体战略的调整,以及公交优先战略的深化实施,多个省市出台了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行业人力资源相关政策。本文梳理了部分省市出台的公交优先发展政策中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分析了现行人力资源政策的关注焦点。进而对多地公交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了调研,归纳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谢佳  赵怀明  胡骥  闫章存 《城市交通》2022,(6):65-72+97
通过分析后疫情时期公共汽电车乘客出行行为规律,可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客流回归策略。追踪324位公共汽电车乘客疫情前后出行频率变化,收集乘客属性、出行属性、防疫措施、服务品质四类属性,采用Logit模型研究疫情前后通勤与非通勤乘客两类群体选择公共汽电车的出行频率特征及影响因素。针对模型分析结果,融合规划、运营、管理等多方经验,设计了定制公交、公交优先、优惠奖励、无缝衔接、品质优化5类公共汽电车引流策略,并用层次分析法针对两类群体对引流策略的接受度进行评估。结果发现,通勤乘客关注公共汽电车服务品质,非通勤乘客更关注无缝衔接(便捷性),两类群体共同关注的是优惠奖励策略。  相似文献   

3.
受城镇化增长速度减缓、新兴多元化交通方式竞争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城市公共汽电车交通发展面临客流下降、企业现金流紧张等问题。从公共汽电车线网规模、车队规模的增长惯性,运营道路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以及对企业的激励机制等角度剖析了面临困境的外部和内部原因。指出公共汽电车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逐步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渡。为形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基础,需要从工业化的技术标准、定量的财务测算以及预算约束下的监管机制三个方面对公共汽电车的运营进行规范。最后,针对当下公共汽电车交通发展困境提出了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大幅下降、行业运营及补贴压力日益加大成为中国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发现隐藏在客运量下降背后的实质性特征是公共汽电车交通行业改革的关键。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大数据挖掘理清纷繁杂乱的数据指标,更好地认识公共汽电车交通转型发展的特征。研究显示:虽然公共汽电车客运量较低,但其仍承担较大比例的公共交通出行量;公共汽电车出行需求以接驳城市轨道交通或不适合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中短距离为主;在客流低密度区域,公共汽电车运能利用率及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突出。最后,依据运行特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在行业总体投入上坚持公交优先政策保障;在出行服务中凸显公共汽电车灵活便捷的优势;在运营组织模式上需兼顾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特别是在客流低密度区域。  相似文献   

5.
兰荣 《城市交通》2005,3(3):1-3
对《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的背景进行了阐述。从倡导“公交优先”体现“以人为本”的角度,对《办法》进行解析,指出“公交优先”即“人民大众优先”,并且要把人民群众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工作的重点内容。同时,对《办法》中三十八条内容的四个主要问题:城市公共汽电车的定义、专项规划和建设、客运管理和监督检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7.
研究公共汽电车网络特性对于合理优化线路及站点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使用L空间、P空间和R空间三种建模方法,分别建立公共汽电车加权网络模型,并利用Gephi软件分析网络的节点度、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等静态拓扑参数。进而对淄博市公共汽电车网络进行实例分析,并与不同规模城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淄博市市区公共汽电车站点网络的度分布符合指数分布,不具有明显的无标度特性,公共汽电车换乘网络和线路网络具有明显小世界特性。居民乘坐公共汽电车出行一次,平均需要经过13.77个站点并换乘1.32次,基本可以满足当前出行需求,但是与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相比仍然存在邻近站点之间连接线路不足、具有换乘功能的站点较少、网络稳定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月  程娜 《城市交通》2024,(1):53-61
公共汽电车交通系统需要评估现状供给与需求两端的问题,以制定合理的优化方案。通过融合公共交通设施静态数据、手机位置数据、车辆GPS定位数据、IC卡刷卡数据、高德地图API路径规划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底层支撑体系。以乘客通勤出行为切入点,从设施能力、运营服务、竞争力水平3个维度构建运营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公共汽电车运营评估方法来度量公共交通运营服务优劣势并挖掘潜在竞争力。最后以重庆市某片区为例,深入讨论和分析了现状公共汽电车设施及运营中的不足,尤其是便捷性方面的不足明显,体现为步行距离远、运行速度慢、换乘次数多及候车时间长,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9.
2023年上半年,公安部推出10项公安交管新措施,其中包括优化城市公交专用车道管理。北京、深圳、青岛、南通等地陆续发布公交专用车道相关管理措施,引发广泛讨论与关注。围绕公交专用车道管理措施背后的原因与调整的依据,公交专用车道本身的规划、管理与使用问题,以及公共汽电车交通运营困境,特邀城市交通行业专家学者和公共汽电车运营管理研究的一线工作人员以笔谈的形式交流观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在城市存量发展阶段如何建立常态化路权变更规则和评估机制,以及公共汽电车交通纾困之路。  相似文献   

10.
《广东交通》2005,(2):48-49
近日,建设部公布了我国第一部关于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的综合性法规——《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并于6月1日起实施,这部新法规有哪些值得特别注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浅谈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建立高效率的物流体系,实现我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顺利接轨,增强我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把物流标准化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从战略的高度看待物流标准化工作,对物流标准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敏 《交通标准化》2011,(19):145-148
明确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的必要性,从衔接布局、换乘能力及运营系统衔接方面进行分析,概要提出一体化衔接体系。研究证明,只有将轨道交通与常规交通合理衔接,才能实现城市公交系统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集装箱多式联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政策建议,以供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公交运力调控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公交线路运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含义进行界定,并提出其目标和实现原则,可得到公交线路运力合理配置的理论框架,对于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对各类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故应在统计国内现行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数量和分布的基础上,分析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技术标准体系,系统地开展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给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撑,研究了国家标准化改革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公路工程标准的国际化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公路工程标准国际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形势及需求,总结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标准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公路工程标准国际化的相关建议,包括:建立国际化的公路工程标准体系;提升国际标准化水平;加强标准国际化相关研究;加强与工程所在国标准的对接、互认与融合;整合国家、行业资源,协同推进公路工程标准国际化;搭建公路工程标准国际化基础信息平台;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及人才培养;扩大宣传与国际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7.
提出基于出租车轨迹数据挖掘的城市区域公交可达性评估优化方法. 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探测,识别出租车用户出行敏感区并用出行热度表征区域用户需求,研究敏感区域公交可达性. 从影响阻抗大小的指标出发定义公交可达性,选取影响可达性的关键指标描述阻抗,以各指标与热点值之间的相关性为权重获取公交可达性计算公式. 引入区域公交供需变异系数指标,供需莫兰散点图及区域公交供需差分布图,评价整个城市及热点区域的公交可达性供需情况,识别区域不平衡程度协助公交系统优化供给. 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区域公交供需的变异系数为1.89,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根据供需差及散点图的分布规律,识别出优先处理敏感区,采取措施提高其可达性对优化整个城市匹配度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当前城市普遍存在的人车矛唇突出、土地供应与交通需求矛盾激化和交通管理不善等问题,急需建立起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对各类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故应在统计国内现行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数量和分布的基础上,分析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技术标准体系,系统地开展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数量众多的城市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密布在中心城区,在给居民提供便捷通 行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诸多难题.大量的公交车辆在同一个中间站到发,导致车 辆停靠时排队延误严重是最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早晚交通高峰时段.本文从公交中间站 所服务的公交线路数和各线路车辆停靠时间特征入手,以各线路车辆在研究站点区域无 延误到发为控制目标,结合车辆停靠时间特性和乘客出行需求特点,确定公交站点的最 优通行能力,即不产生因车辆排队而造成延误的最大服务能力,并给出调整冗余线路的 优化方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来验证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