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ECM低压真空渗碳技术应用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ECM低压真空渗碳Infracarb Process技术原理、工艺控制特点与方法,阐述了低压真空渗碳与常规可控气氛渗碳热处理之间的差异。应用结果表明,采用Mini技术,合理优化最大表面碳浓度和最小表面碳浓度,有助于提高工件不同部位渗层深度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评定碳氮渗齿轮质量好坏的主要参数是渗层深度、表面碳浓度和渗层中碳浓度梯度,而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渗层深度、合适的表面碳浓度及平缓的碳深度梯度,除了要有正确的碳势、温度和渗碳总时间外,还要有合适的强渗时间与扩散时间之比。齿轮早期磨损点蚀的原因很多,齿轮精度、材料和热处理规范及润滑油选择不当都会造成齿轮早期磨损点蚀。研究齿轮渗碳层深度超出21.67%是否会导致齿轮点蚀,通过正交试验、工艺参数研究、金相检测及碳化物分析,找出合适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为更严格控制热处理规格尺寸的需要,要求对影响渗层深度和心部硬度的变量进行研究和更好的控制,本文探讨了渗碳时间、温度、碳势、钢的淬透性范围和冷却速度等关键参数的重要性。为了保持最严密合理的渗层深度范围,提供了试验淬火数据补充计算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进的材料和工艺提高渗碳零件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产品质量需要严格控制变形及热处理技术要求,而一些工艺变量则影响着渗层深度及心部硬度,本文探讨了重要的参数、渗碳时间、温度、碳势、钢材的淬透性及冷却速度的有关影响,并用试验淬大数据对计算的应用作了补充说明,推荐采用尽可能小的渗导深度。  相似文献   

5.
对脉冲式气体渗碳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应用,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将工件在炉内渗碳时的碳势设定为波段脉冲式,可增强工件表面对活性碳原子的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提高碳原子扩散系数和扩散速度,提高工件的渗碳速度,改善渗层的碳浓度梯度,使渗层碳浓度变得平缓,淬火后获得良好的硬度梯度和金相组织,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邓永志  张义睿 《长安科技》2003,9(2):21-23,26
渗碳件质量的保证与渗碳炉内碳势气氛值的波动息息相关,其质量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渗碳件层深质量、碳化物级别。目前国内渗碳均采用人工调节渗剂进行渗碳。本文对智能化渗碳控制系统在渗碳炉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厂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球墨铸铁的生产厂,广泛运用先进的工艺设备,生产出优质铸件。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扩大,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直读光谱仪以其快速、准确、多元素分析优势,引起各生产的经营部门的重视。因此,迫切需要高速分析功能的分析仪器。2000年我厂订购了德国SPECTROLAB M8新型直读光谱仪。光谱仪在我厂的应用,更快、更准确提供分析数据。满足我厂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针对连续式渗碳炉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某些工件渗碳层深度不均匀现象,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实验,发现工件在机械加工成形时,残留在表面的油污以及表面状态对随后渗碳过程有很大影响。因而工件在渗碳前进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表面预氧化处理工艺是解决渗层不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温度控制在450 ̄500℃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渗碳层深度检测、断口形貌分析以及微观组织检查等实验分析,确定了重型卡车前簧弯耳平销断裂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碳浓度过高,致使零件表层析出大量断续网状碳化物,增大了材料局部脆性,弱化了晶界,导致零件在装配时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0.
许多渗碳零件(或是碳氮共渗)往往有一些部位不希望渗碳(或碳氮共渗)。过去常采用的方法是:切去渗碳层或镀铜来达到此目的。切去渗碳层的方法虽然可靠,但费工费料,从而增加工艺的复杂性,也影响到渗碳或炭氮共渗之后不能进行直接淬火。镀铜曾被广泛应用过,但工艺繁锁,成本较高;硷性镀铜还有废液不易处理的问题。因此,目前已有采用抗渗  相似文献   

11.
结合金相组织及显微硬度试验,进行火花直读光谱仪测定汽车用热成形钢原材料和成品件(车门防撞梁)元素含量的研究。研究发现,钢材热成型处理后,产品表面会生成一层脱碳层。此外,火花源直读光谱仪检测化学成分时,脱碳层的存在对Si、Mn、P、S、Alt元素含量的检测结果影响不大,但对C元素含量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影响。若激发位置处于脱碳区域,C元素含量的检测结果会显著低于试样实际的C含量。  相似文献   

12.
齿轮用钢采用氮碳共渗热处理工艺不仅保证了奥氏体晶粒细小,而且零件变形小;由于氮碳原子共同渗入金属表面,使碳原子的扩散系数增加,具有强度高和耐磨性好的性能;目前齿轮大都采用20CrMnTi、20CrMo、20CrMnMo、25MnTiBRE等钢材,一般要求渗碳层厚度为0.4 ̄0.7或0.6 ̄0.9mm,属浅层渗碳;经试验表明20CrMnTi和20CrMo氮碳共渗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强度较渗碳钢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离子硫、氮、碳共渗层金相组织,渗层深度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量的稀土元素对离子硫、氮、碳工艺具有较明显的催渗作用,使渗层深度提高25%以上,改善了表面组织,使表面硬度增强,耐磨性能提高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傅在再 《长安科技》2005,11(4):39-41
本文主要介绍了18Cr2Ni4WA钢的渗碳工艺,发现该钢种经渗碳后二次淬火,Ms点降低,渗碳层硬度较低。金相组织观察,渗碳层组织为残余奥氏体+淬火马氏体,将零件进行零下-50℃深冷处理后,渗碳层表面硬度大幅度提高,金相观察:大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低压渗碳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对乙炔的物化性质、存储运输方法做了概述.通过对乙炔与丙烷的高温裂解特性的比较,概括出了乙炔渗碳的优越性。同时,结合ECM真空渗碳模拟软件.对乙炔作为渗碳介质的渗碳过程参数设置和碳浓度曲线对比丙烷工艺,分析指出了不同之处及工艺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汽车轮毂轴承在行驶过程中突然断裂的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直读光谱仪、显微维氏硬度计和布氏硬度计等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显示,断裂起源于与内圈过盈配合的边缘R区,断裂性质为一次性弯曲脆性断裂,其材质和热处理质量合格。分析得出,断裂是由行驶过程中受到过载的冲击载荷而导致,建议提高轮毂轴与内圈配合R区的感应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同时将零件整体热处理方式由等温退火更改为调质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一汽集团公司热处理厂自行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条大型双排渗碳自动线现已正式投产,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世界先进水平热处理设备的历史。这条大型双排渗碳线,采用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多路碳势控制仪、电热辐射管、碳化硅导轨、淬火油槽搅拌器以及保证气体均匀的侧置风扇等。从我国实际出发,该设备还独树一帜地采用调速搅拌、双套加热、汉化显示等技术。这条自动线由渗碳主体炉、淬火槽、清洗机、回火炉、传送机构及控制系统等主要设备组成,生产率为600kg/h,全部生产过程由微机控制系统控制,实现了程控、温控和碳控。检查结果表明,试生产出的零件碳层偏差和碳浓度偏差均达到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以丙烷为原料的吸热式气氛作保护气,ZF活塞17CrMnB经渗碳、机加工后,在淬火加热时,使活塞非渗碳部位不增碳、渗碳部位不严重脱碳的条件,以及气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周扬 《重发科技》2006,(3):10-12
2005年,热处理车间通过AOP项目投资,对车间的一台渗碳炉的碳势进行了自动控制的改造。使得该渗碳炉对碳势的控制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克服了传统的手动控制碳势的缺点,解决了原辅料消耗大、能耗大、炉内碳势判断误差大、工件表面硬度不均匀、产品零件渗碳质量差,返工率高和炉内碳黑较多的现象,通过对渗碳炉的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现了计算机联合氧探头进行工件批量热处理渗碳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依据JJF 1059.1-2012,以碳素钢65Mn为检测对象,通过对直读光谱仪测量碳素钢中碳含量不确定的来源进行分析,基于测量结果计算得出碳素钢中碳含量的测量值及其不确定值。结果表明,碳含量测量结果 X=(0.663±0.011)%,包含因子k=2;类型标样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分量和分析方法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分量对测量不确定度影响较其他分量显著;另外对不确定度在合格评定过程中的运用原则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