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项目在研究FA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特点基础上,从通用传动和机器人传动两方面研究齿形修形理论和方法,提出“反弓齿廓”概念和“弓背齿廓”概念;建立适用于新型传动的新的动态受力分析理论和方法,分析计算新型传动的几何回差和动态回差,并对主要受力零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动力学计算,采用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齿形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精度FA针摆传动反求的最佳齿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高精度FA型针摆传动的FA45-29二齿差机型反求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测量数据处理确定了样机的重要参数,同时采用保证高精度传动的最佳齿廓的设计理论进行编程优化最佳修形量,进行最佳齿廓的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回差的同时可以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将设计的最佳齿廓以及优化的修顶曲线与反求样机齿廓使用Matlab进行了齿形比较分析,并分别建立和装配了三维模型,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受力分析的验证,理论优化的齿廓承载能力更佳.  相似文献   

3.
项目类型:面上项目 项目编号:50905021 本项目从章动现象和活齿传动两方面入手,在锥齿少齿差行星传动的基础上,以滚动副钢球为中介体并替代锥齿,借助回转变换矩阵演绎并提出章动活齿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特点,进而给出章动活齿传动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锥齿少齿差传动中内锥齿轮加工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项目类型:面上项目 项目编号:50905021 本项目从章动现象和活齿传动两方面入手,在锥齿少齿差行星传动的基础上,以滚动副钢球为中介体并替代锥齿,借助回转变换矩阵演绎并提出章动活齿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特点,进而给出章动活齿传动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锥齿少齿差传动中内锥齿轮加工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针摆传动中的高精度要求,给出了求最佳修形量的优化方法,在对齿廓修形产生的几何相对转角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弓背齿廓,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并通过动态受力分析方法得到齿面接触力和接触应力.采用弓背齿廓修形方式计算结果表明,最佳弓背齿廓修形可以获得较小几何相对转角,有效减小回转误差,实现高精度传动,以适用于有高精度要求的针摆传动中.  相似文献   

6.
针对针摆传动中的高精度要求,给出了求最佳修形量的优化方法,在对齿廓修形产生的几何相对转角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弓背齿廓,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并通过动态受力分析方法得到齿面接触力和接触应力.采用弓背齿廓修形方式计算结果表明,最佳弓背齿廓修彤可以获得较小几何相对转角,有效减小回转误差,实现高精度传动,以适用于有高精度要求的...  相似文献   

7.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中反弓齿廓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中摆线轮修形所产生的相对转角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弓齿廓的概念,并给出了反弓齿廓的存在条件,采用“正等距 负移距”简单组合修行方法可以获得反弓齿廓.计算表明:最佳反弓齿廓可以有效地减少最大接触力和接触应力,从而提高齿面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8.
二齿差针摆行星传动中摆线轮等效代换齿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机试验的手段来检验,用一条整枝短幅外摆线的等距贡线来代换二齿差摆线轮齿廓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采用比较的方法,即在试验台上对装有两种不同齿廓摆线轮的样机,分别进行温升,噪音,振动和效率等参数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等效代换齿廓与原齿廓的传动性能比较,基本相同或略优。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并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对近几年来某些新型传动装置中采用的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的啮合点位置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对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中摆线轮修形所产生的相对转角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弓齿廓的概念,并给出了反弓齿廓的存在条件,采用"正等距+负移距"简单组合修行方法可以获得反弓齿廓.计算表明:最佳反弓齿廓可以有效地减少最大接触力和接触应力,从而提高齿面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用高精度RV传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机器人用RV传动是在摆线针轮传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动,它具传动比范围大、结构紧凑体积小、运动精度高、刚度大、回差小、传动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是目前机器人用高精度传动的最佳选择,因而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已被列为我国机械工业“九五”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简述其工作原理、结构设计的基础上,着重论述该传动达到二大、二高、二小的主要机理及所研制样机性能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前人提出的“反弓”齿廓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新的、更加符合实际的、合理的“反弓”齿廓状态下最先接触点分布区间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个传动过程情况下的“反弓”齿廓受力分析方法和修形量的优化方法.与旧方法相比较,新方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 JH 型活齿减速器为例,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讨论了活齿传动中活齿头部与尾部能否同时分别与针齿圆和偏心圆盘接触的啮合几何问题,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这种传动的发明者提出的“理论上约有半数齿同时啮合”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文中指出了这种传动的本质缺点,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二齿差滚动活齿传动的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将优化设计理论与稳健设计方法相结合,在考虑设计变量和设计常量的偏差对可行域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二齿差滚动活齿传动的多目标稳健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提出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给出了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与应用普通优化方法得出的优化结果相比较,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稳健优化设计所得的二齿差滚动活齿传动的体积缩小24.1%.  相似文献   

15.
二齿差摆线针齿行星传动近几年来在小速比减速机上,特别是在大功率速比小范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二齿差摆线针齿行星传动受力特点对齿差摆线针轮的强度进行分析,并与相同速比的—齿差摆线齿轮减速机摆线轮的强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摆动活齿传动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个活齿受力为基础,分析了单排及双排结构摆动活齿传动机构的受力状态.将解超静定问题的位移法与机构动态静力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活齿微位移为基础建立变形协调方程组,推导了单排及双排结构摆动活齿传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用推导的模型计算的受力状态符合活齿受力趋势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二齿差摆线针齿行星传动近几年来在小速比减速机上,特别是在大功率速比小范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二齿差摆线针齿行星传动受力特点对齿差摆线针轮的强度进行分析,并与相同速比的一齿差摆线齿轮减速机摆线轮的强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多齿差摆线针齿行星传动近几年来在小速比减速机上,特别是在大功率速比小范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多齿差摆针齿行星传动的原理与受力特点对多齿差摆线针轮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同速比的一齿差摆线齿轮减速机的受力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几何回差分析计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定量地分析了各种误差因素对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几何回差的影响,并建立了计算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几休回差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采用完整的短幅外摆线的等距曲线作为摆线轮齿廓,来等效代换针摆行星传动中复合齿形摆线轮齿廓的理论,并给出了求解等效齿廓参数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和求解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