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公路桥梁不均匀沉降事故屡见不鲜,但相应调查技术还依然属于初级发展阶段,在面对复杂因素耦合情况时还缺少系统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作为参考。基于相应事故调查案例,充分把握类似事故本质特征并对调查过程实质内容进行归纳凝练后,建立了事故调查流程和工作内容的关系,将理论分析、调查取证、仿真模拟、试验验证有机融入病害诊断,初步形成了此类型事故的诱因起始、延展及最终事故发生路径、规律的综合分析技术,实现了公路桥梁不均匀沉降事故调查系统化。  相似文献   

2.
企业伤亡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受伤害者本人及其亲友带来痛苦和不幸,也给企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有时还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为了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要特别重视对所发生的事故进行科学的调查和理性的分析。事故调查是一项社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任何预防事故的措施都必须借助于可靠的原始事故资料,而这些事故资料只有通过事故调查才能获得。对企业伤亡事故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正确的判断、分析及处理,才能为事故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伤亡事故调查的特点 事故调查是指对事故物证、事实材料、证人材料的搜集,利用记录、摄影、录像、绘图、制表等提供完善、清晰的事故信息内容,描述事故情况。进行事故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事故情况,从思想、管理、技术等方面找出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拟定改进措施,防止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因此,只有通过事故调查,尽可能多的掌握事故发生的原始材料,才有利于事故分析,制订出切合实际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技术及大范围应用”项目重点研究了交通事故快速处置及现场防护、交通事故调查与鉴定、交通安全执法取证与处理、车速管控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了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勘查、交通事故现场防护、交通事故调查分析鉴定、交通安全执法现场取证、车速管控集成等方面的系列化新技术装备;开发了多功能交通事故快速勘察系统、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因素特征信息集成数据库、重特大交通事故调查与鉴定技术分析平台、交通安全执法信息数据库、交通安全移动执法平台等.通过实施规模化示范应用,形成行业标准和规范体系,实现示范区道路安全执法状况的明显好转,为构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提供体系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路协同系统中的高精度定位核心技术问题,提出了"道路指纹"的概念与表征模型,并在"道路指纹"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智能车路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方法."道路指纹"是通过车载传感器数据提取的高稳定性与高辨识度的道路场景特征信息.在"道路指纹"表征模型中,分别从表征的唯一性、计算的快速性、特征的稳定性以及表征的精准性等4个方面完成建模工作.其中,针对表征唯一性需求,提出基于多视角(包括俯视、前视、侧视等)与多传感器的表征方法;针对计算快速性要求,提出了全局特征与语义特征的表征方法;还提出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深度学习特征提取方法,大幅度提高特征表征的鲁棒性;最后,通过提取路面的局部特征,实现特征的精准性(亚像素精度)表征.通过对上述特征进行层次化组织,完成"道路指纹"的表征建模.通过对道路上各个节点进行"道路指纹"计算与建模,并同步获取节点的传感器位姿、场景结构信息,完成道路指纹库构建工作.在定位过程中,首先通过车载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实时完成"道路指纹"计算,然后通过匹配道路指纹库,完成车辆的高精度位置计算.在开发的"道路指纹"技术基础上,分别从视觉道路指纹定位、LiDAR道路指纹定位以及道路资产管理等3个应用案例给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所提出的"道路指纹"技术,为解决智能车路系统中的高精度定位问题,特别是卫星信号盲区下的高精度定位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汽车安全性受人员、车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交通事故的成因复杂,给交警事故定责增加诸多困难。为了给事故调查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基于Unreal Engine 4(UE4)开源仿真引擎,开发了交通事故再现仿真平台。平台基于惯性导航原理,建立事故轨迹数学模型,并结合事故车辆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vent Data Recorder,EDR)中存储的事故数据,实现事故过程再现仿真。结果表明,交通事故再现仿真平台通过读取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数据,能够快速实现交通事故再现仿真,为交通事故再现分析提供了有利的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隐私和财产安全,以及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原来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技术已经普及。而在摩托车中,无钥匙启动已经成为很多摩托车的标配。近日印度一家公司开发了一种摩托车指纹启动套件,科技感十足。Nevon指纹启动套件不仅可以实现指纹启动摩托车,还带有防盗功能,当有人非法启动摩托车时会自  相似文献   

7.
徐开金 《交通科技》2003,(6):98-100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查明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预防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事故原因分析是一个审查、判断、调查事实和证据的过程,以达到查明事故真相的目的。文中介绍事故原因分析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针对优化交叉口的交通控制方案,国际交通工程界有三个基本的任务环节:研判转弯条件、评价通行能力和调查事故记录,对应的也有最基本的技术工具和评价方法,分别是:转弯车道的设置条件,交叉口服务水平评级,交叉口事故记录分析。本文主要介绍通过能力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开展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深度调查、数据分析和安全缺陷治理的机制和方法不够完善,通过研究和借鉴国外事故车辆深度调查与安全缺陷治理经验,提出改进我国事故车辆深度调查与安全缺陷治理工作机制和方法的建议,并结合我国交通事故现状,提出加强对重点车辆调查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撞桥事故,通过现场调查、事故分析,确定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根据桥梁损坏程度,提出了维修方案,对控制类似事故的发生以及修复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秦远建  曹晓静 《上海汽车》2008,(1):33-35,43
文章从企业内、外部条件以及竞争对手的内部条件考虑,将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开发的路径分为以我为主型、战略联盟型、技术引进型、局部市场空间型和委托开发,对每个路径分别给出了一个案例并指出这一路径所适合的企业类型.  相似文献   

12.
对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的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了采用这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的加固效果和土体变形的特点,通过某工程实例,对现场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加固效果,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可靠性理论在公交网络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公交线路的布局及其发车频率两因素对乘客候车难易程度的影响,以公交网络拓扑为基础,借鉴工程可靠性理论,从直达站点对、非直达站点对以及公交网络3个层次提出了乘客候车可靠度概念,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并设计了可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直达站点对、非直达站点对的乘客候车可靠度指标反映了在给定的公交站点对之间乘客候车难易程度,公交网络乘客候车可靠度反映了所有站点对之间乘客候车难易程度的平均值。乘客候车可靠度图中各站点对之间用线条连接,其宽度表示乘客候车可靠度值大小。该图可反映乘客在站点对之间出行时等候公交车辆难易程度的分布规律。算例证明了乘客候车可靠度及其图形能够为公交网络的定量、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09国道事故多发地点处治过程中采用边通车边施工的方法。因此,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的交通管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以109国道事故多发地点处治过程中的交通管制为例,分析了交通管制区划分的基本原则,并对双车道公路事故多发点现场处治过程中3种典型路段(直线路段、弯道路段、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制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汽车制造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基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结合《汽车产业政策》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对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提出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战略,从4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指出金融危机下,我国汽车工业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水平,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徐家汇地区是上海市中心城4个市级副中心之一,是上海重要的CBD商务区。自2004年初第一批停车诱导显示屏投入使用以来,该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已包含停车场(库)21个,诱导泊位近5000个。从使用情况来看,该系统在诱导显示屏的设置、设计和诱导信息的提供上,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行为、心理特性,群众满意度不高。为配合该系统的改造升级,2006年4月进行了大规模的停车行为及意向调查,分析了目前停车诱导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取得的成果对其他地区停车诱导系统的实施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对北京市小汽车的发展进行了外部效应分析,指出了随着保用量的增长,对社会产生负外部效应,提出了矫正小汽车发展外部效应的措施建议,希望能够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热重法测量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机可溶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重分析中不同升温速率对柴油机排气微粒中SOF和无定型碳的热反应温度区间的影响,提出了热重分析柴油机微粒中SOF的方法及条件。试验表明,该方法和测量条件可准确测定柴油机排气微粒中SOF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上接2011年第7期) 2.2试验结果综合判定原则 试验结果中全部项目合格,即该产品试验合格。检验结果中有1项不合格,则判该产品试验不合格。其中试验结果有1个(或以上)A项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严重不合格,有1个(或以上)B项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一般不合格。检验项目介绍见表2。  相似文献   

20.
隧道底部溶洞的处理及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花高速公路隧道围岩以白云岩、粘土为主,岩溶发育,无充填物溶洞很多,主要分布在隧道底部,这给隧道的施工带来了困难.着重探讨了隧道底部溶洞的处理,且分析了底部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