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应对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海外项目,本文对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以我国技术体系为基础,从技术标准对比、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接触网参数、避雷线悬挂型式和供电线架设的问题,提出了适宜的工程对策,为海外项目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朱飞雄 《电气化铁道》2006,(Z1):237-239,244
介绍了欧洲、日本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动态检测方法和指标,及其与德国接触网动态检测的区别,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我国接触网动态检测方法和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特殊的供电线路.接触网运行特点决定了其不可能不发生故障.通过分析目前接触网应急抢修装备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应急装备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工程设备出口及海外项目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海外工程公司发挥网络布局和本土化管理优势,开展海外工程设备代理制业务模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令 《电气化铁道》2013,(5):6-9,14
以白俄罗斯奥希波维奇—日洛宾电气化项目为例,介绍了两国接触网技术标准差异,从接触网系统设计角度出发,通过计算和分析,对接触网系统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有效控制技术标准差异带来的潜在技术风险,实现国产接触网系统与境外铁路项目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6.
李安政 《电气化铁道》2021,32(2):71-72,95
腕臂计算是接触网预配和安装的前提,是保证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国主流的腕臂计算理论和方法大多只针对腕臂结构的几何特点进行分析,忽视了接触网的力学特性,由此造成施工中出现较多难以解释的误差.本文对京沈客专辽宁段接触网工程中接触网转换柱承力索拉出值偏差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国内类似高铁接触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0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企业就开始尝试进入海外市场.随着鼓励经济一体化“走出去”战略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有机会参与海外项目.但是,对于海外项目而言,在获取利益的同时,承包商也面临更多风险,因而海外项目管理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项目投标阶段的科学分析及充分准备不仅有利于中标,而且为中标以后的设计、施工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此通过问卷调查及案例分析2种方法,针对海外项目投标阶段的风险问题,总结我国海外项目投标阶段风险管理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接触网接口预留是高速铁路项目中新出现的非常重要的设计工作.本文详细介绍了以.NET平台及SQL数据库为基础开发的高速铁路接触网接口预留系统.在多条高速铁路项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大幅度提高接触网接口预留的设计效率及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9.
提高安全可靠性是接触网目前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我国接触网系统故障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接触网可靠性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既有接触网设计、施工及装配、线材、零部件制造种类繁多等技术体系及技术标准不健全的状况,对接触网系统技术体系及主要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和探讨,建议接触网按适应速度目标值建立体系,并对主要技术标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整套较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接触网系统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高客运专线接触网可靠性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当前我国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靠性,通过研究国外电气化铁路保障接触网可靠性的有效措施,应用可靠性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提高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可靠性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沿海高铁项目接触网应用情况,总结现有接触网装备表面防腐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同材料零部件在沿海高温湿热及工业腐蚀环境工况下的耐腐蚀性能;以目前电气化铁路应用较多的碳钢及铝合金接触网装备为例,从防腐工艺原理、特点、试验对比、应用情况及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形成能够满足沿海复杂环境的接触网零部件防腐方案.  相似文献   

13.
接触网规范体系以及系列化、标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简要回顾国内外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标准化、系列化的发展历程以及规范体系的现状 ,分析并评述我国在接触网这一领域与先进国家的区别与差距 ,对我国接触网规范体系的修改、接触网系列化标准和相应安装图库的建立以及接触网零部件简统化的实验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和研究 ,提出较为合理的接触网规范体系结构以及接触网零部件简统化的主要原则 ,在分析制定接触网系列化标准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同时 ,提出我国接触网的系列化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刚性接触网动态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接触网检测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介绍刚性接触网检测车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刚性检测项目和原理及目前刚性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阐明刚性接触网动态检测技术与柔性网检测的不同点及刚性接触网专用检测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将贝叶斯网络法应用于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中,结合项目调研结果和故障树分析法,建立了在役接触网系统及其关键元部件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找到了影响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与主要因素,最后给出了提高接触网运行可靠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传统刚性接触网不适用于160 km/h地铁刚性接触网安装要求,依托广州18和22号线项目,分析传统刚性接触网的特点、优势及适用范围,对160 km/h地铁刚性接触网工程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项目通过对刚性接触网的定位线夹、支持装置、吊柱安装方式等进行优化,在现场安装过程中通过采取工厂化加工、控制安装精度、细化安装标准等方式,保证新型刚性接触网安装质量,满足160 km/h新型刚性接触网的运行要求。广州18和22号线的成功应用,证明新型刚性接触网结构的可靠性,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铁路接触网现阶段设计方式的不足。从BIM技术为接触网工程设计方案论证带来便利、采用可视化的参数化设计方式、实现接触网协同设计、为工程构件性能分析提供条件、创建各种"平、立、剖"图纸和工程量统计方面阐述BIM技术在接触网设计应用的优势。从接触网零部件模型、接触网装配模型和接触网项目模型方面探讨创建接触网BIM模型。从碰撞检查、生成施工图、工程数量清单和数据接口方面进行接触网BIM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供电制式包括DC750 V接触轨供电、DC 1 500V接触网供电和DC 1 500 V接触轨供电等3种方式.就接触轨和接触网两种供电方式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认为DC 1 500 V接触网方式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1哈大线电气化工程改造的引进项目 哈尔滨-大连铁路是我国第1条利用德国政府混合贷款投资建设,系统引进国外牵引供电系统进行电气化改造的铁路.德方负责工程设计、供货和施工质量.引进的项目有牵引变电所全部电器设备(包括牵引供电调度所主控室和牵引变电所、柱上开关等被控站设备)、接触网Re200C系统(包括接触导线、腕臂、承力索、吊弦金具、柱上负荷开关)以及接触网检测车等.  相似文献   

20.
接触网设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勘察设计电气化接触网专业在设计过程中,涉及专业、人员、数据量众多。为提高不同专业间协同设计及具体区间辅助设计效率,确保项目流程的可追溯性,实现多专业数据共享,特开发了接触网设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系统。通过对电气化接触网专业业务流程的分析,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结合短信提醒与中心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项目流程的管理、监控与数据共享。从接触网辅助设计的数据获取,中期数据处理、工程设计约束及工程数量统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和简化,采用参数化的设计方法,建立了对应辅助设计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采用"用户-角色-权限"模式的访问控制机制保证了应用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