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DELMIA在海洋钻井平台建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青  李天侠  成斌 《船舶》2009,20(6):61-64
3D仿真技术已被广泛使用,各公司所采用的仿真软件也各不相同,DELM IA软件在工程制造领域仿真动画制作方面优势明显。以某公司H海洋钻井平台为例,详细讲述了运用DELM IA软件制作平台各分段吊装合拢动画的过程,对实际操作有较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大量构件的焊接变形不利于船体分段建造精度的控制,从而影响船舶建造的质量.通过分析船体构件焊接变形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考虑船舶构件建造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总结出船舶建造不同阶段减小船舶变形的结构设计措施和建造工艺措施,从而达到满足船舶强度及使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前言船体曲面分段制造过程自动化,尽管在技术上存在着许多困难,然而国内外造船界仍然积极地进行研究试验,一些技术难关正在不断地被突破。因此,在不久的将来,由专用自动机械装置组建的曲面分段制造自动线必将取代目前的手工生产方式。由于分段空间曲面的多样化,又没有适当的构件能作为装配基准,所以,大多数曲面分段制造自动化方案和自动装置的研究试验,都是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有应变法仿真计算不同焊接顺序下船体分段的焊接变形。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焊接顺序下,船体分段整体呈现外张趋势;同一焊接顺序下,纵骨越靠近舷侧,垂向变形越大;从横向和垂向焊接变形来看,先由船中向两舷对称地焊接横向构件,再由船中向两舷对称地焊接纵向构件,即焊接方案A为船体分段较优焊接顺序。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尺寸链的理论与方法对船体平面分段的构件、加工与装配中误差的扩散与控制进行了研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推广了“尺寸链”在船体建造中误差修正补偿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线性的,平面的,空间的船体部件、分段的形位误差补偿环的补偿量的计算模式,并阐述船体平面分段构件组成环的精度分配的优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模拟船厂制造流程三维建模。通过确定其生产流程,合理运用3DS—MAX软件,完成船舶产品从原料码头进场,经钢材预处理、零件加工、部件装配、分段装配、分段舾装、分段涂装、分段总组直到下水的船舶生产周期的虚拟制造。并在后期进行动画编辑工作,从而完成整个船舶生产流程的系统仿真与动态演示。  相似文献   

7.
船体构件编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结合本厂的生产管理模式,船舶产品结构的特点和电子计算机设备能力,编制了一套船体结构构件编码,本文介绍船体分段,构件及其附件,以及构件加工工序的编码。  相似文献   

8.
分段翻身吊装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目前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设计吊装方案,较少有针对分段翻身的优化设计研究。论文首先对翻身过程中吊绳与相关船体构件的典型干涉问题做出干涉评估并提取干涉约束,结合吊点适应度约束确立若干吊点布置方案。然后以在翻身过程中结构的最大应变能最小为优化目标,得到最优吊点布置方案。最后使用结构分析软件验证最优方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船体结构分段装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字化设计软件平台来构建船体结构3D模型,在仿真环境中对模型进行操作和分析,按照分段进行纽装,实现分段装配过程的仿真处理,并对各个级别装配的构件进行集合上的干涉检查,实现了从船体结构建模到结构装配仿真的基本操作与运算。  相似文献   

10.
周执平 《江苏船舶》1999,16(5):16-20
随着生产设计、造船模式的转换,根据中小船厂设计、生产、管理模式,船舶产品结构的特点和电子计算机设备能力,编制了一套船体结构构件编码,本文介绍了船名、分段、构件以及流向、加工工序等编码。  相似文献   

11.
船体三维设计软件的使用,使设计人员可利用计算机实现模拟造船,直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以便提高设计精度,减少差错。该文以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开发的EFSHD软件为平台,以8000t江海直达货轮为例进行船体三维建模设计。介绍了船体某分段的平面板架和曲面板架的建模方法,重点分析了船体曲面板架创建功能的多样性、快速性,提出了船体板架三维建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建模中掌握的一些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可使整个建模过程流畅自如,并可供造船厂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2.
谢荣  胡杰  梁艳  谢易 《船舶工程》2020,42(12):131-133
以三维扫描精密测量技术为基础,利用实景复制技术实现船舶形体及部件三维数字化采集、三维建模及船体检测,并应用于在役船舶脱硫系统快速改造工程。可以实现型线绘制、三维建模、三维虚拟安装等,为后期改装设计、零部件检测、虚拟装配、船型验收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极大提高从采集到检测等工序效率,减少在航船舶停泊时间,节约船舶改装和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三维物探调查船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国内首艘自主设计的三维物探调查船为例对该船型的设计进行了综合介绍。首先介绍了三维物探调查船的工作原理、特点及设备配置,然后介绍了三维物探船的总体布置,之后分别就线型优化、拖力计算、动力系统配置、重量重心控制、稳性计算、振动噪声控制、操纵性优化等方面介绍了设计要点。最后总结了三维物探调查船设计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系统研究面向船舶制造的基于模型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以船体和舾装为例,定义基于三维模型的船舶三维数据集应用框架,并基于产品结构树建立三维标注模型与数据库之间的关联关系,使得MBD数据的存储与调用更为直观方便.基于二次开发技术建立基本数据集传递规则,提高数据传递效率.开发面向船...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SUBOFF潜艇的主艇体模型和全附体模型在不同雷诺数条件下进行三维粘性流场数值模拟。将低雷诺数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利用数值计算技术分析潜艇工程设计和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潜艇实艇阻力预报方法研究和雷诺数对潜艇尾部伴流场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6.
船舶总振动固有频率实用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一维梁有限元方法和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3艘实船总振动固有频率,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对一维梁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的修正,利用110000t油船进行验证。用一维梁有限元方法计算时考虑剪切滞后影响系数;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时,是在ANSYS软件中建立全船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通过计算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改进一维梁有限元计算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预报船舶总振动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17.
张瑞瑞  谢云平  包国治 《船舶工程》2010,32(5):44-46,57
以NAPA软件为平台,以某散货船为例,通过对一般构件、肘板、开口的表格化建模方法、图形输出方法和剖面特性输出方法的研究,将三维设计概念引入到船舶结构设计中,进一步阐述了现代结构设计方法,并与传统结构设计方法相比较,发现结构设计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船体振动响应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某巡逻艇的船体结构和型线为依据,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大型结构分析软件,计算该艇在强迫外力下的整体响应,得出了加速度响应曲线。与实验结果比较,两者吻合较好。文中的结论对船体振动响应预报及船体结构振动分析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测地线进行消声瓦布置三维设计中各种特征曲线的生成。对测地线的生成途径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利用测地线几何性质给出了一种求测地线及消声瓦边界曲线的快捷算法。按照工程要求,提出了一种消声瓦在曲面上布置的整体规划方法,该方法将艇体各级纵向基准线作为消声瓦约束和排列的基础,并给出了通过求曲线在曲面上等距线的方法生成基准线。在通用AutoCAD及MDT平台上利用Visual LISP语言进行了二次开发和典型艇体验证,该方法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三维设计正成为船舶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基于CATIA V6平台的船体结构三维设计,目前主要应用SFD轻量化模型生成二维图纸对接产品方案设计,应用SDD实体模型对接生产设计。因此在三维建模过程中,为保证二维出图与实体转模的准确性,对船体结构SFD模型进行检查尤为重要。虽然三维模型具有视觉上的直观性,但是在CATIA平台模型检查过程中,由于结构模型构件数量庞大且构件属性信息显示不够直接,应用平台原生功能的模型检查方法效率较低,检查结果不够理想。针对平台原生功能存在的问题,本文探索了二次开发在模型结构检查中的运用。选取船体结构SFD模型中面板加厚方向判定这一典型检查场景为例,通过CAA和EKL混合开发实现了面板加厚方向的批量检查和模型修改,极大提高了模型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用性高。同时本文也为二次开发应用于船体结构模型检查提供了开发思路和主要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