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开发的“船舶模块化技术研究与开发”科研成果于1994年7月11日在上海通过了由上海船舶工业总公司组织的技术评审。我国一些著名船厂所建造的出口船、远洋船,其船舶建造质量可与国际上主要造船国家的船舶建造质量媲美。但是,由于传统的生产模式、组织体制  相似文献   

2.
王家俊 《船艇》1992,(1):27-29
一、前言国际上普遍预测,到九十年代前半期世界造船将有较大的复苏,我国船舶出口也将有大幅度增加。十年的改革开发,我厂建造的船舶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而且为国际市场提供了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我厂不论是造船能力还是建造水平,在国内外都赢得  相似文献   

3.
《船艇》2008,(4):48
近日,现代重工建造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新概念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石油/化学品船等7艘船舶被著名的美国海运造船刊物《Maritime Keporter》、《Marine Log》及英国海运造船刊物《Naval Archjtect》评选为2007年的“世界优秀船舶”。至此,现代重工已连续25年、总计57艘船舶被评为“世界优秀船舶”。  相似文献   

4.
《船艇》2007,(3B):28-29
新年伊始,中国·东方造船有限公司就迎来开门红,与德国船东签订了4艘、与意大利船东签订了一艘9000吨二类化学品船建造合同,包括目前已投入建造的挪威6艘9000吨同类型化学品船订单,东方造船有限公司承接欧洲船东订单已达到十几艘,合同金额近20亿元,创温州地区船厂之首。目前出口到意大利的12500吨散货船已顺利交接,5艘9000吨化学品船已投入生产(其中2艘已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在建造出口船舶的同时不放弃国内的船舶市场,所有造船台全部是满打满开。如此丰硕的成果,总经理陈通考悟出了“整顿”出质量、“整顿”出规模、“整顿”出效益的道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建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外贸易对航运和造船的需求大幅增加,造船市场呈现繁荣兴旺之势。同时,在建船舶无证无照、不办理出口签证擅自出港等违规行为时常出现,“船厂无靠泊设施,在建船舶随意沿岸边锚泊,遇大风后走锚、甚至断链漂航”的险情时常发生,滩涂造船也应运而生,给水上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加强在建船舶安全监督管理,规范船舶建造行为,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6.
一、近20年来船舶涂层配套的发展 本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造船工业以承接建造出口船舶为锲机,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船舶涂装作为造船三大工艺支柱之一,从此开始摆脱“漆糊涂” 的陈规陋习,走上了适合现代化造船需要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简讯     
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促进造船技术进步近年来,上海地区建造了大量技术先进的出口船舶,为我国船舶工业跻身世界船舶市场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这些船舶大多数系从国外引进技术制造,或购买图纸,或联合设计,船上设备很多也是进口的.为了增强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跟踪世界造船技术水平是必不可少的,而消化吸收已引进的技术,并在此基  相似文献   

8.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海啸的爆发无情地冲击着国内外造船产业,曾经轰轰烈烈的世界造船热从巅峰滑落深谷,持续繁荣了6年的世界船舶市场步入深度调整期,正在起步的广东船舶产业来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使广东船舶产业面临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在世界经济危机下,广东造船业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被拖慢。这种情况下,广东船舶业能否化“危”为“机”,实现“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9.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中国船舶工业从此迈出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进入新世纪,世界船舶市场迎来难得的市场高潮。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指出:“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这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可以说,大型远洋运输船舶的建造已经果断地从欧洲国家转向了亚洲国家。近年来,韩国、日本和中国共同占有世界造船市场大约85%的份额。不过,欧洲的船舶工业还谈不上到了没落地步,35万造船工人每年仍然能创造船舶工业产值4504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以出口换取的收入。到目前为止,欧洲的造船在技术和基础设施上仍然具有强大的优势,拥有建造先进的旅游船和其他复杂船舶物资的供应能力和生产设备。[编按]  相似文献   

11.
仲传燮 《中国水运》2006,(10):22-22
大家一致公认,大型远洋运输船舶的建造已经从欧洲国家转向了亚洲国家。近年来,韩国、日本和中国共同占有世界造船市场大约85%的份额。不过,欧洲的船舶工业还谈不上到了没落地步,35万造船工人每年仍然能创造船舶工业产值45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以出口换取的收入。到目前为止,欧洲的造船在技术和基础设施上仍然具有强大的优势,拥有建造先进的旅游船和其他复杂船舶的能力和生产设备。  相似文献   

12.
《船舶工程》2006,28(5):81-81
9月24日,来自世界造船业最繁荣的中、日、韩三国以及德国等国家的造船专家出席了在南通举行的“二00六世界船舶及配套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共商发展世界造船业、保持造船业繁荣的大计。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生产管理系统在造船工程上的应用,目的在于促进造船工程信息化管理,并使得数字造船真正在船舶建造工程中得到体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大连造船新厂正式成立于1990年8月,是国家“八五”、“九五”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目前已建设成国内最大的现代化船舶总装厂,是国内唯一能够建造十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的出口基地企业。现年造船吨位已达到60万载重吨,约占全国年造船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国家确定的特大型企业和国家512户重点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5.
船舶出口或买卖通常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新造船方式;另一种是二手船买卖方式。但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方,尤其在浙江和江苏等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船舶买卖模式。即“在建船舶买卖”模式。一些原来从事航运或造船的私营业主手上有充足的资金。由于看好船舶市场,便利用自有资金投资建造市场上比较热销的船型,在船舶具备下水条件的前后开始在市场上出售。这些船舶绝大多数在建造初期都是只适合在中国沿海航行的船舶,多为ZC级,技术性能一般难以达到外国船东的要求,再加上船厂缺乏懂英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对外贸易人员,在船舶的出口过程中经常出现沟通困难、弄不清楚工作流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02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手持船舶订单1921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2%;新承接船舶订单3664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 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中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26%、39%和34%。目前,我国船舶出口已占造船总量的80%以上,船舶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排名前列的船舶出口大国。  相似文献   

17.
王晓侠  朱林 《造船技术》2012,(3):5-7,30
为实现“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作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在造船行业开展节能减排、推进发展绿色造船,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及绿色管理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造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O年下半年以来,我厂先后与香港和意大利船东签订了五艘二万七千吨级船舶的建造合同,于一九八一年五月开工建造第一艘。从建造供国内使用的船舶,一下子转到建造出口船舶,使我们遇到了不少难题。特别是随着世界造船事业的发展,船东对船舶的除锈质量与防腐蚀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耐蚀期限能达到或接近船舶的使用期限——  相似文献   

19.
百年风雨,世纪沧桑。大连造船厂以其辉煌的成就展示了我国造船基地之一的实力。建国以来,建造各种船舶2630多艘,在我国造船史上谱写了百余项“第一”,产品打入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建造的船舶吨位是前30年的两倍,为我国船舶工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工厂荣获“全国技术开发百强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及“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实现了由修船到造船的转变。大连造船厂始建于1898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四次技术改造,实现了由修船到造船、由造小船到造大船的变化。1957年,开工建造中国第一艘4500吨中型油轮。紧接着,以58天船台周期的速度建造了我国第一艘万吨级货轮。万吨轮建造实现零的突破后,大连造船厂靠科技进步,相继建造出1.5万吨油轮、2.4万吨油轮、5万吨油轮及海上钻井平台等诸多个“第一”的船舶产品。经过“八五”改造和“双加”工程的改造,工厂年造船能力提高1.5倍。  相似文献   

20.
船舶融资呼唤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君 《中国船检》2003,(6):36-39
多年来,造船界对中国造船的融资环境和机制颇多积怨,一方面,中国被视作世界造船界未来的“航母”;另一方面,中国造船融资环境和机制明显落后世界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造船业发展的需要,眼睁睁看着一宗宗高附加值船、精品船和大吨位船订单被那些造船“巨鳄”一口吞掉,中国船厂心有不甘。一个“钱”字,难倒中国众多船厂和船东。由此可见,若不解决融资环境问题,中国要想成为世界造船强国,或许永远只是一个口号而已,但船舶融资需要理性,缺乏理性,就像没有安全保障的航船。谁也不愿以身试验,只有理性,才能将船东,船厂和金融机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建造一个吸引船东的融资环境,推动中国造船业的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