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上海地铁运营的现状在当今城市交通日趋拥堵的时代,地铁以其快速、舒适、安全特点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2010年4月10日,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建成试运营,使上海地铁线网达12条线,运营里程420km长,车站280座,车辆419列共2589节车厢。世博开园以来,日均客流量达570万人次,5月21日突破600万人次,7月9日达650万人次。 相似文献
2.
钱辛宁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8,(20):4-4
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保证两个奥运会顺利进行,北京市政府在交通管理方面采取了很多保障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全市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实行单双号出行的限行措施。这个措施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汽车排放量和消减了交通流量,久违的蓝天终于回到了北京,畅通的交通环境也使我们不再为堵车而烦恼。那么,现在限行措施取消了,我们还能不能天天都享受这样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3.
4.
5.
以上海市南北高架与内环高架快速路线圈检测数据为数据支撑,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理论,设计事务内与跨事务两种类型的交通拥堵关联规则的挖掘方法,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得到的断面拥堵相关性计算结果进行关联规则筛选,挖掘出断面拥堵之间的强关联规则;最后,对断面拥堵关联规则之间的时空特征与网络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以道路交通指数为基础,以拥堵概率、拥堵时间点、累计拥堵时长等为具体评价指标,对上海市中心城地面区域以及常发性拥堵区域的交通拥堵状况进行定量描述,并将道路交通指数应用于2018年道路设施综合交通补短板项目。分析结果表明:近五年中心城地面常发性拥堵区域在2016年交通大整治时期的交通状况最好,但2017年随之反弹成为五年内拥堵峰值。经各方努力,2018年的交通状况逐渐接近于2016年的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7.
8.
介绍国外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并提出适合国内的缓解交通拥堵的技术模式和实施方案,以期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这一城市发展及交通管理中最为棘手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原因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和解决措施进行了论述。首先根据交通工程学理论,将我国大城市所存在的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然后从多个层面上介绍了预防和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长期以来,外高桥港区道路拥堵严重,交通问题突出。在做好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区路网、港区作业、经营规模等方面,详尽分析了交通拥堵的成因,并针对近期和远期提出了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考虑追踪间隔要求和再生能利用的快慢车线路地铁列车协同操纵节能优化问题.首先,基于滚动优化思想将列车协同操纵全局优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的子问题,即每一列车进入下一区间前由中央控制器根据同一供电分区内其他列车的操纵方案和列车重量等实时运营信息,计算出站列车在下一区间的操纵方案.为延长牵引制动重叠时间、提高再生能利用,各列车尤其是快车允许途中二次牵引加速以配合其他列车进站制动.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文以列车净能耗为目标构建了快慢车线路列车协同操纵节能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混合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考虑其他列车操纵的个体最优节能操纵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协同操纵方法可节能3%以上,算法满足实时优化对计算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现有的交通拥堵评价方法均值法存在对拥堵变化不敏感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实时路况数据的拥堵占比率评价指标。首先采用GIS分析处理软件对实时路况数据进行分类提取路况信息,根据路况变化分级值判断某时段内各道路的变化状态。以南京市五个工作日内不同时段的路况数据为基础,计算道路趋向于拥堵变化状态下的拥堵占比率。根据计算结果,分析评价了南京工作日内拥堵路段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了可行的避堵、缓堵建议。给出的评价方法可在城市交通运行分析、道路拥堵变化分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研究考虑追踪间隔要求和再生能利用的快慢车线路地铁列车协同操纵节能优化问题.首先,基于滚动优化思想将列车协同操纵全局优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的子问题,即每一列车进入下一区间前由中央控制器根据同一供电分区内其他列车的操纵方案和列车重量等实时运营信息,计算出站列车在下一区间的操纵方案.为延长牵引制动重叠时间、提高再生能利用,各列车尤其是快车允许途中二次牵引加速以配合其他列车进站制动.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文以列车净能耗为目标构建了快慢车线路列车协同操纵节能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混合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考虑其他列车操纵的个体最优节能操纵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协同操纵方法可节能3%以上,算法满足实时优化对计算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吉林省冰雪天气道路拥堵现象,分析不良天气下道路拥堵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为提高吉林省冰雪天气道路通行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