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门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隧道进出口的标志性建筑。本文主要依据莲花山左线隧道汕头端洞口地形和地质条件并结合右线隧道洞门的具体情况,介绍莲花山左线隧道汕头端洞门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隧道洞口存在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稳定性差等不良地质情况,以榆商线南沟隧道工程为依托,对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隧道洞口施工的技术措施,总结了黄土地段浅埋偏压隧道的进洞经验.确保了依托工程隧道进洞的安全及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3.
蕉坞小间距偏压隧道进口边坡变形处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蕉坞隧道右线左侧地势较低、洞口位置地面线高度不能覆盖隧道衬砌的地质条件,采用半明半暗结构、坡脚反压挡墙、边坡小导管注浆、喷射砼及大管棚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洞口段边坡治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梨公顶隧道洞口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围岩顶板厚度较薄,围岩级别低。通过对该隧道进洞施工的总结,阐述了连拱隧道进洞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吉坑隧道洞口段,围岩较为破碎,工程地质条件差,设计中采用长管棚进行岩体加固,提前进洞,遂守隧道的“早进晚出”原则,本对吉抗隧道应用长管棚加固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供在类似条件的隧道施工中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5,(7)
若多雪地区隧道洞口附近处理措施不当,一方面风吹雪及积雪会造成隧道洞口积雪堵塞,中断交通;另一方面风吹雪将阻挡和模糊视线,积雪融化后路面结冰,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以G045线赛里木湖至果子沟口改建工程隧道洞口防风雪设计为例,对多雪地区隧道洞口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为确定隧道洞口方案提供了依据,较好地解决了隧道洞口风吹雪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瞿守信 《隧道建设》2009,29(3):361-363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第1条用钻爆法施工的大断面海底公路隧道。厦门岛内从洞口到海域长达1 170 m为Ⅴ级围岩地段,岛外翔安端洞口到海底1 310 m为Ⅴ级围岩地段,加上海域5条风化深槽,Ⅴ级围岩占50%左右,这在国内外属少见的不良地质海底隧道;隧道从洞口埋深5m到海域最大埋深25m,埋深长距离在1倍洞径左右,系长距离超浅埋和浅埋暗挖隧道;地层遇水软化、液化,施工十分困难。根据不良地质段的情况,选用了CRD和双侧壁导坑法2种施工方法,并总结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浅滩富水砂层段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8.
四角田隧道是大(理)保(山)高速公路上地质条件最差的一座隧道,尤其上行线,本文从上行线两端洞口施工及坍方、滑坡、泥石流的综合治理作了分析阐述,从而总结出不良地质的施工经验,自然灾害的治理与避让方法,可为其它隧道、地质病害处理借鉴。  相似文献   

9.
乌石山隧道洞口病害整治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波 《华东公路》2000,(2):55-58
分析乌石山隧道右线洞口病害成因,介绍设计整治措施和施工要领,总结洞口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0.
郭小红  朱光仪 《公路》2002,(2):111-115
系统地介绍了地质条件差,埋深浅,又是六车道联拱的五龙岭隧道的衬砌、洞口长管栅、周边注浆以及隧道旋工工序等方面的设计情况,并对联拱隧道的设计与旋工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相比于一般隧道,偏压隧道常常位于隧道洞口浅埋段,其围岩破碎,地质环境条件差,围岩荷载不对称,给隧道施工和稳定性带来一定影响。以回头沟隧道为依托工程,在洞口段选择监测断面,根据隧道围岩与初衬间压力的监测结果,分析围岩压力的大小、变化规律;分析是否存在偏压现象及隧道的稳定性,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受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公路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易出现洞口滑坡。文章以某一连拱隧道的洞口为例,从地质因素,水的作用以及人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滑坡产生的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治理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跨连拱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监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跨连拱隧道洞口浅埋段的特殊地质,以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陈家桥大跨度连拱隧道为依托,选取典型断面开展施工监控,及时了解该隧道在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动态,分析太跨连拱隧道洞口浅埋段的围岩及衬砌的受力情况,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上坪隧道是大广高速公路广东省境内连平至从化段的一座特长隧道,按双洞6车道设计,左、右线隧道分离布设。介绍上坪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衬砌结构设计、洞口设计、防排水设计及通风设计等,为其他同类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洞门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隧道进出口的标志性建筑。莲花山左线隧道位于汕 (头 )~梅 (州 )高速公路北斗~清潭段 ,全长 2 90 2m ,路面净宽 7 5m。根据莲花山左线隧道汕头端洞口地形和地质条件 ,结合右线隧道洞门的具体情况 ,介绍莲花山左线隧道汕头端洞门方案的比选。  相似文献   

16.
隧道洞口进洞宜“早进晚出”,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应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坪石隧道、乌坑坝隧道的洞口进洞设计方案,以及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质条件作出现场的变更,提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柏文 《隧道建设》2013,33(3):220-223
目前隧道洞口设计时常常强调贯彻“不破坏或少破坏原始地貌”的原则,很少提到“结合施工条件确定洞口设计方案”的原则,在一些特殊条件下隧道施工需要扩大洞口开挖范围从而造成洞口原始地貌的改变。为了解决目前铁路隧道洞口设计理念与实际施工脱节的问题,对几条铁路隧道洞口设计及实际施工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为确保铁路施工及运营安全,当隧道洞口地形陡峻且需要开辟洞口工区时应该结合施工便道引入确定洞口的开挖及支挡结构,强调隧道洞口设计不但要贯彻“不破坏或少破坏原始地貌”的原则,在地形陡峻时也要贯彻“结合施工条件确定洞口设计方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长管棚配合明洞进洞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应麟  邱喜华 《中南公路工程》2005,30(2):118-119,123
介绍常张高速关口垭隧道张家界端洞口地质松散,隧道浅埋,存在偏压,采用长管棚配合明洞较快安全进洞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复杂地质及特殊环境情况下,隧道洞口难以采用通常的明挖法或暗挖法施工。文中以赣龙线石笋山隧道为例,结合基坑明挖支挡结构设计和施工成熟技术,介绍在浅埋富水全风化花岗岩层环境下,采用桩拱盖挖式洞口综合支护体系,利用软件模拟结构受力并配筋计算的研究状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满足特殊地质与环境下的洞口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吕和蔼 《隧道建设》2012,(Z1):55-58
以多丰线平顶山隧道建设为例,在对工程概况、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铁路隧道施工中遇到的洞内施工作业空间狭小、隧道埋深大、地质条件差、洞内外控制测量难度较大等施工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研究结果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长大铁路隧道建设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