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交通指路标志字高与视认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理论分析和大量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指路标志汉字字高与视认性的定量关系.基于视觉生理学理论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交通标志汉字字高通用模型,该模型与实测数据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性.研究结果一方面验证了我国现有指路标志字高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为交通指路标志字高的科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对道路交通标志的视认性研究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的交叉课题,因此,通常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能完全的满足科研的需求。本文在探讨、介绍了人眼视觉系统的结构,归纳、总结了静态、动态视觉的基本特性的基础上,针对试验仪器在标志视认性客观评价上的局限以及人的主观心理作用在视认过程中的影响,制定了几套以道路交通标志上汉字笔画粗细为研究对象的主观评价试验,并得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李贤钰 《交通科技》2022,(3):136-140
互通区出口指路标志信息量过载问题严重,为优化标志信息量和标志形式,文中基于驾驶人视认特性对F型标志和常规标志形式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同济大学八自由度驾驶模拟平台设计驾驶模拟实验,从驾驶员视认性角度对2种标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型标志的视认性较常规型标志更好,具体体现在:扫视时间少,用时0.98 s;注视时间和注视频率表现介于对照组与信息过载组之间;换道点距标志距离均值为3组中最大,说明标志视认用时最短,分别比对照组和信息过载组变道长了8 m和21 m。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视认性与行车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设置不合理将直接影响标志的视认性,增加驾驶员认知难度,使行驶车辆产生速度差,严重时甚至导致交通事故.文中从驾驶员视认习惯及视认能力的角度,分析了指路标志的合理性与行车安全的关系,针对不合理指路标志设置情况,参照国内外成熟示例,给出了改善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采用多种文字对照形式的指路标志视认性问题进行试验研究,探讨指路标志中增加的外文文字对驾驶员反应时的影响规律。按文字组合的不同将试验标志分为4组,分别为:仅有中文、中英双语对照、中外双语对照、中外英三语对照。每组包含7块试验标志。随机选出67名交通参与者作为被试者,采用DMDX刺激呈现系统实现对试验标志的呈现控制和被试者的反应时记录。通过静态条件下单语、双语和三语对照的指路标志视认反应时测定,以及对试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与方差分析,得到研究结果:单语和双语对照的标志相比,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三语对照标志与其他各组标志相比,反应时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光度指标静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比较了行业标准JT/T431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围绕安全节能提出了改进途径,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LED光度取值范围.从交通心理学和人机工效学的角度,试验研究了LED可变信息标志在白天、黄昏、夜晚等环境条件下显示屏亮度与人眼适应性和视认距离的关系,给出了可变信息标志LED亮度及其视认距离的标准建议值.研究成果将为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光度指标的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参数,有助于保障交通安全,节约交通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美国在反光标志夜间视认性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及成果,并提出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考虑地面标记视认试验设计参数的基础上,对地面标记版面颜色、文字字体、字宽、笔划数都给予相关规定,并选择光线明亮的大空间场所,运用行人实地试验的方法,采集行人视认地面标记的数据;运用方差分析或均值检验的分析方法,筛选影响视认距离的因素;采用线性回归拟合出不同身高条件下,地面标记文字高度与视认距离的关系模型,并进行补充试验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行人视认距离随着地面标记文字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综合以上分析,给出不同视认距离下地面标记文字高度设计推荐值,以便改善地面标记的视认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眩光对交通标志视认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场地实验的方法,研究眩光对交通标志视认性的影响,得出视认性与眩光距离、标志反光膜等级的关系,提出防止和降低眩光对交通标志视认性的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标志逆反射性能与夜间视认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规范和引导道路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使用,提高道路交通标志的夜间视认效果,对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等级、类别、结构、光度性能、色度性能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分析,研究交通标志的逆反射性能及与夜间视认性的关系。通过对国内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使用现状分析,认为夜间视认性与逆反射性能的关系较为复杂,应针对逆反射材料的类别、结构,以及在交通标志中的搭配使用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修订现行交通标志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交通信息需求的增加,交通标志版面大型化趋势明显,导致设置和维护成本大幅度增加,而标志字高设计理论与其密切相关,因此合理地设计字高就尤其重要。本文采用比较与分析的方法,介绍了国内外字高设计模型,并就我国国标字高设计模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驾驶员认知特性的汉字指路标志字高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标志视认过程分析为基础,基于驾驶员认知特性推导了汉字指路标志字高模型,通过大量特殊设计的室内模拟试验和室外实际驾驶试验,以当前我国驾驶员认知特点和交通环境特点为基础,确定了模型中的关键参数。经实车试验验证,该模型符合中国驾驶员对汉字标志的认知习惯,模型计算结果与实车试验结果具有较高吻合性。  相似文献   

13.
彭道月  沈国华  蒋家旭  丁建 《公路》2005,(1):195-196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标志牌使用板材大都是铝合金,由于铝合金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资源逐年递减而成本逐年增加。同时。由于铝材具有一定的回收利用价值。易引发交通标志牌被盗、破坏等维护管理问题。探讨采用新材料取代现有道路交通标志牌用材。以解决交通标志牌材料价格上涨和交通标志牌维护问题,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路侧交通标志设置数量及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任锐  李文权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11-115
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通常将内侧车道设置为小车道,外侧车道设置为大车道,这将有可能导致内侧小车驾驶员视线被遮挡,无法及时获得路侧交通标志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引发交通事故。通过对驾驶员对路侧交通标志视认过程的分析,提出了计算单个路侧交通标志被遮挡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概率论的知识建立了求解连续多个路侧交通标志设置数量的数学模型和标志设置位置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路侧交通标志设置的具体步骤。通过计算示例证明理论模型及算法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5.
驾驶时间对营运驾驶员驾驶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王猛  汪林  李宏海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5):113-116,120
针对影响交通安全的疲劳驾驶问题,以公路客运行业的营运驾驶员为研究对象,应用人机工程学和试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按驾驶时间的不同设计了区组对比的试验方案,并用试验仪器现场采集了99个样本的试验数据,利用F检验和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驾驶时间对驾驶员驾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时间在8~12 h之间,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注意能力会显著降低,而驾驶员的感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降低不明显;驾驶员的主观疲劳感受随驾驶时间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交通标志作为高速公路与驾驶人进行信息交流的纽带, 是道路交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关于交通标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 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为此从视认性, 识别率、驾驶人理解能力以及驾驶水平4个方面分析交通标志认知的影响因素; 将有效性评价分为定量评价方法以及定性定量结合的评价方法。并从这2个角度对目前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论, 结果表明,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差异较大, 应考虑二者不同处, 对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由于每个信息中含有的信息量不同, 建议引入信息理论, 得出准确的信息量阈值; 未来需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建议将统计概率模型与认知模型结合起来, 建立新的认知模型; 驾驶补偿策略和交感神经的兴奋范围是未来重点的研究方向; 交通标志大多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 未来需要开展对交通标志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把握特立尼达湖沥青改性机理,对分离出的灰分进行了微观性质测试、技术指标分析和与沥青相互作用研究,并和2种路用矿粉进行对比.初选3种灰分分离技术,通过分离效果和操作可行性的对比,建议使用离心机分离灰分的方法;通过微观颗粒形态和晶体组成测试,发现灰分颗粒粒径小、表面构造粗糙,其主要材料组成为石英和黏土;技术指标研究上发现灰分具有较大的密度、更细的粒度以及庞大的比表面积;测试了灰分与2种矿粉制备胶浆的G*/sin δ,显示灰分的增劲效果强于矿粉,且当粉胶比大于1.2时明显增大,增幅远超过普通矿粉.故灰分凭借粒度小、表面积大且粗糙等特征,能增强沥青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基路堤临界高度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存在路堤临界高度的现象,根据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资料全面总结了路堤临界高度的3种确定方法:实测资料确定法、理论公式计算法和离心模型试验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某高速公路的大量实测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一个路堤临界高度计算的经验公式,探讨了软土地基硬壳层和软土层厚度与路堤临界高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复杂桥形标志优化设置方法,选取3种典型城市快速路复杂桥形标志,制定5种设置方法(现状及4种优化方法),开展复杂桥形标志优化设置方法研究。基于驾驶模拟试验,从运行状态、操控行为、行驶效率、主观感受4个层面选取9种评估指标,采用灰色近优评价方法,进行复杂桥形标志不同设置方案的效用评估。结果表明:3种桥形标志的现状设置效用并未达到最优水平,大部分处于中下等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桥形标志1,2,3的最优设置分别为简化、重复、重复。桥形标志的优化设置能有效改善驾驶人驾驶行为,4种优化方法中,提前设置方法效果较稳定,均使得桥形标志指路效果在一般及以上水平;出口处配合地面文字设置后,桥形标志指路效果在一般水平及以下,设置效用不理想;具有2个出口以上的复杂桥形标志现状设置对驾驶行为影响较差,相关管理部门应对该类型桥形标志加强优化设计设置;不同复杂桥形标志对驾驶人认知、行为影响不同,应进行不同的优化设置,以有效改善驾驶人驾驶行为,快速引导驾驶人寻找目的出口;实际工程应用中,当经济成本、空间条件等因素受限时,可考虑针对复杂桥形标志进行提前设置;不建议出口处设置地面文字,该方法并未达到配合桥形标志改善驾驶行为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