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泉州港,自唐宋以来就是中国最著名的进出口大港,有古代“东方第一大港”美名。2012年是泉州经济总量居福建省首位的第14个年头,  相似文献   

2.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泉州,历史上曾经以"刺桐"之名为世界所熟知。刺桐港是12-14世纪(宋元时期)中国最大的贸易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和东西方交流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论述刺桐港的发展史,来说明没有历史上的"世界的刺桐港",就没有现在的"世界的泉州学";通过举例论述两百多年来世界各国、各界人士对泉州和"泉州学"的关注、兴趣和研究,验证"泉州学"具有的世界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钧雷 《水运管理》2011,33(3):41-42
旱在八百年之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刺桐港,即如今之泉州港,已是“梯航万国”、闻名遐迩的国际海运枢纽了。当时,刺桐港内“舟船辐辏,帆樯鳞集”,除了国内船舶和货物繁忙进出之外,更有来自海外的“胡贾蕃商云集阑闵码头,海舶商舡泊满港湾江渚”,呈现“缠头赤脚半蕃商,  相似文献   

4.
我国宋代的泉州港,曾经以它的繁荣著称于世。当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polo)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认为,泉州港是当时世界两个最大的贸易港之一。他在写到泉州的繁荣时说,各地商贾贩运货物的数量,“虽合全世界也不及刺桐(即泉州,因初筑城时环植刺桐树,亦称刺桐港)一个大港。”另一个当时著名的旅行家,摩洛哥人伊本·拔图塔  相似文献   

5.
桑史良 《航海》2005,(3):F002-F002,1
作为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福建泉州(古称“刺桐”),早在南朝时,即开始了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唐代,当地成为我国四大海外交通商港之一;宋元时期,则进入“涨海声中万国商”的黄金时代,刺桐港跨入世界四大名港行列。  相似文献   

6.
张钧雷 《水运管理》2010,32(12):43-44
泉州,一座历史悠久的海港城市,因其古代海上交通和海外交流的遗存丰富而倍受海内外瞩目。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古代泉州港地位重要,表现突出,今人透过研究史料、遗存和考古,可以深切感受到古代泉州港作为国际性海上商贸枢纽时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是中世纪的“东方第一大港”,也是马可波罗亲身游历过的著名港口。公元十五世纪以后,泉州港逐渐衰落,变成一个寂寂无闻的地方港口。然而,这个著名古港有没有可能在振兴中华声中复兴呢?有的,它完全有可能复兴。中央领导同志曾提出,在华南广大的高原丘陵平原上,也需要一条象北方横贯黄河流域的陇海铁路,从云南横贯到  相似文献   

8.
张钧雷 《水运管理》2010,32(11):38-40
20年前的1990年10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队乘坐仿古的“和平方舟”轮从意大利威尼斯港出发,沿着古代海上贸易航线自西东行,先后访问土耳其、阿曼、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13个国家的15个港口,于翌年2月14日抵达我国泉州港。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海外交通史上,人们很容易找到泉州(古称刺桐)港的辉煌篇章.作为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宋、元时期的刺桐港"苍穹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景象,已被大量的史料、遗迹所反映.风爽月圆的中秋节,由中国航海学会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隆重举行.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我们来到陈荣芳局长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0.
<正>新年未临时就从福建传来喜讯:泉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TEU!虽然中国沿海集装箱突破100万TEU的港口已有不少,但我们对此喜讯还是感到兴奋。因为这个千年古港曾经是驰名世界的"东方第一大港",有过"千帆竞发刺桐港(泉州港古称),百舸争流丝绸路"的繁荣!如今她  相似文献   

11.
荣亮  任志宏  袁晓莉 《航海》2011,(6):42-43
今泉州古有泉南、鲤城、刺桐城之称,其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之东南海滨晋江、洛阳江入海口处,扼晋江下游,为江海交汇之所,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泉州港港湾曲折,水深港阔且其避风条件好,临江面海适于泊船,具有优越的港区条件。自唐景云二年(711年)设泉州城治以来,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在历朝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对外开放的水运口岸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汉代,由交趾(今两广及越南北部)七郡往东都洛阳的贡货,均从海运经东冶(今福州)转运。泉州港最早有外国人出入与海外交通的文字记载,是在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隋代,福州、泉州与东南亚各国通航,发展为外贸港。唐代,福州、泉州两港并列为中国9个外贸口岸之一。隋唐时期,福建形成了沿海以及对台、日、东南亚、西亚等地区的海上航线,出现了福州港“万国宋朝”、“万人大佛会”和泉州“市井十洲人、执玉宋朝远、还珠入贡频”的盛况。  相似文献   

13.
<正>泉州港顺应时代契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海丝先行区,立志将泉州港塑造成"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主力港口泉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是我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更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民营经济十分活跃。历史上,泉州港口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港口,无数的华侨华人通过泉州口岸下南洋、谋生计,之后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建立  相似文献   

14.
《航海》2010,(3)
泉州是历史上闻名的东方贸易大港,在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南朝史籍中开始有泉州与国外的往来记载.唐代,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两宋时期,泉州港进一步发展,到南宋时,已与海外58个国家和地区有通商往来.  相似文献   

15.
埃及亚历山大港,久已慕名。过去,我在宋代航海著作《诸蕃志》中读到过有关它的情况:“遏根陀国(即亚历山大的古称),……相传古有异人徂葛尼(古代国王译音),于濒海建大塔,……塔高二百丈,可通四马齐驱而上。”在公元十四世纪之前,亚历山大和我国泉州并列为世界最大港口。《诸蕃志》中说到的灯塔,就建立在亚历山大港的法罗斯岛上,它享有“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和“灯塔之王”的美名。  相似文献   

16.
祖国东南海滨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早在南朝陈至五代年间就有海船远航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的广阔海域。到了宋元时期,来泉州通商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多达100多个。 频繁的海上交通,促进了泉州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泉州被誉为“梯航万国”的世界最大的贸易港之一,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于世。 每年秋冬之际,我国东南沿海多刮北风,正是泉州港海船启程南下的大好时机;到了春夏之交,南风劲吹,又是我国商船或外国商船归往泉州的最佳时节。如果遇上季候风不顺和,不仅威胁海上航行的安全,而且要延误船期。 因此,在宋代,泉州除了大兴造船业之外,海港官府还要举行向海神“祈风”的祭典。 泉州西郊7公里处的晋江下游北岸,有一座“一似  相似文献   

17.
<正>泉州地处晋江下游的闽东南,历史上曾经是我国古代的海船制造业中心之一、丝织业中心之一和陶瓷生产外销基地之一,因此泉州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中国古代海外交通史上曾经云卷云舒,占据着重要而又亮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正>中远海运港口泉州太平洋码头新泊位投产暨中远海运双品牌船队新航线首航,标志着千年古渡——泉州,正式开启“大船大港”新时代。2月15日,中远海运港口泉州太平洋码头(简称CSP泉州码头)新泊位投产暨新航线首航仪式,在泉州石湖港区举行。在声声汽笛响起中,中远海运双品牌船队的4250TEU集装箱船“新泉州”轮、4578TEU集装箱船“OOCL LE HAVRE”轮,分别从石湖港新建的10万吨级泊位启航,驶向新加坡港与巴生港,这也标志着中远海运运营的2条东南亚干线,新增挂靠泉州。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文工作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古代劳动人民就知“刊木”以测水位涨落。《禹贡》记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刊木”等水文实物无存,无法考证。而古代在岩壁上刻分划,雕图案,题刻字,反映古代水文测量记录的,则有保留至今,而成了十分宝贵的科学资料。被  相似文献   

20.
《中国港口》2016,(Z1):13-16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具有源远流长的海丝文化,自古享有"东方第一大港"、"四海人文第一邦"等盛名,今又被赋予"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东亚文化之都"等诸多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泉州顺势而为、加快发展,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独占福建近"半壁江山",更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三甲"。本研究中,笔者拟对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进行了一番粗浅探寻,以期为各界有为之士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