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焱 《汽车与配件》2006,(50):16-19
世界汽车企业战略联盟现状与发展 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组织形式,已被众多当代企业家视为企业发展全球战略最迅速、最经济的方法,被称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组织创新”。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任何股权或非股权形式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战略联盟与收购兼并所不同的是,兼并、收购都要通过所有权关系的扩张,形成深层一体化,来加强对价值链中的所有环节进行控制:而战略联盟则是针对选定的项目,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共享各自价值链上某些优势环节,以集中优势的经营资源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车工业战略联盟竞争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二十年来,国际汽车工业掀起了战略联盟浪潮.福特与马自达的股权联盟,奔驰与克莱斯勒的跨国合并,通用与菲亚特的换换股协议,克莱斯勒与三菱的钻石星联盟,雷诺与日产的结盟,克莱斯勒与丰田的零部件原产制造(OEM)供应协定等等,都属于汽车工业的跨国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3.
从1984年北汽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成立北京吉普开始,我国汽车工业的中外战略联盟实践已历经20多年。这20多年联盟史可分为上世纪80年代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重点和上世纪90年代至今利用合资形式“以市场换技术”的两个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大量中外合资汽车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战略联盟提升了我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实力,引进了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发了国内市场,扩大了汽车工业规模,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战略联盟是当今国际汽车企业竞争战略之一。通过对国际汽车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条件、内在动因和形式的分析,提出我国汽车企业应对国际汽车企业战略联盟挑战的对策,同时也指出了我国汽车企业参与国际战略联盟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国际汽车企业战略联盟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联盟是当今国际汽车企业的竞争战略之一。通过对国际汽车企业战略联盟形成条件、内在动因和形式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汽车企业对国际汽车企业战略联盟挑战的对策,提出了我国汽车企业参与这种联盟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面对国际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立足于我国的实际,运用战略联盟方式构建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具有增强竞争力、分担经营风险、防止竞争过度、挑战“大企业病”与经营的灵活性等优势。因而,汽车金融服务机构战略联盟目前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有股权式与契约式两种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战略联盟是当今国际汽车企业的竞争战略之一,通过对国际汽车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条件,内在动因和形式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汽车企业应对国际汽车企业战略联盟挑战的对策,同时也指出了我国汽车企业参与国际战略联盟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罗勇 《重型汽车》2003,(1):10-12
1汽车企业战略联盟及其条件特征 1.1关于汽车企业战略联盟 汽车企业的战略联盟是指一个汽车企业为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与其他企业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松散式网络化联盟,是汽车企业在追求长期竞争优势过程中为达到阶段性企业目标而与其他企业结盟,交换互补性资源,以利于各个企业共同形成合力优势,共同应付强大的市场竞争或多变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9.
从丰田和标志雪铁龙的联手看企业战略联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东 《北京汽车》2002,(3):5-7,34
本文从丰田和标志雪铁龙的战略联盟着手,简述了战略联盟的定义、动因、作用和我国的现状,并提出了简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学会动态     
“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和机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成立的“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的指导和推动下,2006年底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以下简称:中汽学会)提出建立“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轻量化联盟)。在近一年的时间内,中汽学会与科技部有关部门、行业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就该联盟的组织形…  相似文献   

11.
唐波 《湖北汽车》2002,(1):50-52
简要地介绍了战略联盟的定义,对联盟关系、服务关系以及合并关系三者之间的区别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清晰地揭示了战略联盟的四个特点。文章的最后对战略联盟兴起的动力因素作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跨国战略联盟浅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民族主义、保护主义的兴起,以及一些行业中存在的激烈竞争格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认识到,仅凭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跨国公司正日益把经营方式的重点转向跨国战略联盟,运用战略联盟的理论来指导企业的实践活动。据有关专家预测,国际性的战略联盟每年将以25%的速度增长。跨国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组织形式,已被众多当代企业家视为企业发展全球战略中最迅速、最经济的方法,已成为现代企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形式,被称为“世纪末最重要的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3.
各有关单位: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暨展览会(原名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由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轻量化联盟)创办,历时13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最专业、最权威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汽车轻量化技术交流、对接和推广应用平台。“2020(第十四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暨展览会(ALCE2020)”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扬州市人民政府于2020年9月21-23日在江苏省扬州市联合举办,本届大会预计将有2000余名专业代表参会,300余家企业参展。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7月8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这至少是2009年3月13日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以来,依托当地汽车企业成立的国内第7个地区性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其间已有重庆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2009-06-02)、广东省电动汽车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2009-07-17)、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09-09-25)、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2009-12-18)、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2010-06-27)。据报道,湖北等地也或将有类似行动。  相似文献   

15.
企业战略联盟作为重要的组织创新,是企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战略,研究企业战略联盟对企业之间开展合资合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有关汽车企业战略联盟问题,是汽车产业界、企业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总的来说,影响汽车企业战略联盟的因素很多,具体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汽车企业战略联盟外部环境的影响,联盟母公司的影响及汽车联盟本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联合国贸发会(UNCTAD)定义跨国并购是:外国企业与境内企业合并;或者收购境内企业的股权达10%以上,使境内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转移到外国企业。它是跨越文化等重大界面而进行的产权、股权或控制权的让渡行为。Bruce(1998)明确指出:“并购成功与否不是仅仅依靠被收购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而是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并购后的整合。”成功的并购可以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为社会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不成功的并购不但不能实现价值的提高,反而还会拖累企业。  相似文献   

17.
一、信息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1.知识经济的信息特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经合组织(OECD)把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定义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1 与物流有关的若干个概念 1.1 现代物流 尽管目前国内外对物流的概念说法不一,但根据现代物流的内在实质和活动特点,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给物流下了定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住处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股权并购是民营企业快速扩张和战略调整的常见途径之一。民营企业往往通过并购来获取市场份额、技术、人才等资源,推动企业发展。然而,股权并购过程中伴随着各种风险,包括财务、法律、战略、管理等方面。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确保交易的成功至关重要。文章从民营企业股权并购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的意义入手,对民营企业股权并购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民营企业股权并购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7月11日,中国江门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宣布成立.该战略联盟由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和江门市兴江转向器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组成.该战略联盟宗旨是,积极落实中央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战略部署,集成创新资源,引导和支持企业突破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同时积极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和机制.战略联盟成立后,将有利于促进摩托车零部件行业技术进步,建立华南地区摩托车零部件行业前沿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基地,以及技术创新资源的集成与共享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