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汽车维修业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但我国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其直接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的提升,社会能力的发展。为此,文章以"就业"为基础,对汽车维修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汽车维修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进一步的迅猛发展,高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也在迅速提高,因而对"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和发展创新.高职学院培养"双师型"专业教育人才则必须要求教师能够以德成人,以自身的技能知识来教育学生,建设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如何培养符合我们当下国家发...  相似文献   

3.
2010年10月16-17日,"2010全国汽车职业教育年会"在上海召开,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职业院校、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及业内专家齐聚一堂,就中国汽车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会议分为主旨报告、教学研讨、校企合作三大板块。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阻碍教育教学改革的旧观念、旧制度。培养充满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职业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工学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一种途径,是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校企统一的办学实体是我院保险实务专业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新升本科院校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文章针对目前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及培养中存在的现状、路径及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近几年新升本科院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措施中的探索和思考,旨在构建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于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势,在高校内涵建设中质量是核心,师资是关键,如何培养造就优秀的师资队伍,在当前的新升本科院校中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这类学校办学实践不是很长,师资扩充比较快,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师资队伍中占有相当大比例,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新升本科院校造就优秀师资队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和满足企业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其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可行性。通过探讨职业教育产教融汇模式、路径、成效等问题,研究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机制,打造集科技创新、产教集聚、科教转化、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产教融合全贯通、实效化,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职教动态     
正教育部:启动"十四五"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计划》),全面安排和部署"十四五"时期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计划》的实施能够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加快调整产业改策,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各类紧缺型技能人才,解决重点人群就业和鼓励人民创新创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要求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因此,在我国经济及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工作的质量,成为当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曹杰 《中国电动车》2011,(3):114-115
近两年,在国家的扶持下职业教育有了快速发展,同时各职业院校掀起了职教改革的浪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本文就如何实现"工学结合"从加强"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实现项目化教学、推进产学合作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结合职业院校本身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办法,相信会为职教改革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不仅要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做好工匠精神的培育,促进学生技能、职业品质和道德的共同提升,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围绕汽修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提出了将工匠精神融入办学理念及课程体系中的理念.同时,强调做好关于工匠精神的文化建设、组建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以及提供实践机会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动态信息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雪佛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在无锡举办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检验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和培养工程的成果,6月19日~22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了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雪佛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  相似文献   

13.
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大赛是为了响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号召,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助力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汽车类专业是职业院校体系中的重要构成,技能大赛资源的有效转化基于校本化发展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得培养质量,满足现代化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持续发展提出的人才需求.本文主要...  相似文献   

14.
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始终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国家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大力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下,其重要性越发凸显.全国性的技能大赛获奖对参赛师生和所在院校都具有极高的附加值,因此,各个省区市相关院校都在全力以赴争取冲进国赛.本文简单介绍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现状,充分肯定了其在推动实践教学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的提出,我国正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是经济与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工人的培养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质量。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职业学校队伍素质提高计划。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是职业学校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李岳 《中国电动车》2014,(10):161-162
从中高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和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角度分析湖南省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现状,并从中高等职业教育对接不够﹑服务社会的能力不强﹑自我调节机制不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不畅和职业教育投入不足五个方面阐述了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加大统筹规划力度﹑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职业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整合教育资源,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六个方面提出了湖南省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起始于2010年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于2018年调整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该比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是全国职业教育领域含金量较高的教学能力比赛。广东省教育厅为推送优秀作品参加国赛,于2020年8月举办"2020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  相似文献   

18.
<正>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备条件。以课改思想来指导实训基地建设,以"七个合一"课改理念来组织实训基地建设,必将推动职业院校又好又快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专业人才。2005年江苏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标志着新一轮江苏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  相似文献   

19.
11月3-7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杭州技师学院承办的"2011全国汽车职业教育年会"在杭州桐庐召开。来自教育部、相关行业组织、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嘉宾及全国各地汽车职业院校、汽车后市场企业的代表共计300多人出席了年会。在与会代表的积极参与和热烈探讨下,本届年会为我国汽车职业教育展现了一幅由行业、院校、企业多方联手谱写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的不断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成为人才需求趋势。构建基于跨专业融合平台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对长期形成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依赖”,同时,限于职业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职业院校顺利依托跨专业融合平台进行技能人才培养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