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某CNCAP 5星车型前舱区域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基于目前结构的优化方案。采用在前围区域增加热成形前围下横梁内外板的方案,全新设计前围下横梁内外板结构,对其进行整车碰撞性CAE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增加热成形前围下横梁内外板的方案可有效解决前围板侵入量大的问题。结果表明,采用热成型钢板设计的前围板下横梁内外板,不仅可以解决车身的碰撞侵入量大的问题,并提供了一种新的车身传力路径方式,对于提高车身的碰撞安全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汽车撞车事故中如何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是车身设计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各种碰撞安全法规中涉及到车身方面的重要技术要求、碰撞试验及汽车结构设计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防碰撞的一般车身结构设计概念,并介绍了几种防碰撞的车身结构实例。  相似文献   

3.
中国侧碰法规的实施以及汽车侧碰事故中的高伤亡率,使汽车侧面的碰撞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为了更好的保护乘员安全和提高汽车的侧面碰撞性能,可以对B柱、前地板横梁等车身结构进行优化,也可以对侧面安全气囊和侧气帘进行探究,使乘员在侧面碰撞中将伤亡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整车安全性,研究了某轿车车身结构耐撞性。分析了整车正面碰撞过程中碰撞力传递路径,利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对车身结构关键零件(前纵梁、保险杠横梁和冲撞盒)进行改进设计。利用LS—DYNA软件,根据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碰撞安全法规,进行了100%刚性壁(RGB)正面碰撞和40%偏...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某轿车通过结构轻量化设计,将原结构进行优化,例如:更改A柱板、B柱板、增加B柱内板加强板、更改门槛梁后端加强板等,并在后续的CAE分析、样车验证中证明,此分析方法是有效的、切实可行的,达到原结构设计的刚度和强度,同时比原设计减轻重量34%。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款轻型客货两用车车厢的结构设计。车厢底板框架中的横梁采用了变截面设计方案,且将横梁与纵梁之间的连接方式设计为铆接,利于绿色制造;车厢底板设计为竹胶底板,利于绿色制造和降低生产成本;底板前板采用分体式铁竹结构,该结构能有效提升前板的强度;篷杆总成中各个分总成之间的连接,设计了快换装置连接,用户可以在不使用任何工具的前提下进行拆卸和装配,且篷杆总成拆卸后能够放置到驾驶室内,可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汽车安全性和轻量化水平,开发了一种可在线涂装的“碳纤维/钢”复合结构B柱分总成,该分总成包括钢制B柱加强板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B柱中部支撑板,采用结构胶粘接而成。研究了真空袋压与热压罐成型工艺对CFRP层压板涂装前后性能的影响,并对“碳纤维/钢”的粘接强度、B柱分总成的刚度和强度等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结构B柱分总成在涂装前后的性能均优于传统钢制总成,CFRP中部支撑板减重64.1%。  相似文献   

8.
仪表板横梁的分析方法及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表板横梁总成是仪表板系统内部骨架,起到支撑仪表板系统,提供仪表板系统中部件的安装,对增加整个车身的强度也有一定作用,是仪表板系统与白车身总成的连接支架。本文以对某车型仪表板横梁总成的分析为例,概述了仪表板横梁的分析方法和过程,并因此而获得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相关信息,为后续仪表板横梁及仪表板总成的正向设计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根据长城汽车某车型防撞梁结构,优化设计出一种薄壁、中空带加强筋的铝合金保险杠总成,与原车型防撞梁碰撞性能进行对比。近年来,各大主机厂为了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要求,都在进行轻量化研究,通过结构设计、新工艺、新材料实现轻量化。而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必然会带来结构改变,三者相互依赖。目前国内铝合金保险杠刚刚起步,一般横梁为铝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高强钢零件在汽车B柱上应用的可行性,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汽车B柱的静力工况和碰撞性能。为弥补高强钢零件直接替换方案导致的刚度等性能损失、提高高强钢零件的应用性能,通过总成拓扑优化、加强板的形貌优化和尺寸优化等提出了可行的结构优化流程和性能研究方法。经试验验证,优化方案满足了B柱减重和结构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纯电动汽车车身设计的关键技术,探讨了纯电动汽车车身设计的难点和对应的解决措施。首先从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搭载的重要零部件角度出发,揭示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不同点,然后阐述纯电动汽车车身设计区别于燃油汽车车身设计的困难点,进一步对每项难点给出纯电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的解决措施,包括车身底板梁系架构完整连续设计、侧面柱碰撞的结构耐撞性设计、车身前后悬架安装点设计、车身防水设计、铝合金车身设计、整车换电锁止技术和动力总成悬置技术。综上分析表明掌握这些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易于达成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主要通过车门结构件、门槛横梁、底板、B柱等结构件进行能量传递或自身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合理的侧面结构和新材料应用,是提高汽车侧碰安全的有效途径。基于泡沫铝材料在静压和冲击状态下的特性研究,将泡沫铝复合结构优化后填充到门槛横梁中,在不同速度下进行有限元模型碰撞仿真分析,对优化后车身与原车的侵入量和加速度峰值进行对比,研究泡沫铝复合结构在不同速度碰撞下改善汽车抵抗碰撞的效果。结果显示,泡沫铝复合结构在3种速度碰撞中均达到了较好的减少侵入量和降低加速度峰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国外全承载车身的结构及特点,探讨了车身各大总成的结构、设计以及各大总成之间的连接对全承载车身结构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汽车在偏置碰撞中的安全性能,文章通过加强前横梁、前围纵梁、A柱内板及A柱加强板的结构;优化前围中骨架、门槛及地板纵梁等材料,并增强各件之间的连接,结合CAE偏置碰撞的安全分析,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减小乘员舱的变形和对乘员舱的入侵量,为车内乘员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最终达到提高车身安全的目的,使汽车在偏置碰撞中的安全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对乘员起到更好地保护。  相似文献   

15.
铝合金挤压型材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结构件,同时使用手段也越来越精细化、科学化。以典型的铝合金挤压型材防撞梁总成为研究对象,以仿真模拟优化设计为先导,研究了不同性能的横梁和吸能盒匹配下,各防撞梁总成在汽车修理研究学会(Research Committee of Automobile Repairs, RCAR)低速碰撞和C-NCAP法规高速碰撞条件下的综合性能;并基于新开发的380 MPa级高强度6XXX系铝型材的力学性能优势,所制备的防撞梁总成在台车碰撞试验验证中性能表现更优,即在高速碰撞工况下,采用更高强度铝型材横梁能够降低外界对车身的冲击、减小最大侵入量,有利于车内乘员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车型进行了正面40%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基于hypermesh分析了试验车车身侵入量过大的原因,并对车身前围板骨架、机舱、地板纵梁和前柱加强板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车身结构优化后,有效地改善了车身入侵量,降低了车身罚分,提高了车身碰撞性能,保证了汽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某车型侧面刚性柱碰撞中存在的车身结构变形过大,胸部压缩量超标的问题,优化和改进了该车身结构。根据座椅安装横梁、地板严重扭曲,乘员生存空间不足的试验结果,建立车身结构及约束系统侧面柱碰撞模型;根据侧面结构耐撞性的设计原则,变更了车身结构和材料等级。结果表明:优化后车身侧面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提升,侧柱碰前车门的最大侵入量降低13%,增加了侧面约束系统的缓冲空间,降低了假人胸部的伤害值。因而,这些改进,满足了整车侧面碰撞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汽车车身结构的轻量化,针对国内某轿车车身顶盖横梁,设计了镁合金冲压件替代原来的钢结构横梁,并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钢结构横梁和镁合金横梁的模态、刚度、强度及顶压等性能.结果表明,镁合金件的结构设计与工艺是可行的,能达到原钢件同等的刚度、强度,而且与原钢件相比减重约40%.  相似文献   

19.
<正>汽车车身在汽车各总成中变化较大,技术含量多,维修技术复杂。现代汽车车身大多数采用了整体式车身结构,重量轻、结构紧凑、安全性好。汽车在设计制造过程中,为了确保乘员的安全,采用了一系列车身防碰撞设置。汽车维修人员应熟悉车身结构和特点,懂得车身结构的防碰撞理念,才能在汽车碰撞修复工作中,采用正确的工艺方法让汽车最大限度恢复防碰撞的功能。为此,本文将从车身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汽车车身防碰撞设置及如何采用正确维修技术进行维修等方面进行重点解析。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汽车轻量化,对钢制仪表板横梁骨架总成进行了镁合金替代设计。依据制造工艺将镁合金仪表板横梁骨架按挤压件和冲压件分别设计,并确定了镁合金材料及连接工艺;建立镁合金仪表板横梁骨架总成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对比分析和碰撞侵入量分析;建立仪表板横梁管材的弯曲仿真模型,模拟管坯的弯曲成形。结果表明镁合金替代设计满足仪表板横梁的轻量化、整体模态、碰撞安全以及可制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