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发现交通违法监控对职业与非职业驾驶人的心理及行为的不同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321份关于这2类驾驶人在有无交通违法监控下的驾驶心理与驾驶行为选择、对安装交通违法监控的态度等11个题目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卡方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非职业驾驶人与职业驾驶人通过有监控和无监控2种交叉口时的心理存在不同;交通违法监控对非职业驾驶人的影响大于职业驾驶人,无交通违法监控下,非职业驾驶人的冒险行为倾向大于职业驾驶人冒险行为倾向;非职业驾驶人在无监控交叉口与有监控交叉口驾驶行为有显著性差异;职业驾驶人在无监控交叉口与有监控交叉口驾驶行为选择差异不显著;无论是非职业驾驶人还是职业驾驶人,大多数都支持和认可安装交通违法监控.   相似文献   

2.
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进入机动化社会,其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在驾驶入日常管理方面有着完善的科学体系。其中驾驶人再教育作为驾驶人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对高龄驾驶人、违法驾驶人和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教育,能够有效的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本文选取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驾驶入再教育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在驾驶人再教育方面的特点,为完善我国驾驶人再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组织开展驾驶人违法记分满分教育和审验教育是提高驾驶人文明交通素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一项重要措施。按照公安部交管局的要求,各地加强"两个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实用性,针对不同对象,结合不同场景,编写制作形式多样、高水准的交通安全宣传资料和精品课程,做到分类施教、有的放矢,让交通违法重点驾驶人自警自律,自觉养成守法、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相关研究发现驾驶人的社会人口特征影响其交通违法行为,但鲜有研究探究这类特征与驾驶人多次交通违法行为(一年内交通违法2次及以上)的关系。文中通过线上及线下问卷调查,分别采集404、202名驾驶人的社会人口特征和最近一年内交通违法次数信息,分别利用二元Logit模型、二元Probit模型研究多次交通违法行为。结果显示,男性驾驶人比女性驾驶人更易发生多次交通违法;月收入越高的驾驶人发生多次交通违法的可能性越大;二元Logit模型比二元Probit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多次交通违法行为;同时考虑性别和月收入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遏制驾驶人多次交通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驾龄驾驶人由于心理素质、驾驶经验、性格特征等原因,驾驶安全性、交通违法及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的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低驾龄驾驶人安全管理制度法规、模式方法,提出渐进式驾驶证体系、实习期驾驶条件限制、差异化交通违法惩处、防御性驾驶奖励教育等创新管理机制建议,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预防交通事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解读一:执法必须用规定用语 今后,交通警察执法的每一个环节,如检查违法机动车驾驶人,处罚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乘车人,对机动车驾驶人罚款并采取强制措施等,都必须使用指定的执法用语。比如,告知交通违法行为人应享有的权利时,交通警察必须说:“你有权陈述和申辩。”如果交通违法驾驶人拒绝签收处罚决定书时,交通警察必须说:“拒绝签字,法律文书同样生效并视为送达。”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驾驶人也快速增加。由于车辆的流动性,机动车驾驶人在驾驶证核发地以外的省市发生交通违法并被现场处罚的情况越来越多。为进一步服务广大机动车驾驶人,解决跨省异地缴纳交通违法罚款问题,公安部等三部委联合开展了跨省缴纳罚款改革。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态势发展特征,重点分析了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制度在设计构建和实践应用环节存在的问题,着眼于买分卖分、满分降级等社会热点问题,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违法记分管理的经验做法,研究提出了动态记分周期、安全驾驶记录、车险关联机制等改进对策建议,为我国驾驶人交通违法查处、道路通行秩序保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驾驶人心理》2006,(1):33-33
依据《天津市交通管理若干规定》指出,从现在起,天津市各级交管部门将依法加大交通违法记分满12分违法驾车检查力度。今后,值勤交警、违法处理交警、宣教和查验交警和事故办案交警处罚交通违法,各区县交警支队车务大厅、车管所及各分所大厅办理车务手续,要通过POS机或计算机查询交通违法记分,发现交通违法记分已满12分驾驶人应扣留驾驶证,并告知15日内到交管局教育培训中心接受交通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交警部门联动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建立了驾驶人“严训严考严管”机制和交通运输企业交通违法排行榜等一系列制度,把握规律,完善闭环工作机制。近十年交通事故的下降轨道,本质上是执法的严肃性和管理的科学性双边约束下铺成的。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安全》2022,(1):16-27
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 放宽办理权限 实现就近办、便捷办 从推行异地车检、异地考证、异地处理交通违法,到"互联网 + 交管"改革,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创新跨省办理机制,实现交管业务一证办、异地办、网上办、就近办.目前,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驾驶人考试领证和审验换证、交通违法处理等交管业务已经实现跨省通办.  相似文献   

12.
<正>交警部门联动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建立了驾驶人"严训严考严管"机制和交通运输企业交通违法排行榜等一系列制度,把握规律,完善闭环工作机制。近十年交通事故的下降轨道,本质上是执法的严肃性和管理的坚持依法行政,加强交通执法管理通过健全路面勤务、内部考核制度,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查处率";建立等级化勤务制度、交通违法整治等级管理预警启动机制、"安全与效率"长效考核机制,以及由视频会战室、数字勤务室、移动警务通等组成的科技执法系统,形成了路面网格化布警、现场与非现场执法相结合,常态化整治、长效  相似文献   

13.
<正>现实生活中,一些驾驶人包括行人,认为交通违法是"小事",交通违法无大碍,无视交通法规,导致交通陋习随处可见,交通违法行为比比皆是。尤其是"飙车"、醉酒驾驶、假牌假证、遮档号牌、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更是冲破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交通违法行为,侵害的是道德、法律,危害的是人身安全,损害的是公众利益,并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交通道路安全,公安部交管局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交通违法行为记录纳入个人征信。公安机关将驾驶人严重交通违法、责任事故信息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对各类失信行为驾驶人、交通安全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实施信用分类管理,根据信用评定差异予以相应的激励、警示或惩戒。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的性质和造成后果的恶劣程度,对交通安全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做出相应信用评价,实现由主要依靠处罚手段向运用信用约束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汽车实用技术》2012,(3):66-66
记者从公安部网站获悉,针对一些驾校存在随意减少培训项目、缩短培训学时、降低培训质量、学员素质不过关等问题,公安部于近日印发了《加强机动车驾驶人管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强驾驶人考试培训,明确提出要建立考试发证责任倒查制度。《意见》规定要每月分析3年内驾龄驾驶人交通违法率、交通肇事率等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酒驾违法成本的提高和驾驶人交通法制意识的增强,酒后交通肇事现象明显减少了。但部分驾驶人依然存在侥幸心理,酒驾和酒后交通肇事仍有发生,酒桌上还经常出现"不行不行,查得严"和"放心放心,没人查"的对话。少数驾驶人抵挡不住"酒友"的劝说,仅有的一点交通法制观念也消失了。在笔者看来,在酒桌上劝说、怂恿驾车人喝酒,是一种不负责任、不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安全》2011,(12):53-53
目前唐山市正在开展治理“三超一疲劳”专项行动,但从11月1日至6日,唐山市交警测速抓拍超速50%以下交通违法高达7589车次,超速违法现象仍然突出。为了警醒驾驶人,保障交通安全,唐已山市交警对部分超速违法车辆进行曝光,同时再次提示驾驶人,驾驶机动车应遵守道路限速规定,杜绝超速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交警还提醒大家,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下的,将被罚款100元,记3分。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我国实行机动车交强险费率与道路交通事故以及酒驾违法行为挂钩机制,但与酒驾以外的其他影响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却并未挂钩。那么实行交强险费率与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双挂钩"机制是否有其必要性?国外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多年来,通过总结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及事故损害程度的原因,追踪调查发生事故的机动车、机动车驾驶人违法信息,发现每起交通事故背后都不少于一个违法行为,每起重大交通事故背后  相似文献   

19.
<正>河北、安徽、山东、四川、贵州、云南6省现场交通违法即日起可在省外缴纳罚款。为进一步服务广大机动车驾驶人,解决跨省异地缴纳交通违法罚款不便利的问题,公安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入调研论证并完成相关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和联网调试的基础上,决定自2015年7月1日起,在河北、安徽、山东、四川、贵州、云南6省开展跨省异地缴纳交通违法罚款试点。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车驾驶人存在的不良驾驶行为已经成为影响交通安全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由其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给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损失,探索更为安全的公共交通环境显得极为重要。以公交车驾驶人为对象,探究影响公交车驾驶人驾驶行为特征的个人心理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及其对不良驾驶行为的内在影响机制。选用工作倦怠量表(MBI-GS)、组织认同感问卷(OIQ)及驾驶行为问卷(DBQ)对844名城市公交车驾驶人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并使用回归分析和中介检验来探究工作倦怠和组织认同感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32.8%的公交车驾驶人存在不良驾驶行为,错误驾驶行为显著高于违法驾驶行为。其中,在违法维度中,侵略性违法显著高于普通违法。②公交车驾驶人存在较高的组织认同感,组织认同感对不良驾驶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工作倦怠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工作倦怠程度对不良驾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公交车驾驶人的工作倦怠水平在组织认同感对不良驾驶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该结果厘清了公交车驾驶人的工作倦怠和组织认同感对不良驾驶行为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探究不良驾驶行为的心理干预方法提供了思路,从而达到改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安全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