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市场上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装置多为刚性连接,当发生车辆追尾碰撞时,不能有效保护乘坐人员的安全,屡屡发生小车钻进大货车尾部伤亡事故.本文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和挂车后下部柔性防护装置,克服已有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缺点和不足,使汽车发生追尾碰撞时避免发生伤亡事故.此后下部防护装置不仅仅是保护追尾的小车,同时也保护了货车自身...  相似文献   

2.
随着道路状况的改善和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伴侣,为出行提供了便利,然而全球每年的交通事故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汽车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在汽车碰撞中,追尾碰撞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一种典型碰撞形态,其中轿车追尾碰撞重型货车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现有的重型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依然存在安全隐患,轿车追尾碰撞重型货车极易钻入到货车后下部。结合目前追尾事故的普遍成因,文章通过对一起典型的轿车追尾碰撞货车实例进行分析,提出了货车尾部正确设置信号装置、轿车与货车保持安全行车距离和合理设计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三种预防措施,从而提高轿车与货车追尾碰撞的主动安全性和碰撞后的被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标准的强度试验方法与国外法规的差异,并通过仿真分析对比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在静态加载、壁障碰撞和车辆追尾下的变形特性、吸能效果及其差异性,提出国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货车和挂车的后下部防护装置所构成的几何空间内暗藏着车辆安全上下坡、防护追尾钻入等许多不容忽视的安全防护功能。认识和发挥这些安全防护功能是机动车安全运行的基础条件。在2012年8月26日凌晨的包茂高速公路上,36条鲜活的生命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卧铺客车追尾甲醇油罐车事故迅速消逝在可怕的大火中。无独有偶,10月1日上午8:30,在京津塘高速下行54km处,一辆载有德籍旅客的中型旅行车与前方一辆大型集装箱货车发生追尾事故,致使中巴车起火,造成6死14伤。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降低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与大型车辆追尾碰撞事故的严重性,提出了在罐体尾部加装后部防护装置的设想.通过实车追尾碰撞试验和数值模拟仿真对比分析,在验证仿真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碰撞车辆质量、碰撞速度、碰撞角度、质心高度的工况下,罐车的动态响应特性和防护装置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数值仿真模型具有可行性;设...  相似文献   

6.
分析确定追尾事故中碰撞相容性的影响因素,对某商用货车的后防护装置进行碰撞性能仿真分析,通过TOSCA拓扑优化软件设计新型后下部防护装置。通过CAE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表明,改进后的后下部防护装置满足GB 11567.2-2001的动态试验要求,其阻挡及吸能功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2017年,国家颁布了GB 11567-2017《汽车及挂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该标准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我国载货汽车的被动安全性,为保护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违反生产一致性规定、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检验查验手段等原因,导致货车侧后防护装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规问题,影响了车辆安全。本文分析了我国载货汽车侧后防护装置的管理现状,深入探讨了监督、检验、查验工作中发现的难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乘用车追尾货车的交通事故中,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在碰撞情况下的变形大小与乘用车前排人员的的安全息息相关。通过ANSYS的静力学分析模块与显式动力学分析模块,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厚度圆形截面的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进行静加载及碰撞仿真分析,从而得出防护性能与防护装置截面厚度的关系。结论表明,壁厚与圆形截面的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的防护性能成正比关系,但不同壁厚防护性能之间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安全》2022,(1):63-67
加强车辆生产和登记管理 一、提高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安全技术要求 (一)为从产品源头有效消除轻型货车"大吨小标"、超载运输隐患,遏制小微型载客汽车非法改装行为,自 2022 年 1 月 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生产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新申报《道...  相似文献   

10.
追尾之违     
追尾是指同车道行驶的车辆尾随而行时后车车头与前车车尾相撞的行为。据统计,汽车追尾事故约占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1/3,已成为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之一。2014年7月19日凌晨,沪昆高速邵怀段1309km处由东往西方向,一辆装载可疑可燃液体的小货车与一辆福建开往贵州的大客车发生追尾后爆炸燃烧。  相似文献   

11.
载货汽车防护装置最佳离地高度和刚度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西产  程勇 《汽车工程》2002,24(5):419-421,425
在大型载货汽车与轿车的碰撞事故中,轿车钻入载货汽车下部是十分可怕的死亡交通事故形态。前下部防护装置,后下部防护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钻入碰撞事故。此文分析了下部防护装置的离地高度和刚度对钻入碰撞防护效果的影响,下部防护装置在确保阻止钻入碰撞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地吸收碰撞能量,以减轻轿车在碰撞中的伤害。以上述原则计算出了不同离地高度的下部防护装置的最佳刚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货车视野盲区大以及在货车车道变换时存在潜在追尾等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大货车换道安全性提示系统。该系统采用毫米波雷达探测货车后方车辆和本车之间的位置关系,用不同TTC值确定货车换道安全性等级。该系统可明显降低货车在换道时追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大型载货汽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的被动安全性水平低下,乘用车与大型载货汽车的碰撞事故中因发生钻入碰撞而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影响防护装置被动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离地高度及其刚度,合理的防护装置应根据不同的离地高度具有不同的最佳刚度值,保证装置能有效防止发生钻入碰撞。最后对比了标准/法规有关后下部防护装置的要求及试验程序。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作为交通领域CO2排放强劲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绝对主体,是CO2减排的重要领域。文中以长沙市为例,基于IPCC2006的碳排放计算公式,结合燃油密度和燃油中碳含量百分比,以不同车辆类型统计分析了长沙市2010—2014年道路交通CO2排放量,结果表明小型载客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是导致长沙市道路交通CO2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限制小型载客汽车出行和替代燃料的减排措施,其中降低小型载客汽车交通出行率的同时提高大型载客汽车和地铁的出行率的减排效果明显;建议构建以新能源公交、地铁与慢行交通为主,新能源出租车、小汽车为辅的交通发展模式,降低城市交通CO2排放。  相似文献   

15.
针对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后部防护装置防护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款防护性能高的新型后部防护装置。采用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验证追尾碰撞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追尾车辆质量、不同碰撞速度等工况的防护装置的碰撞特性和防护性能,结果表明:该新型防护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的碰撞工况,表现出优良的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16.
李智安 《天津汽车》2009,(11):35-38
高速公路的事故类型中追尾碰撞占了很大的比例,因而开发车辆防追尾碰撞安全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分析了影响行车安全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安全车距数学模型,利用现代技术,构造了一种车辆防追尾碰撞安全系统。指出此安全系统能减少由于驾驶员分心和疲劳等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正>商用车作为整个车辆安全系统生态圈的关键,如何减少自身的侵略性,在发生的碰撞事故当中,控制与小型车的碰撞高度和碰撞力度,尽量保护小型车和弱势群体的生命安全是极为重要的。国家强制性要求所有的卡车安装前下防护装置(GB26511-2011《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后下防护装置、侧面防护装置(GB11567.2-2001《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  相似文献   

18.
<正>一、汽车安全加速踏板的研究意义在汽车高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事故也随之不断地上升,其中,据相关统计显示,因误踩加速踏板所造成的侧面碰撞、追尾碰撞等交通事故约占事故发生率的12.6%。在这些交通事故中,这类车祸产生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驾驶员在应对突发危险时,临危处置不当所致。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错误地把加速踏板视作制动踏板进行制动,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在这类事故中,驾驶员对汽车操控技术不熟练是引发该事故发  相似文献   

19.
商用车后下防护装置碰撞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了后下防护装置的碰撞分析有限元模型,根据国家法规GB11567.2-2001进行碰撞仿真分析,通过多种结构方案的碰撞仿真对比分析,研究了后下防护装置结构设计对追尾碰撞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较佳的后下防护装置设计方案,对结构设计改进、减少和避免碰撞时对追尾车辆上乘员的伤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和道路设施的改善,营运车辆以其所具有的方便、快捷等优势而成为道路运输的主力军。在公路运输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道路运输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据公安部门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和死亡入数位居世界前列,群死群伤的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国是世界上典型的以混合交通为主的国家,由于车辆保有量大,使用率高,客车与货车或客车与客车之间发生正面或追尾碰撞事故时有发生,而大、中型客车与货车的体积和质量相当,若发生碰撞,后果非常严重。交通事故案例表明,在各类事故中,营运车辆是构成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肇事主体,除驾驶人、道路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外,营运车辆的技术性能和使用过程中的机械故障也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加强营运车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