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正伴随智能汽车商用化进程加快,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智能汽车网络、数据安全与国家安全高度相关。进入2021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近二十项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领域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规范行业秩序,为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提供合规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9月开始,中国将正式实行数据安全法;2021年11月,还将生效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数据隐私保护",这已经是国家政策的大趋势。在汽车行业,将在10月1日迎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牵头发布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更是极具针对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技术和人们的生活联系越发密切。但是,很可能会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引发数据安全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明确较为常见的数据安全问题,并制定适宜的措施进行改进。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分析了数据安全问题,希望可以提高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程度,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后续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据悉,该规定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智能汽车产业、车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自动辅助驾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普及,汽车数据处理能力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5.
正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产业的高度关注。《数据安全法》第21条提出建立数据分级分类的要求,但自动驾驶汽车网络与数据安全属于前瞻研究领域,现有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成熟,尚难支撑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本文从产业创新发展和安全保障的角度,思考自动驾驶汽车数据分类分级,支撑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俨然已成为各车企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柔性化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化课题,而工业互联作为智能制造升级中的基础环节,利用5G在传输时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实现全厂快速、灵活组网将是未来智慧工厂网络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新版《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相继出台,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目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每天产生的数据更是斗量筲计。如何合理规划、管控和精细化管理数据,从而保证产业安全发展,成为行业治理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汽车行业数据分类分级政策法规标准现状,通过行业调研走访,发现汽车行业数据分类分级所面临的痛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汽车数据定义和合规边界、增加汽车数据分级规则中量化指标以及加强汽车数据分类和分级管理协同等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3月17日,工信部网站公布了由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标准委于2021年2月20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的通知》(工信部联科[2021]23号)。《通知》称:印发该《指南》,旨在发挥标准在车联网产业生态环境构建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加快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迭代更新,促进产业生态创新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随之而来的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区别于一般大数据的典型特征,针对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了权属问题研究,认为除基础属性信息外,其他数据都应在匿名处理后进行分析应用。研究提出了目前数据产业化应用的4种典型场景。在国内外关于汽车数据安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从国家、行业、企业3个层面分析提出了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强化数据挖掘应用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技术快速发展,对数据的需求也大幅增加.科技发展在给车主带来便利的同时,数据安全威胁也日益凸显.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促进自动驾驶数据有序、稳定和快速交互已经成为产业创新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飞速发展,智能汽车数据安全问题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数据 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汽车数据安全管理分类分级方法进行了分析。为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体系,对数据安全管理分类分级提出了建议,以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凹显。因为涉及普通消费者个人的重要数据信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数据全生命周期存在风险互联网促进了智能汽车的发展,使汽车从过去的信息孤岛变成了现在网联的信息节点,这也给汽车数据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简单归纳,涉及三大类:第一类,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联网让网络上的黑客有机会攻入车辆.  相似文献   

13.
黎明 《商用汽车》2021,(11):6-6
2021年11月5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出《关于组织开展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先导应用试点的通知》。《通知》说,为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推动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有关任务和《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相关部署,交通运输部决定组织开展自动驾驶、智能航运先导应用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新闻     
《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在京发布2021年12月13日,2021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发展论坛期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CAICV,简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代表编制组正式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指南》(2021版)以"3+N"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研究框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三横两纵"技术体系为基础,构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2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加快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这是一个领航智能化时代产业变革的产业规划和行动指南。智能汽车本身就是一个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并关乎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部委联合出台《战略》,标志着国家层面对这一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了高度共识和高度协同,对于推动其发展是重大利好。"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主任戴一凡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智能汽车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罗兰贝格与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发布《2021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报告》,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受邀在中国汽车新创峰会上对报告进行解读,聚焦智能电动汽车发展。在碳中和等宏观政策的推动下,伴随国家顶层设计的强化与消费者认知的提升,智能电动车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7.
正5月20日,以"智能新时代:赋能新发展、智构新格局"为主题的2021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隆重开幕。长安汽车作为2021世界智能大会高级合作伙伴、中国智能化创新发展代表企业携多项智能化技术登陆展会,面向全球展示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成果。其中,智能化车型长安UNI-K更成为本届智能大会官方指定用车,为各界参会嘉宾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和卓越驾乘体验。  相似文献   

18.
<正>1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发展2020年国家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同年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旨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向智能化和网联化方向发展。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然而作为新兴专业,在教学与专业发展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落实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是当前需要积极探索与研究的。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应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大力实施“三教”改革,研究智能网联汽车职业教育的科学模式,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9.
郭美华  刘杰 《时代汽车》2021,(7):107-108,111
本文从新华社颁布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教育部最新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出发,重点探讨高职高专职业教育中,如何在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更好的切入到智能网联发展的快车道来,从而让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紧扣国家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各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人才的贯通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电动自行车》2022,(1):2-3
2021年12月9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国际智能制造联盟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南京邮电大学、IEEE PES智能电网与新技术委员会(中国)承办的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能制造赋能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南京新华传媒国际大酒店圆满举办.本次论坛邀请到国内外智慧能源领域科研院所与产业界精英作为报告嘉宾,累计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