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宝马X6 E72车高电压蓄电池单元由Robert Bosch GmbH公司与BMW、Daimler和General Motors共同合作研发制造。高电压蓄电池单元包含高电压蓄电池本身、蓄电池控制模块(BCM)、电动机械式接触器、高电压导线接口、高电压安全连接器、冷却系统、通风装置等组件。1高电压蓄电池单元的安装位置高电压蓄电池单元安装在后座椅后的行李箱地板上(图1),通过4个固定螺栓与行李箱地板连接固定在一起。这些螺栓还能在高电压蓄电池单元壳体与搭铁之间起导电连接作用,用于补偿电位并执行绝缘监控功能,因此,固定螺  相似文献   

2.
正高压电保险丝(150A)及燃爆式安全开关PSS4无法单独更换。它们位于高压电蓄电池单元中SME内。危急的单体电池状态。如果单体电池监控电子装置检测到蓄电池组电池上存在极度的欠压、过压或者温度过高,也会导致——由SME控制——电磁接触器在负载下硬断开。尽管这会增加触点上的磨损,但是为了避免相关蓄电池组电池损坏,这种快速关闭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三、高电压蓄电池单元1.概览高电压蓄电池单元是一个完整系统,不仅包含高电压蓄电池本身,还包括以下组件:蓄能器管理电子装置SME电子控制单元电动机械式接触器高电压导线接口信号导线接口电位补偿导线接口制冷剂管路接口和冷凝液排泄管电池监控电子装置  相似文献   

4.
正宝马X6高电压蓄电池单元是1个完整系统,不仅包含高电压蓄电池本身,还包括以下组件:蓄电池控制模块(BCM)、电子控制单元、电动机械式接触器、高电压导线接口、高电压安全插头、冷却系统、通风装置等。高电压蓄电池单元的主要任务是从高电压车载网络吸收、存储电能并在需要时提供使用;它还执行有助于确保高电压系统安全的重要任务,例如高电压接触监控;此外,高电压蓄电池单元还能"关闭供电"和"防止重  相似文献   

5.
正八、高压蓄电池SE16高压蓄电池用于吸收、存储和提供电能,以供电驱动装置和高压车载网络使用。高压蓄电池单元由多个电池单元模块组装而成,每个电池单元模块分别带有多个单格电池。电池单元模块相互串联在一起。通过外部电网以及制动能量回收,可以为高压蓄电池单元充电。1.概览高压蓄电池SE16是全新研发的产物,并且是首款第5.0代高压蓄电池单元。通过冷却液对锂离子高压蓄电池单元进行调温。使用冷却液的优点在于,冷却液不仅可以用于冷却,还可以用于加热高压蓄电池单元。在高压蓄电池SE16上,粘贴了3张标牌:1个铭牌和2张警示牌。铭牌上提供了关于高压蓄电池单元的具体信息(包括零件号码、系列号、装配号码等)以及最重要的技术数据(例如额定电压、容量等)。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五、智能动力单元IPU部件说明智能动力单元(IPU)包含锂离子高电压电池组、DC-DC转换器、电池状态监视器、线路板和电池电流传感器。IPU结构组成及连线情况如图22所示。1.蓄电池系统高压蓄电池组使用Li-离子(锂离子)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  相似文献   

7.
判断蓄电池隔板是否破损蓄电池由隔板将其分为数个独立的单格电池,如果隔板破损,会造成电解液互相渗透、串通,引起漏电,从而破坏单格电池的独立性。要想知道蓄电池隔板是否破损,可在无载荷的情况下检查各单格电池的电压是否相等,然后将各单格电池串联后再测电压,看其总电压是否  相似文献   

8.
正(接上期)2.电池模块高电压蓄电池单元由八个串联连接的电池模块构成。每个电池模块都分配有一个电池监控电子装置。电池模块自身由十二个串联连接的电池构成。每个电池的额定电压为3.75V,额定电容量为60AH,电池模块额定电压为45V。电池模块的顺序是固定的,在背面从高电压插头开始,如图17所示。  相似文献   

9.
<正>宝马F底盘系列车型的发动机系统具有蓄电池管理功能,可监控蓄电池的状态,当识别到蓄电池已严重老化或损坏时,仪表盘上会出现"蓄电池需进行充电"的警告信息(图1),中控显示屏上也会有"蓄电池电量过低"的提示(图2),同时,发动机控制单元中也会存储相应的故障代码。只有在更换蓄电池并"记录电池更换"后,故障代码才能被清除。下面介绍使用X431 Pro3更换宝马F底盘系列车  相似文献   

10.
<正>四、电气系统1.混合动力蓄电池单元AX1在奥迪A6混合动力车和奥迪A8混合动力车上,混合动力蓄电池单元AX1在后备箱内的前部,它由下述部件构成:高压蓄电池A38◆蓄电池调节控制单元J840◆高压触点◆保养插头接口TW◆安全插头接口TV44◆高压线束接口PX1◆12V车载电网接口◆混合动力蓄电池单元AX1壳体使用电位补偿线(电位均衡线)与车身相连。为了冷却高压蓄电池A38,混合动力蓄电池单元AX1壳体带有用于吸入和排出冷却空气的接口。另外,在混合动力蓄电池单元AX1壳体装了一个有害气体通气管,这是为了在蓄  相似文献   

11.
1蓄电池爆炸1.1蓄电池爆炸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蓄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水被分解产生大量氢气和氧气,当这些气体不能及时从蓄电池内排出,或其遇到火花被点燃时,就会引起蓄电池爆炸。产生蓄电池爆炸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1.1.1加液盖通气孔堵塞引起蓄电池内部压力变化过快①若蓄电池极板严重硫化,在此情况下充电,单格电压及电解液温度会迅速升高,气泡产生快且剧烈;若加液盖通气孔堵塞,迅速膨胀的气体将会引起蓄电池爆炸。②蓄电池过充电时,也会使电解液温度迅速升高,产生的大量气体受热剧烈膨胀,如这时加液盖通气孔堵塞,将会使电池内部压力过…  相似文献   

12.
正(接上期)十三、电源的内电阻我们假设一个理想电源始终提供规定电压U,例如蓄电池提供12.5V电压。但当接通一个或多个能量用电器(如灯泡、电机等)时,所有电池和大部分供电单元都会出现电压降。如将一个12V/2W灯泡接到电池上时,电压就会由12.5V降到12V甚至更低。原因在于电源的内阻Ri(图28)。  相似文献   

13.
4高电压蓄电池单元拆卸和安装注意事项当需要更换或维修整个高电压蓄电池单元、高电压安全连接器、高电压安全连接器内的高电流熔丝、冷却液补液罐密封盖时,需要对高电压蓄电池单元进行拆卸和安装。拆卸和安装高电压蓄电池单元的注意事项如下。(1)拆卸和安装高电压蓄电池单元时必须在开始工作前充分了解电气安全规定,并在工作中严格按规定操作。  相似文献   

14.
1、判断蓄电池隔板是否破损蓄电池由隔板将其分为数个独立的单格电池,如果隔板破损,会造成电解液互相渗透,串通,引起漏电,从而破坏了单格电池的独立性。要想知道蓄电池隔板是否破损,可在无载荷的情况下,检查各单格电池的电压是否相等,然后将各单  相似文献   

15.
蓄电池在摩托车的使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因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对电池结构原理的不理解和维护保养的不到位,容易导致蓄电池性能逐渐失效,从而导致蓄电池永久性损坏。本文着重从蓄电池的基本任务、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种类差异、规格型号、使用方法及故障判定、分析等基础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希望能提高大家对摩托车蓄电池的认识和理解。一、蓄电池的基本任务蓄电池在摩托车上所担负的任务,因车型和电器件的配备而有所差异,但基本任务一致:  相似文献   

16.
蓄电池如果蓄电池发生单格电池损坏,可用由多股拧成的金属导线跨过损坏的单格,把完好的单格串接起来使用,并适当调低发电机调节电压.若蓄电池存电不足或损坏,造成发动机不能起动时,可先将发电机风扇皮带调紧些,并将怠速调高(以保证发动机不熄火),然后采用以下3种方法任意之一起动车辆:用其它车辆拖拉发动;借用其它车辆电源发动;利用下坡惯性发动.  相似文献   

17.
电池电压平衡会造成损失,但是对于最大利用率和使用寿命来说有利且有必要。只有车辆静止时,才能执行这个过程。电池电压平衡的具体条件:◆总线端15关闭且车辆或车载网络处于休眠状态◆高电压系统已关闭◆电池电压或各电池SoC的偏差大于某个限值◆高电压蓄电池的总SoC大于某个限值如果满足所述条件,则会完全自动进行电池电压平衡。因此客户既看不到检查控制信息,也无需为此进行特殊操作。如果电池电压的偏差过大或电池  相似文献   

18.
故障现象:一辆2012年产东风悦达起亚1.6L MT福瑞迪轿车,行驶里程为120km。用户反映购车后当天晚上使用正常,第二天早上不能着车。维修人员到达现场救援,发现发动机点火系统无高压火,将车拖回4S店。怀疑发动机控制单元损坏,在一台能够正常着车的事故车上拆下发动机控制单元装在故障车上,启动发动机后,怠速抖动,用检测仪检测发现有许多故障码并且不能清除,将控制单元壳体在蓄电池负极上搭铁,能清除大部分,只有"P0625发电机/F端子电路电压低"和"P0106进气歧管绝  相似文献   

19.
张学波  龙心义 《摩托车》2012,(12):62-68
蓄电池在摩托车的使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因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对电池结构原理的不理解和维护保养的不到位,容易导致蓄电池性能逐渐失效,从而导致蓄电池永久性损坏。本文着重从蓄电池的基本任务、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种类差异、规格型号、使用方法及故障判定、分析等基础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希望能提高大家对摩托车蓄电池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接上期)四、内部结构1.电气和电子组件通过图20所示的电路图中可以看出,除汇集在六个电池模块内的电池本身外,宝马i8的高电压蓄电池单元还包括的电气/电子部件有:(1)蓄能器管理电子装置SME控制单元;(2)十二个电池监控电子装置(电池监控电路CSC);(3)带接触器、传感器和过电流熔丝的安全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