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文 《汽车维修》2009,(12):22-24
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对车轮运动状态进行迅速、准确而有效的控制,能确保汽车具有良好的方向操纵能力、抗侧滑能力,并保证制动距离最短,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因此,车辆的制动性能是评价汽车的重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汽车路试滑行距离与汽车的能耗密切相关,综合反映了汽车底盘传动系的技术状况。文中依据系统的功能原理进行了公式推导,得到了惯量系数和阻力系数,并介绍了这些系数的检测方法;为提高操作性,避免复杂的路试,介绍了车辆路试系统阻力统计法,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对在用车辆不同技术等级的滑行距离限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作为整个汽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控系统控制策略会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与稳定性。而集成控制策略在汽车底盘电控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障汽车行驶安全性与性能。本文通过对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架构进行分析,探索出汽车底盘电控系统集成控制策略,并通过集成控制在采埃孚车辆底盘电控系统与某汽车底盘电控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明确集成控制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可以为汽车底盘电控系统集成控制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汽车底盘的很多子系统都可通过电子控制技术来改善相应的局部性能,如ABS、TCS、ASS、4WS等。为了减少装车成本使各系统之间协调工作,整个底盘系统有集成化控制的趋势。集成控制的关键之一是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文章分析了汽车底盘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分别介绍了目前汽车电子系统和集成系统的模型发展情况,提出了建立底盘集成控制动力学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提高部队车辆装备使用安全性能,彻底排除车辆事故隐患,有效促进部队车辆装备完好率、战备率的提升,近期,71146部队利用汽车技术安全检测线对部队车辆装备进行了安全检测。通过对汽车的动力、灯光、底盘间隙、尾气排放、制动及侧滑等项目的检测,及时发现并排除了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了车辆装备技术性能良好,为顺利、安全完成各类保障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汽车修理技术的提升,在车辆动力性检测中以开始用汽车底盘测功机,来检测车辆动力性。要知道动力性检测在车辆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就来介绍汽车底盘测功机在车辆动力性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车辆动力学性能开发包括性能目标设定、目标分解、优化设计、底盘调校,逐渐向目标达成逼近,开发结束后实现目标达成。性能目标分解即指标分解,用简单有物理意义的理论公式关联整车指标与总成指标,将整车的客观性能指标分解至系统特性,是整车性能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在性能开发中承上启下,是各主机厂的核心技术。性能指标分解正常在车辆开发初期,用于指标分解的模型应采用尽可能少的建模参数,建模分析迅速且模型能明确表达系统参数对整车性能的影响规律。ADAMS或CarSim模型,由于模型结构过于复杂,不适用于车辆性能的指标分解。本文建立了用于性能指标分解的模型,并基于此模型研究底盘动力学操稳转向性能指标的分解及应用方法,为车辆动力学性能开发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3.惯性模拟装置 上述结构为常见于仅检测汽车底盘输出功率的汽车底盘测功机。为了检测汽车的滑行性能.我国目前有部分非电力式底盘测功机配备有惯性模拟系统如图5所示。  相似文献   

9.
车辆行驶阻力在汽车底盘测功机上的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使用汽车底盘测功机进行汽车排放污染物测量等项目时 ,存在的因底盘测功机未能按要求的参数进行设定而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问题 ,论述了车辆道路行驶载荷在汽车底盘测功机上的设定原理和方法 ,并指出了根据测试标准对汽车底盘测功机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汽车底盘测功机惯性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汽车底盘测功机系统中功率动态平衡的原理,提出底盘测功机惯性系统与汽车质量的匹配规律,设计了为SHENCK364DL700型底盘测功机配套的惯性系统及其控制系统。在车辆最大质量10t范围内,惯性系统能有效地实现惯性质量匹配。与加速踏板自动控制装置,多工况跟踪显示装置集成的控制系统可满足各工况条件汽车动力性能测试的要求,特别是能精确地模拟车辆加速,减速,爬坡,滑行等工况,本系统也可用于实现驾驶员驾驶行为适应性评判。  相似文献   

11.
大型汽车底盘动态模拟测功机测控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鲁统利  陈德元 《汽车工程》1999,21(2):118-123
大型汽车底盘测功机的关键部分是行车阻力的精确模拟与控制。本文论述了大型汽车底盘测功机动态电模拟行车阻力系统的加载原理,组成与控制过程,通过实验证明其控制效果极佳,汽车加速过程与路面实际加速曲线贴合度误差不大于3%。  相似文献   

12.
目前,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在对汽车的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噪声和排放状况的不解体检测中,对于一些主要的使用性能都可通过检测仪器和设备检测出相应的技术数据来进行检测判别,然而对于作为汽车外检重要组成部分的汽车底盘间隙检测来说却有所不同.汽车底盘间隙检测不仅对检测用场地及仪器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检测时主要依靠检测人员的经验与技能,凭简单的工具及手、眼、耳等感官来体验、观察和感觉,因而对进行汽车底盘间隙检测的人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检测人员合格与否,将影响到是否真实、科学地反映出汽车的使用可靠性,从而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动力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电模拟汽车行驶阻力的汽车底盘测功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锋  邓楚南 《汽车技术》1997,(5):23-26,30
论述了在汽车底盘测功机上检测汽车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时,进行电模拟仿真汽车行驶工况阻力的必要性,介绍了一种国内新研制的电模拟汽车行驶阻力的汽车底盘电涡流测功机,并以车速表校验为例,叙述了操作过程和校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陈祯福 《汽车工程》2006,28(2):105-113
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底盘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常见的底盘控制系统可分为制动控制、牵引控制、转向控制和悬挂控制。介绍通过高速网络将各控制系统联成一体形成的全方位底盘控制(GCC),汽车开放性系统构架工程(AUTOSAR)和底盘的线控技术(X-by-w ire)。  相似文献   

15.
张锋 《时代汽车》2023,(24):166-168
随着我国汽车底盘综合控制系统的快速发展,对其进行综合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让汽车底盘系统分层式协同控制设计更加合理,从而提升汽车底盘系统的控制能力,本文将着重对底盘各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之后对汽车底盘系统分层式协同控制展开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以期为汽车底盘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姚建明 《时代汽车》2024,(5):186-18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重要部位,在行驶过程中,底盘出现异响,这表明汽车存在了某种故障了,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排查,否则会危及行车安全。本文从汽车底盘的传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架系统以及制动系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汽车底盘常见的故障及维修方法,通过分析判断车辆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及时找出应对的措施,将故障排除,使车辆恢复到一定的性能和达到行车安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齐轩  高悦 《时代汽车》2024,(9):132-134
液压传动系统是汽车工程领域新兴的一种先进汽车传动方式。其在汽车工程领域中对于提升汽车自适应能力、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能、增强车辆的舒适性能、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方面体现了独特的应用价值。液压传动系统的优势在液压制动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液压悬架系统与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中均有所体现,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动、转向、稳定、变速等汽车工程中。  相似文献   

18.
<正>汽车滑行距离是反映汽车传动系和行驶系装配调整质量和润滑状况的参数,也是影响汽车传动效率和耗油量的参数。《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44-2001)将车辆滑行性能作为车辆维护竣工检验的重要项目,《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 18565-2001)及《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 198-2004)也把滑行性能作为评价车辆技术状况好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推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越来越快。燃油汽车公司在生产燃油汽车的同时生产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并且已经实施了双重政策。传统燃料汽车公司迫切需要转向电动汽车行业,但是,传统工厂的原始设施是传统的燃料汽车设计,在短时间内难以进行轻型电动汽车的生产线的更换,这就给燃油车改纯电动汽车底盘优化工作造成一定困扰。同时,汽车底盘的设计是所有汽车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汽车的设计和使用,技术人员将参数化设计应用于汽车底盘设计可以提高汽车底盘的质量。因此,文章基于参数化技术的内涵分析,对汽车底盘设计中的参数化技术进行详细的评价和归纳,并分析了如何将参数化技术应用于汽车底盘设计中,以提高汽车底盘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汽车底盘维修时,难免要更换部分零配件,以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但由于汽车底盘工作的特性原因,若对更换的新配件不进行规范的配合间隙调整,那么,有时更换新件后车辆的技术状态,从整体上看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那么,如何进行规范调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