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飞思卡尔的8位单片机MC9S08DZ60、凌力特的长串电池组采集芯片LTC6802为核心部件,设计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的采集模块,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实现电芯电压、温度的实时精确采集功能、SPI及CAN通信功能,并验证该模块的性能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轿车情报》2008,(7):27-27
丰田表示,其电池合资公司将与Matsushita电子工业一起限制2009年锂电池组的生产,而在之后的一年再大规模生产。松下电动能源合资公司目前在生产用于丰田电混合动力车的镍金属氢电池。许多大型汽车生产商正研发体积更小、能源储存更多的新一代锂电池组。丰田也表示,它将在本月稍后建立电池研究部,以开发表现优于锂电池的新一代电池组。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电连接接触状况是电池组整体性能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分析不同电连接接触状况对磷酸铁锂电池模块的温度影响,论文基于有限元仿真平台ANSYS/Fluent,研究了三组不同接触电阻的串联电池模块在0.5 C、1 C、2 C放电倍率下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在相同放电倍率工况下,接触电阻的增大会使不同电芯组的最高温、最低温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最高温、最低温的差值也随着接触电阻的增大而增大;同一电池模块的不同电芯的不同部位也因为接触电阻的存在出现较大的温度差异。  相似文献   

4.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注册资本20221万元,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多项国家"863"重大课题承接单位.主要从事动力电池核心材料磷酸铁锂、电芯、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形成了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为主的大容量储能型和大功率动力型铁锂电池共10多个系列产品,公司生产的锂电池广泛用于纯电动大巴、中巴、轿车、电动自行车、风光互补路灯、电动叉车、军用设备、太阳能电站、通讯基站等领域.几年来,国轩高科与安凯、申沃、南京金龙等知名客车生产企业合作研发各种型号的纯电动大巴近千辆,与江淮汽车合作研发纯电动轿车4000余辆,与昌河汽车合作研发纯电动微型面包车、货车共计200辆,与中联重科合作研发纯电动环卫车80辆.  相似文献   

5.
电池结构从电芯内部正负极及隔膜厚度的微米量级,到模组的毫米量级,再到电池系统和整车的米量级,结构尺寸跨度大;因此在电动汽车整车及电池系统有限元分析中,对电芯或模组的简化非常必要。在某标准模组有限元分析中,通过电芯模态频率试验,对比标定电芯简化模型材料参数,并获得准确的电芯简化模型,用于模组建模分析;对比模组详细建模计算与试验结果,二者共振频率误差小于1%;采用模态相等方法进行模组简化,模组简化建模约束模态结果与详细建模结果的误差小于1%;模组简化建模单元数量从10多万个降为5000个,单元数量去除率大于95%,在保证性能等效的同时有效降低单元数量,对整车有限元分析和电池系统有限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池包内模组通常由数个电芯成组而成,而模组集成装配的重要工艺之一就是电芯的堆垛,由于电芯本身的尺寸公差及工艺过程中引入公差,电芯堆垛成组后各个电芯的极柱、底面不可避免产生高度差,其形成的面的平面度偏差会影响到模组其他零件的装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连接片与电芯极柱的激光焊接质量。文章主要探讨如何保证模组最终的焊接质量,从电芯尺寸公差、电芯堆垛工艺参数、焊接工艺参数、实际焊接需求等方面对提升焊接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芯自身的尺寸公差与电芯堆垛的工艺设计对最终的堆垛结果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后续HEV及更多类型模组的堆垛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对混合动力汽车现有散热方案的电池组进行了温度场监测实验,分析了电池组温度分布和放电始终温度变化,发现电池组在放电前后温度不均匀性有扩大趋势,并且电池组整体温升较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池组温度场理论模型,并进行了电池组温度分布仿真,提出了新的电池组散热方案,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对电芯的电压、容量一致性要求很高,否则容易导致电池容量衰减过快,整车续航能力变差。本文针对电池欠压的潜在失效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最常见原因为微粒造成电芯内部微短路,引起电芯自放电大,造成电芯一致性差。为此,本文对电芯制造过程关键工位的微粒管控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合资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类似于通用、大众和本田等汽车知名国际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也已经不能用简单的"繁荣"一词来形容,那么探索并跟踪这些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在华的合资公司在生产运作和管理营销等方面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就成为我们<世界汽车>杂志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锂离子电池,对于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电动自行车,目前充电难仍然是个很大的问题,因而"快充"便成了很多厂家市场推广的"亮点"。笔者个人认为,锂电池"快充"虽好,但安全把控不可忽视。锂电的快充问题需要从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从电芯层面而言,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一方面受到正极、电解液、负极电极材料搭配体系本征传输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极片工艺和电芯结构设计也对倍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但是从最本征的载流子传导与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风冷空调系统的试验研究,全面掌握电池组高温环境中(+35℃--+45℃),和不同车速状态下电池组温度的控制,电池组的实际工作温度既能满足整车充放电的正常工作也可以达到增加电池组工作寿命的目的,并对电池组风冷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于电芯单体串并联成组使用的车用动力电池包,单体的均衡是影响电池包性能、寿命和安全的关键因素。文章讨论了集成式主动均衡电路架构及其实现方式,分析并建立了具有集成式主动均衡电路的电池包系统模型和方程,在该系统方程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线性分配电流主动均衡算法,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建模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该均衡电路和均衡算法能有效实现模组电压和电芯单体电压的均衡。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于纯电动力电池系统商用客车设计一种基于方形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液冷系统。通过对比模组底部冷却和侧面冷却模拟结果,说明大容量高倍率充放电模组实行侧面液冷的必要性。并针对于侧面液冷方案,设计了一款标准化液冷模组。侧面液冷模组综合考虑了电芯热膨胀,以及导致冷却效果不佳的冷板与电芯侧面接触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风冷技术虽已广泛应用于动力锂电池系统,但目前锂电池系统风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电芯间隙冷却,电芯排布方式和模组进出风口形式的设计上,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限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模组底部加装导热垫及散热片,同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该技术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对比加装不同形式的散热片,电池模组内电芯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模组底部加装散热片能够快速的将电芯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气流,并有效降低电芯间的温差;交错翅片型散热片的散热性能优于平直翅片型散热片;翅片数量及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散热片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兴起,高比能、低成本、高成组效率的模组设计已成为主流趋势。然而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鼓胀,导致电芯循环寿命降低。且电芯到模组级别膨胀力呈增大趋势,过大的膨胀力会使模组端侧板发生破坏。文章基于电芯膨胀力叠加关系的研究,分别对单体电芯、2P1S、1P2S、3P1S、1P3S、4P1S、1P4S以及3P4S模组进行了测试,得出电芯串并联方式对模组膨胀力大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且模组膨胀力的大小与电芯的个数呈对数函数的关系。通过预测不同成组方式模组膨胀力的大小,为安全模组设计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壳牌全球润滑油执行总裁David Pirret曾表示:"在中国快速增长的润滑油市场上,统一和壳牌都是非常成功的品牌。合资后,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发挥两大品牌的优势,并在产品生产、基础油采购、分销网络、改善客户服务等方面实现优化组合,实现再次成长与辉煌。"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温度对电池组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概括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功能,介绍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并对设计热管理系统提出了建议。文章重点分析了设计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电池最优工作温度范围的确定、电池生热机理研究、热物性参数的获取、电池组热场计算、传热介质的选择、散热结构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8.
为实时监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绝缘状况,提出了电动汽车电池组绝缘故障定位计算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的解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组单点绝缘故障定位方法。结合理论推导与模型仿真,对模型解中的绝缘阻值计算与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在线绝缘监测系统,并分别进行了静态台架试验和动态实车试验。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一致,且满足预期的精度要求,表明该系统能及时对电池组绝缘故障进行报警和定位,可在实车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各单体间往往存在电量不一致而导致电池组的可利用容量降低,并大大缩短了电池组使用寿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激式变压器的P-C-C-P均衡器.它结构简单、易于控制,采用反激式变压器在电池组中进行能量传输,提升了均衡效果;在电池组充、放电和静置过程中,可根据情况在3种均衡策略,即P-C、C-C和C-...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某合资公司合作项目需求,日本ANPQP管理理念和质量管理模式,结合实际,创建并应用了新的生产准备管理模式-ANPQP模式。首次导入T0活动和联合检查活动,并提出"零部件移行"概念。该模式的成功运用,意味着该公司生产准备管理正在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同时,也为其挺进轻型商用车一级市场提供智能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