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重汽商用车公司的C7系列车型为基础,构建企业特色的整车电控系统电子电气平台架构,划分整车电气网络,制定各个系统功能规范。基于开发的整车电控系统电子电气平台架构,进行了架构中关键控制器件的车辆管理控制单元和车身控制单元的功能规划与应用层软件开发,使整车电气系统具备功能多元化、系统网络化、驾驶安全化,在平台化的基础上开发新车型的电子电气系统,将有效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性能与品质。  相似文献   

2.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为保证电子电气功能满足需求、响应快速、整车节能,国内商用车电子电气架构需要合适的电源模式,对电子电气功能进行管理。文章结合当前乘用车和国外商用车电源模式,从商用车全生命周期和全使用场景考虑,分析并形成一版包含四种模式的电源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Vector公司的PREEvision工具完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设计。通过PREEvision在电子电气架构方面强大的功能,能够进行架构的量化评估,为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平台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整车电器功能愈加丰富,对电子电气架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综述了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流程和发展趋势,并为架构设计中的控制器融合提供了分析方法和参考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可有效提高电子电气架构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汽车网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需求,商用车电子电气架构研发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基于此,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开展研究,具体涉及商用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和电子电气架构主动安全措施,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B0106501)重型商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涉及基本性能参数、高压插接件及线缆选型、电气架构、热管理及系统布置,可为纯电动、混合动力、增程工燃料电池商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应用在汽车上的模块越来越多,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也越来越复杂,由于EEA形式多样,采用传统的优化方法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与选择,因此,对整车的变型设计成为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变型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不同的架构之间进行比较,经过比较之后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用于进一步的建模工作,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PREEvision的车辆变型管理设计。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可靠性、安全性的提高,电子电气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其中,电器件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得汽车上电路数量及用电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对于整车的线束布置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化。文章以商用车整车线束布置为核心,明确整车线束三维布置设计原则,提出整车线束布置方式,分析整车线束布置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整车线束布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张波 《时代汽车》2024,(6):141-144
随着汽车向“新五化”发展,动力、底盘、车身、座舱、驾驶辅助等各域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电子元件数量大幅度增加,加上用车场景的复杂化,使得整车电气系统设计变得非常复杂,故正向的整车物理架构设计和关键的电平衡设计变得异常重要。文章简要阐述了整车物理架构开发流程,对每一步骤的工作内容和输出物进行简要说明;以某款重型商用车为例着重介绍了整车电平衡设计的方法。对整车而言,发电机、蓄电池以及整车用电器供电及用电是一个相互平衡的过程,电平衡计算即是确保这一过程:以满足启动、储运、供电、充电、驻车运行等多项性能和场景化功能为前提,围绕蓄电池和发电机选型开展设计。合理设计整车电平衡性能,不但可保证车辆电源系统的安全可靠,还可指导零部件选型,有效降低发电机、蓄电池等零部件的成本,增加蓄电池等零部件寿命,降低整车油耗。[1]  相似文献   

10.
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整车电子电气系统越来越复杂,技术人员应更多考虑如何更加便捷地进行多平台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使用PREEvision模型进行整车电子电气架构(EEA)开发方法,这样有利于工程师在设计前期快速地完成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1.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技术与发展趋势,设计与优化的指导思想、需求信息、所用工具和工作流程,以及两个标准的系统级电子电气架构。介绍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优化的优点,对我国汽车行业研发该项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整车电气架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年  周三国 《上海汽车》2010,(4):13-15,20
整车电气架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把整车需求合理地分配到各个电子控制单元。介绍了整车电气架构设计方法,并说明如何应用AUTOSAR技术方法进行电气架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整车网络架构设计入手,结合开发过程中的案例,提出网络架构设计对整车电气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智能时代的到来,电子电气系统越来越复杂,整车厂都将电子电气架构作为核心技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是控制单元,负责整个控制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汽车线束是控制单元的枢纽载体,连接着控制器的运行,与其他控制单元相比,发动机管理系统线束要更能保证整车在各种恶劣环境和行驶条件下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为“三电”技术,电控系统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设计以吉利EV450纯电动汽车的电控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优化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研究设计方案,以汽车电器技术为基础,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设计示教装置电路,实现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展示,模拟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运行状态、信号处理及状态监控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整车电子电气系统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整车的静态功耗以满足车辆长时间停放后仍能正常起动的要求,成为汽车电气开发者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静态电流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并结合产品开发应用总结了几种创新的方法:通过电源分配设计、在整车模式设计、蓄电池节电机制的设计以及静态电流监测诊断的设计来控制和管理整车的静态电流。  相似文献   

17.
杨曦 《汽车电器》2021,(4):50-51,54
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为重组交通事故现场提供了全面客观的数据,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也开始编制相关系统的法规。本文结合国内法规要求,提供4种基于CAN总线的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开发方案,适用于不同的电子电气架构设计。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一汽混合动力商用车的研发背景、整车概念描述、整车电气系统配置。然后阐述如何进行电气系统设计,其中分为电气系统供电电路设计和控制器通信系统的通信电路设计。最后总结混合动力商用车电气系统设计的要点,并对混合动力商用车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scope, methodologies and architectures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ng control systems in road vehicles. The increasing use of electronic controls leads inevitably to an increase in overall system complexity. Given the time and economic constraints of the modern automotive industry, it is not feasible to synthesise and validate the full set of vehicle controls in the form of a unified and centralized controller. On the other hand a fully decentralized approach to control system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will induce performance limitations from un-modelled or unexpected interactions; at worst, such interactions can cause instability and loss of function. There is now increasing pressure to achieve control coordination whilst maintaining a modular approach to the overall system design. With this in mind, the paper provides a framework to review current practice in integrated vehicle control, assess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ntrol integration methodologies that are most relevant to the vehicle application, and formulates an enhanced multi-layer architecture that includes explicit coordination functionality. Overal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role of control system architecture, the resulting flow of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 example from handling dynamics is presented, demonstrating the viability of new and flexible approaches. In conclusion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research problems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