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教师更多的是进行问题引导,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分配学习时间,还有助于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加贴近岗位的知识,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感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为例,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更高效地掌握相关内容,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广泛,其中机械制图部分占据了教材的一半内容,如何上好机械制图课是教师必须予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抓好开头机械制图课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数学成绩优异者,制图课成绩却不佳,有一部分同学文化课成绩不好,制图却学习得很好。这种现象除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外,与教师的教学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发动机拆装是汽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传统教学多数是采用教师讲授和实操相结合,即教师先将发动机拆装相关知识讲授给学生,再结合课堂授课内容布置实操任务。理论和实操既不同时也不同地,导致课堂讲析与实操脱节的问题。学生不能及时消化和理解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教师也无法用实践需求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而理实一体化教学真正改变了课堂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4.
以"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一课为例,探索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巧借教室实物讲授课程的方法。在授课时,将三投影面体系和各种位置平面转化为教室中的实物,降低了课程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制图教学,将UG三维软件运用于机械制图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作业需要,建立机械制图三维模型库,在制图教学中向学生演示空间动态模型.这种动态辅助教学方法,取代传统的平面和静态辅助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UG软件与机械制图的有效融合,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模型的形成过程以及内部结构,培养了空间理解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在制图课教学中要遵循的教学规律;并结合制图课程的特点,总结出了启发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方法等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在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教学为主,分为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归纳和布置作业等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所产生的弊端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聆听为辅,重教师知识的传授,轻学生能力的培养,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而在当今现代化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下,新型的自主互助  相似文献   

8.
正1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1)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在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中,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比较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缺乏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对学生的课下指导更是完全缺失,进而造成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遇到疑惑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较低,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影响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正1对分课堂及其优点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实质上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让学生对讲授内容进行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参与讨论。对分是讲授与讨论的有机整合,不是简单的讲授+讨论,不同于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合作学习、翻转课堂、自主课堂、高  相似文献   

10.
正1同伴教学法的起源同伴教学法是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开发的,此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课程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使用专门设计的概念测试题,借助教室应答系统或选项卡片,组织学生互动和讨论,变传统单一的讲授为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效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动、师生之间互动的教学环境。教育研究表明,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对建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效。但是,在大班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保险与理赔成为汽车专业学生重要的就业方向。因此,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系统讲授理论知识,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单向灌输轻双向交流、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难以获得提高。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团队意识,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职业能力与职业品质的内在体现,工匠精神展示出的是相关从业人员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所包含的专业素质和品德修养、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将工匠精神的育人功能与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机械制图与CAD技术基础》是学生进校涉及的第一门专业平台课,应特别重视工匠精神与该课程的有效融合,文章将重点阐述工匠精神融入《机械制图与CAD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路径和方法,以期提升学生职业认同和行业自信,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智能网联汽车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状,提出将"问题引导法"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课程教学,充分的课前准备、合理的创设问题、科学的课堂引导、及时的课后总结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践表明,问题引导法在高职智能网联汽车课...  相似文献   

14.
传统法律硕士的授课模式不能满足法律硕士培养目标的要求,诊所式教学方法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传统的教师对学生讲授知识的单向教学转变为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双向式教学,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掌握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和内容,使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状态。知识产权课程特点使诊所教学有了适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实际情况出发,新媒体技术在当下教育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机械制图是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的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绘图看图能力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引入到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对于强化学生知识理解,增强学生学习有效性等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多个视角出发,对基于新媒体环境下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展开分析和研究,意在为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质量提供坚实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中职机械类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特点,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以突出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开展教学方法的突破。文章主要论述了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形成的感悟。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汽车维修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教学效果不佳。新时代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优势,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从教学场地到教学方式,从学生学习方式到教学后续影响都产生了巨大变革。本文以自主互助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1揭示目标驱动环节应用策略揭示目标驱动教学环节是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应该学会什么、收获哪些能力、锻炼哪些思维、完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学生在“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课程学习中全周期过程的学习质量,以重视过程性考核为重要导向,提出采用“课前准备+课堂交互+实验巩固+课后总结”的多级教学优化手段,从各个阶段不断前向反馈学生对该阶段的知识掌握程度,动态调整前向阶段的知识讲授结构,更加合理化地准备各项课堂环节,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以实际生活案例反哺课堂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9.
1小步子教学法的内涵小步子教学法,就是教师把教材内容简化、细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解,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知识点,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多年的竞赛经验告诉我,传统技能训练过程中不顾及实际,一味地灌输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容易对稍难的新知识望而却步,导致学生因为有一个知识环节没有跟上,从而自我放弃。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科”教学发展的要求下,对传统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能够满足“新工科”的发展需要,分析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了使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能够储备并运用跨学科的知识,需要合理规划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专业拓展课。教学实践环节中,不仅要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各项学科相关的竞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熟练运用各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通过以上途径,使学生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满足“新工科”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