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轻量化车身是目前乃至将来车身制造主要发展趋势,全铝车身就是轻量化车身的典型,因此,铝车身维修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车身维修的研究方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铝车身维修中的胶粘铆接技术。一、铝车身维修之胶粘铆接技术铝车身维修主要为三大类:铝整形技术、铝焊接技术、铝胶粘铆接技术,本篇主要介绍铝胶粘铆接技术。胶粘铆接施工流程与注意事项1.板件胶粘铆接前处理在实施胶粘铆接前,首先要对原车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氢燃料电池中超薄不锈钢极板的胶粘强度,通过3参数3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等离子表面处理的工艺参数对超薄不锈钢极板的表面温度和胶粘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影响超薄不锈钢极板胶粘强度的工艺参数排序是喷嘴与极板之间的间距、喷嘴的扫描行间距、喷嘴的移动速度;影响其表面温度的主要工艺参数是喷嘴与极板之间的间距。获得了等离子表面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是喷嘴和极板的间距20 mm、喷嘴移动速度25 mm/s、扫描行间距4 mm,此时胶粘强度相比原始达到最大提升量达到1倍,而表面温度最低为102℃。  相似文献   

3.
新型的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在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伸长率不变的情况提升了折弯角性能,在汽车应用中具有一定优势。对1 500 MPa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进行了应用性能研究,包括成形性能、焊接性能、腐蚀性能、胶粘性能。结果显示,减薄铝硅镀层对成形性没有影响,提升了材料的焊接性能,腐蚀性能有所下降,但是总体满足设计要求,胶粘性能也无明显变化。因此,可以推进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在车身上的批量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严格执行胶粘玻璃的工艺规范,以提高胶粘玻璃的质量.避免质量隐患。  相似文献   

5.
环氧树脂胶粘材料因其脆性大、耐冲击性差而限制了其作为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的应用。聚氨酯是一类具有独特的三维网络状结构的高聚物。采用共混法,通过侧链羟基反应,把聚氨脂的三维网络结构连接到环氧树脂的侧链上去,以获得具有高韧性的改性环境树脂。首先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醚二元醇为原料合成了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然后在氮气保护条件下,通过预聚物的-NCO基与环氧树脂E-51的-OH进行反应,获得了以聚氨酯为侧链的改性环氧树脂。并以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GE)为稀释剂,聚硫醇作为固化剂,制备得到室温快速固化且时间可控的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同时对固化胶粘材料的固化时间和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PU预聚物含量为15%,固化促进剂DMP-30的用量为3%,改性环氧树脂与固化剂聚硫醇的配比为1∶1时,增韧改性效果最佳,抗拉强度达到了49.9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了140%,且固化胶粘物其他力学性能提升也非常明显,固化时间根据固化促进剂DMP-30的用量可以控制在30 min~2 h之间,可以满足不同施工要求。随着PU预聚物用量的增加,固化产物的热稳定性先增加后降低,当PU预聚物用量为15%时,改性环氧树脂热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发动机主轴承及连杆轴承座孔的修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发动机(尤其进口发动机)主轴承座孔及连杆轴承座孔严重磨损时,将给用车单位造成很大经济损失。采用普通焊接方法及胶粘镶圈方法修复、效果均不理想。采用电弧喷涂法修复、效果良好。介绍了该修复方法的材料选定及喷涂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以及道路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道路的认识和功能需求日益提升,对道路服役功能、绿色建造以及安全保障等要求更加迫切。进入21世纪以来,新型功能性材料的涌现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为设计和建造各类环境友好的功能性路面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拓宽了路面材料的研究领域。为此,建造环境友好的功能性路面,拓展道路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提升道路的生态效益,进一步改善路域环境,成为道路工作者和研究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道路工程材料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当前,国  相似文献   

8.
客车内饰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客车内饰设计几点关键性部位的设计方法、功能性要求和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转子铁芯具有承受较大剥离力的能力,又避免对转子铁芯进行破坏性的剥离实验,本文基于力能等效原则并引入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对叠铆型和胶粘型铁芯进行建模,并通过仿真获得转子铁芯剥离力。首先,构建了电机转子铁芯剥离实验平台,比较了两种叠压工艺的最大剥离力,接着,利用ANASY Maxwell软件对两种工艺下永磁同步电机空载径向磁密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胶粘工艺可大幅提高铁芯的剥离强度,同时提高了胶粘型铁芯电机的运行效率和气隙磁场的正弦度,降低了电机运行电流和损耗。  相似文献   

10.
Clariant公司的英国研究团队已经研发出了用于胶粘物控制的新型化学品和液体荧光增白剂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路面表面处理材料多功能性的要求,以阳离子乳化沥青为基体材料,通过添加高分子材料和功能性材料,制备一种多功能沥青乳液材料用以沥青路面微表处,以期达到融雪抑冰、抗滑降噪的目的。结果表明:多功能沥青路面微表处材料可有效恢复沥青路面的表面功能,使路面摩擦系数提高、构造深度增大;同时该材料具备较好的耐磨耗性能、一定的降噪性能和融雪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肖军 《客车技术》2005,(5):1-3,6
阐述了胶接和胶粘剂在客车生产上的作用与地位,胶接和胶粘剂的特点、种类、组成以及胶粘技术在车辆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动力电池中的胶粘连接,本文开展电池包用结构胶粘接对接接头和拉伸剪切接头的力学性能测试,获取了基于内聚力模型的胶粘界面力学性能参数,并将其应用于电池包准静态挤压分析中,仿真预测挤压过程中结构胶的开裂失效和整包的机械安全性能。对动力电池包开展挤压试验,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相符,未发生安全问题。基于内聚力模型模拟结构胶开裂失效,可以为电池包结构高集成和轻量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由于胶粘风窗玻璃比传统的胶条装配玻璃具有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外形美观等特点.已经广泛用于大型风窗玻璃的粘接。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路面预防性养护材料的降温及净化尾气等环境功效,以技术成熟的微表处为载体,通过掺加功能性材料制备了环保型降温微表处,采用自制的室内、外降温测试装置和净化尾气测试装置,全面评价了不同类型环保型降温微表处降温和净化尾气功效,系统研究了环保型降温微表处路用性能,并揭示了其微观结构及功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复配型(WHT+WHTA)微表处降温和净化尾气功效最优,其次为WHTA微表处和WHT微表处;环保型降温微表处降温效果随路面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室外降温幅度可达5.9℃,室内降温幅度可达6.5℃;环保型降温微表处对COx,NOx及SO2气体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可达43%,对PM2.5和PM10颗粒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可达59%;温度变化对单一类型环保型降温微表处WHT和WHTA的净化效率影响显著,对复配型(WHT+WHTA)微表处净化效率影响相对较小;不同类型环保型降温微表处路用性能良好;功能性材料稳定、均匀地分散于乳化沥青中,并引起了材料内部化学官能团组成的变化;环保型微表处降温及净化尾气功效主要源于由基础材料自身晶体结构特征引发的功能性材料自身极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环氧树脂水泥胶”具有优良的粘着力和胶粘强度。我处工程一队在东江工地××桥缆索吊装中,在花岗岩地段因地制宜,试用“环氧树脂水泥胶”胶固钢筋锚环作为主索锚固点,来代替原混凝土重力式地锚。为了检验它的可靠性,并为计算提供数据,在现场先对“环氧树脂水泥胶”胶固钢筋锚环进行了试拉。 一、试拉目的 实测钢筋锚环和花岗岩与“环氧树脂水泥胶”粘着力和胶粘强度,检验工地缆索吊装锚固点采用“环氧树脂水泥胶”胶固钢筋  相似文献   

17.
丰田汽车公司田原工厂发动机铸造车间的技术人员对发动机铝合金气缸盖装配面上发生气孔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金属模具的温度变化会导致模具膨胀或收缩,而且采用常规方法清除模具上胶粘的铝材有可能会造成模具的磨损。为此,在生产过程中应用金属模具温度管理技术,同时改用碱性溶液清除模具上胶粘的铝,最终实现减少气缸盖装配面上气孔缺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加速度传感器粘贴方式对车辆碰撞试验数据采集的影响,引入双面胶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的粘贴方式,并运用ORM(Objective rating method)方法评价碰撞试验中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的一致性,通过台车模拟与整车碰撞试验验证使用双面胶安装传感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胶粘方式,采用双面胶安装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的试验数据可靠性更高;在整车试验中根据工况、车身结构、传感器位置及不同安装方式特点,综合使用螺栓、双面胶与胶粘方式进行传感器布置安装。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PU)的原料是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因主要原料的多样性、辅助原料及加工方法不同,可制得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例如,各种浇注、热塑和混炼型橡胶、泡沫、油漆、胶粘剂、合成革、弹性纤维、水系PU喷涂料、PIM(反应注射成型)制品、IPN(互穿聚合物网络)材料、声纳橡胶及记忆性功能材料等。PU具有优异的性能,在汽车工业的内、外装饰和作为功能性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 泡沫是我  相似文献   

20.
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经常遇到急剧冲击、交变载荷、偏载等工况,裂缝、偏磨、渗漏、松动等故障经常发生,排除这些故障的方法很多,其中胶粘是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