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车载网络安全的系统设计研究及关键技术开发,以应对黑客通过网联攻击车辆,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车内网络信息安全交互模型;分析“外部网络环境”与“车内ECU群体”之间进行“信息资源”交互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研究其对车内网络信息安全的破坏机理;利用基于密码学理论研究车内网络安全通信协议的设计方法,解决车内网络在智能网联汽车环境下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声纹识别除了要识别文本内容之外,还要识别说话人的身份,并根据应用场景为车内驾乘人员提供差别化服务,因此,相比目前已在汽车中广泛应用的语音交互,声纹识别是一个技术门槛相对更高的领域,在汽车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声纹识别可实现更精准的用户信息习惯采集,提升车内交互体验,并强化车辆安全防护,随着汽车智能座舱的兴起,会有较大...  相似文献   

3.
智能汽车的发展和应用,带来新的碰撞安全场景。本文重点研究智能汽车车内不同乘员姿态、车内布置结构变化以及AEB系统作用等因素带来的碰撞安全场景,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法深入分析不同场景下车内乘员及车外行人伤害情况。结果表明:驾乘人员多样化的乘坐姿态使得碰撞工况中的乘员损伤的潜在风险增大,车内大屏等新型内饰会加剧碰撞工况中乘员伤害,AEB作用后能够降低车外行人伤害,但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乘员的损伤风险。可见,汽车智能化发展增加了碰撞场景的复杂性,对车辆乘员保护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1几个基本概念1.1车生活所谓车生活,即涵盖汽车用户从选车到用车等全流程的汽车生活场景,即汽车用户一切与购买、用车相关的生活场景。可以将汽车用户车生活拆分为选车、购车、用车与“车后”生活四大板块。选车板块即用户买车、换车前的生活场景,在这个生活场景中,用户主要了解汽车品牌信息、配置、价格、口碑及试乘试驾体验等;购车板块即用户购买新车、二手车的生活场景,在这个生活场景中,用户主要是选择平台、比价、制定金融方案、线上预约、完成交易等;用车板块即用户驾车、车内生活的场景,主要包括导航、车内空间、车内娱乐、停车缴费、智能座舱等;“车后”生活板块是用户汽车生活的伴随场景,主要包括加油充电、维修保养、汽车美容装潢、洗车、汽车保险、汽车用品等。  相似文献   

5.
以车内驾乘人员多屏信息共享为目标,介绍人机智能交互设计中手势交互的关键技术及具体应用,提出基于具体场景的手势识别设计方法,并在试验模拟台架上对操控便利性及操控识别率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大大减少界面误操作,并提高手势识别成功率,在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界面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一机多屏设计已逐渐成为智能虚拟座舱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科技感和优质体验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近年来车内屏幕类型越来越多,而车内多屏交互设计也成为未来汽车设计的一种趋势。本文首先介绍常见的多屏互动场景,然后深入探讨娱乐交互系统软件架构,最后提出多屏互动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一、前言温湿度智能采集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环境温度和湿度数据的系统,它在汽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温湿度智能采集系统在汽车空调系统、车内环境监测和车辆健康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随着我国重工业的大力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最普遍的交通出行工具。与此同时,交通事故及交通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使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出行,而是转向了高舒适度、高健康性、高安全保障和高环保性的驾驶追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在给我们带来便利性的同时,车联网、自动驾驶、大数据等各种新技术的应用,面临的安全威胁也大大增加,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不仅涉及到财产安全,也涉及到人身安全以及国家安全。本文详细描述了商用密码在智能网联商用车上车内通信安全、车云身份认证、OTA安全、远程控制安全等不同场景的应用实践,在充分发挥密码在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中的基础支撑和核心保障作用的同时,构建以密码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防护体系,大力推动密码科技创新,完善密码标准体系,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和信息化相关标准与密码国家标准、密码行业标准保持协调统一,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智能语音交互方式为切入点,阐述了智能语音整体交互链路,进而分析了汽车的主动交互技术和场景自定义交互技术。最后,对汽车智能语音人性化交互进行展望,提到汽车必将能够跟人们的出行、工作和生活的所有场景互联互通,给用户提供无缝衔接和更贴近个性化的智能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传感器、车辆测试、网络通信、嵌入式系统等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实现的汽车客室环境和乘客生命特征监测系统。当客室环境不利于人体健康时智能联网语音提示车内乘客,同时短信通知车主,车主可通过远程客户端查看车内乘客信息、汽车客室环境、汽车运行状态等信息,允许远程控制车内空调等设备以调节车内环境,确保车内不具备自理能力乘客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汽车电器开关是驾驶者在车内和汽车进行交互的主要载体,电器开关操作手感的好坏也会影响驾驶者对车辆的印象。本文主要介绍现阶段汽车电器开关中主要的几种操作手感的实现方式,同时也分别介绍其各自的特点、结构原理以及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智能网联汽车毫米波雷达技术来展开深入分析,首先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概念及原理,然后分析车载毫米波雷达在智能联网汽车中的应用原理和应用场景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最后探讨了毫米波雷达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提高智能联网汽车在道路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车内人员和路边行的安全,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汽车电子开关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车交互最频繁的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对安装在车内中控台、方向盘、仪表板、顶棚、门板等五大区域的电子开关的应用现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正>相对于自动驾驶落地技术难、政策监管上的不确定性,智能座舱作为与消费者最高频的触点,已经成为传统汽车向智能终端转变过程中最典型的缩影,智能座舱的商用化落地能力也被各汽车主机厂预见,成为各汽车主机厂相互竞争的一大着力点。智能座舱的发展也让汽车逐渐摆脱代步工具的固定认知,让汽车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娱乐产品与出行硬件。智能座舱的发展也让汽车个性化程度更高,带来的也不仅仅是汽车产品的创新,更多的是造车思维的创新,通过生物识别技术、语音交互、手势交互、车窗智能互联、多屏联动技术等技术革新,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出行习惯,  相似文献   

15.
正佛吉亚收购SAS,直接促进业绩增长的同时,也将推动"智享未来座舱"战略,进一步增强系统集成能力。汽车驾驶舱技术从过去强调安全和高品质,发展到如今需要考虑驾乘者的交互体验,保证智能地适应驾驶场景变化等,系统集成和整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汽车行业逐渐开始深度碰撞,而在人工智能时代,车联网有了更加颠覆性的改变。人工智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机器与人、机器与环境的智能交互,交互方式的变革是衡量人工智能发展进程的风向标之一。在实现自动驾驶之前,汽车座舱这个场景正在成为聚拢车载互联网、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汽车电子标识及其常见的应用场景,并探索了处于大数据热潮下,智慧城市交通领域中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如何与汽车电子标识融合,最终实现智能交通管控。首先,从汽车电子标识的技术原理、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分析汽车电子标识的优势和局限性;其次,分析了智能停车、信号优先、电子围栏等业务领域的研究现状;然后,阐述图像复原、深度学习技术与汽车电子标识技术结合,展现其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优势。最后,提出未来汽车电子标识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和噪声问题成为影响消费者驾乘舒适度的两个主因,车内声学包部件对车内空气质量和静音性起到了主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车内声学包部件VOC和NVH特性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微米级超细纤维在汽车声学包的应用动态,指出了超细纤维材料同时具有低气味、低VOC、优异的吸、隔声特性以及质轻等优点;分析了超细纤维声学包部件的市场需求和前景,在当前汽车电动化背景下,超细纤维材料在声学包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1智能时代对应用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1.1汽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智能时代"的"智"是指信息化、数字化,"能"是指精益制造的能力,"智能时代"最核心的是智能人才的培养。智能网联汽车,即ICV(全称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是把车辆所在的位置、行驶的速度、移动的轨迹路线等信息组合成的巨大交互信息网络和智能汽车的结合,是集成各种类型传感器、控制单元、执行机构等部件,并与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进行了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了  相似文献   

20.
车内污染及其检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尤可为  葛蕴珊 《汽车工程》2006,28(5):495-498,503
介绍车内污染的成因,车内存在的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分析了汽车的工作状态(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对车内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工作状态下车内污染物浓度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车内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趋势。最后简单介绍了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车内空气取样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