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据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每排查百辆车的醉驾比例比"醉驾入刑"前减少70%以上,十年来全国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减少了两万余起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伤亡事故,挽救了上万家庭免于破碎、返贫。笔者认为,这组数据有力证明了"醉驾入刑"十年取得的社会治理成果:"上万个",  相似文献   

2.
正"醉驾入刑"十周年之际,e代驾大数据中心发布了《"醉驾入刑"十年代驾行业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12月1日至2021年4月20日期间,全国代驾需求累计突破16亿人次,代驾使用人数突破1.5亿。随着"醉驾入刑"及民众拒绝酒驾意识的提升,代驾行业于2011年开始进入快速扩张期,整个代驾行业呈高速增长趋势,历经十年整个行业呈现出全国遍地开花之势。随着2021年4月1日起《汽车代驾服务安全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的实施,整个行业迈入规范发展期。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5月1日是"醉驾入刑"十周年,4月28日,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发起并联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人民公安报社、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中广联交通宣传委员会等13家单位主办的醉驾入刑十周年纪念暨倡建酒驾醉驾治理社会共同体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在"醉驾入刑"十周年之际,14家单位共同签署"酒驾醉驾治理社会共同体"框架合作协议,联合发起"抵制酒驾,珍爱生命"的倡议。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本期政策研究以"醉驾入刑"十周年为主题,分5个板块介绍酒驾醉驾治理情况。"聚焦"和"成效"两个版块介绍了近十年来在公安交管部门强力治理、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下,抵制酒驾醉驾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果,以及醉驾入刑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各地"版块介绍了浙江、吉林、江西、广东、山东、湖南、甘肃、山西等地交管部门在积极营造全社会自觉抵制酒驾醉驾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酒驾醉驾治理和"零酒驾"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5.
《驾驶园》2015,(2):74-75
<正>从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醉驾入刑"正式实施以来至今,3年多的时间里,我国机动车年均递增1500万辆、驾驶人年均递增2000万人、道路里程年均递增12万公里,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发生涉及酒驾、醉驾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较"醉驾入刑"前同比分别下降25%和39.3%。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醉驾入刑"3年来累计查处酒驾127.4万起,醉驾22.2万起,  相似文献   

6.
正岁末年初,聚餐娱乐等活动增加,也进入酒驾醉驾的易发高发期。遏制酒驾、保障平安,是牵动社会目光的关注点,也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关键点。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如何更加有力有效治理酒驾,是需要继续下大功夫的攻坚课题。站在21世纪新一个十年的门槛上,回望治理酒驾的不平凡来路,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实现"酒驾之治"的核心经验启示就是法治。以2011年"醉驾入刑"为标志点,正因为坚持法治,曾  相似文献   

7.
正"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如今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背后,得益于厉行法治的久久为功。2011年5月,醉驾正式入刑,10年来我国持之以恒对酒驾、醉驾进行严格执法,据统计,2020年醉驾比率(每排查百辆车的醉驾比例)比醉驾入刑前减少了70%以上。对酒驾、醉驾"零容忍",就是对生命与安全的珍视。酒驾、醉驾行为威胁着驾驶人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更是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巨大危害。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不行不行,查得严",这是城里开车人士拒酒的流行语;"放心放心,没人查",这是乡村一带劝驾驶员畅饮的常用说辞。流行语也好,常用说辞也罢。不可否认的是,自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的严查酒驾风暴,特别是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后,全国酒驾发生起数和酒驾致人伤亡人数,分别呈现大幅度下降的态势。而这样的下降,却难以让交警部门高枕无忧。虽然城市酒驾得到有效遏制,但在一些农村地区,酒驾之风依然盛行,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屡见不鲜。既然"醉驾"已"入刑",  相似文献   

9.
正"醉驾入刑"十年来,"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之所以成为社会共识,醉驾治理之所以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样本,我以一位科研人员的视角,感到有三点经验值得总结。一是立法需民意。酒驾是汽车社会的公害,酿成的悲剧数不胜数,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惩治醉驾,民有所呼,法必有应。"醉驾入刑"法律的制定有充分的民意基础,也必然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二是执法需严格。十年来,  相似文献   

10.
南辰 《汽车与安全》2014,(11):32-32
<正>公安部近日公布"大数据",自2011年"醉驾入刑"实施后,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法律实施前分别下降25%和39.3%,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公安机关依靠各部门推动建立酒驾醉驾保险费率浮动、单位管理责任倒查等制度,初步形成了综合治理酒驾长效机制,并在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部署集中整治。今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全国共查处酒  相似文献   

11.
《驾驶园》2014,(7)
<正>5月份以来,江苏省东台市交巡警大队以"醉驾入刑"实施三周年为契机,在全市组织开展查处酒驾集中行动,先后查处酒后驾驶23起,其中醉驾8起,对饮酒驾车人依法处以罚款1000元,记12分,暂扣驾驶证6个月的处罚;对醉驾人员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实施以来,东台市交巡警大队先后查处酒驾1205人,其中醉驾307人,  相似文献   

12.
自"醉驾入刑"以来,在公安部交管局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坚持将酒驾醉驾治理常态化,并多次开展全国性统一治理行动,在日常严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警力投入,加强路面管控,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全覆盖、零容忍,重拳整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累数年之功,至今,酒驾违法行为已得到有效控制。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少,酒驾醉驾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实现"三下降"。  相似文献   

13.
正十年来,江西省公安交管部门坚持对酒驾醉驾"零容忍",依法严查严处,筑牢交通安全防线。今年是"醉驾入刑"的第十个年头,为不断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法治意识,全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江西交管部门,曝光了一批因醉酒驾驶、涉嫌危险驾驶罪的案例,希以警醒广大驾驶人,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拒绝酒驾、从我做起。坚持常态化整治,让酒驾无处遁形。通过中心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路段部署;采取"白加黑"模式,及"零"点全时段管控;通过查处+宣传,深化抵制酒驾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醉驾入刑"新规施行以来,全国因涉酒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大幅减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醉驾""酒驾"处罚程度的加重,少数酒后驾车的驾驶人为躲避处罚拒绝下车接受检测,不配合交警检查,针对这一情况部分交警采取了破窗执法的方式,此举造成了一定的社会争议,给交警执法带来了困境。本文分析产生破窗执法的原因、背景,并介绍现行的国内外相关法律规定,从法律角度探讨了破窗查酒驾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5.
正为防止涉酒事故发生,全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持续净化道路交通环境,深入开展"醉驾入刑十周年"宣传活动,2021年5月5日晚上9时,汉中交警一大队在陕西省交警总队和汉中市交警支队的指导下,在汉台城区开展"醉驾入刑十周年暨珍爱生命拒绝酒驾"主题执法直播活动。直播在央视频、陕西交警、陕西头条、西部网、汉中交警一大队等多个媒体平台播出,吸引了20余万名网友同时在线观看,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醉驾入刑"十年来,济南交警对酒驾醉驾违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多措并举,逐步形成"酒驾整治全年无休、涉酒违法无所遁形"的浓厚氛围。一年查处酒醉驾6558起2020年5月1日以来,济南全市共计查处酒驾违法6558起,其中醉驾2578起,因酒驾引起的事故731起,其中导致死亡56人。酒驾的高发区域为国道220、经十路、解放东路、北园大街、省道234;高发时段为14时~15时,20时~22时;酒驾的年龄段分布为80后占比32.68%、70后占比28.19%、60后占比17.87%、90后占比14.85%、其他年龄段6.4%。  相似文献   

17.
正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回顾酒驾、醉驾治理的不平凡之路,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深刻地感受到,实现酒驾、醉驾治理的核心经验就是法治。自2011年"醉驾入刑"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严格打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法律效果。正是因为"法治",酒驾醉驾才能被法律的缰绳勒住;正是因为坚持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与社会传播、社会教育共同发力,"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理念才深入人心,不断固化形成抵制酒驾、醉驾的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8.
《驾驶园》2015,(2)
从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醉驾入刑”正式实施以来至今,3年多的时间里,我国机动车年均递增1500万辆、驾驶人年均递增2000万人、道路里程年均递增12万公里,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发生涉及酒驾、醉驾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较“醉驾入刑”前同比分别下降25%和39.3%。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安全》2016,(5):84-86
醉驾入刑五年来,有效地遏制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因"酒"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件数量有较大幅度减少,涉酒的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与交警部门严查、严管、严罚密不可分。而且,五年来酒驾群体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入刑"前,各年龄层和各种职业的都有,其中也不乏出租车司机这样的专业司机;"入刑"后,专业驾驶员酒驾大为减少。交通频道那部分值此酒驾入刑五周年之际,本文采访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安全》2013,(3):34-36
自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以来,全国各地加大对酒驾的查处力度,"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但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人对酒驾的危害认识不足,加之受警力限制,农村地区查处酒驾的力度不够,农村道路酒驾现象依然突出,并不时引发恶性交通事故。农村道路成酒驾整治薄弱环节"警察查得严",这是城里开车人拒酒的常用语;"没人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