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网联示范区是在封闭测试区和开放道路上打造的智能网联环境,配备路侧单元、智能红绿灯和差分GPS基站等先进的设备,使之能与车载单元进行通信,实现V2I的信息交换共享。本文基于国内缺少智能网联示范区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测试评价的需求,介绍中国已建智能网联示范区的发展现状,着重研究已经建成开园的上海、重庆和北京示范区,并从时间、规模和场景上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自的特点。最后,总结中国智能网联示范区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下,为满足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需求,上海、北京、重庆、深圳等地均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并投入使用。对目前国内封闭测试场的建设现状进行梳理和分类,并以同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基地为例,对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设计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是其走向量产和商用的必由之路。作为公共道路测试之前的关键一环,封闭道路测试能够保证智能网联汽车在进入公共道路测试时具备足够的安全性。文章首先确定了进行封闭道路测试的基本性能要求和评价指标;其次,对封闭道路测试提出了测试环境以及测试精度的要求;最后,研究了封闭道路测试的性能测试和评价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测试项目对其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4.
智能网联汽车搭载了先进的环境感知系统及智能逻辑算法功能,具备环境感知及智能决策功能。但对于道路盲区的预测及控制,是单车智能无法跨越的壁垒。目前,路侧感知及车联网技术已成为未来发展无人驾驶汽车、道路通行安全及效率提升的公认技术路线之一。文章通过标准梳理及走访调研国内车联网测试场、示范区,以测试场景为依托,提出道路技术参数设计方法及最小通信距离设计方法,结合设备设施布置要求,提出一种封闭测试场车路协同系统设计方法,满足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全场景封闭场地闭环测试及验证。  相似文献   

5.
智能网联汽车封闭道路测试作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其执行方法将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研发和验证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文章基于汽车传统ADAS测试执行方法,首先从测试场景、测试环境、测试车辆控制和测试结果响应方面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ADAS测试的异同;其次,依托ADAS测试框架体系,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特性,...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明确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应满足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实际道路、网络安全、软件升级、数据记录等测试要求。其中,封闭场地与实际道路测试均属于传统测试技术,要求使用真实车辆在真实世界进行测试,在场景覆盖面及测试效率上存在较大局限。在此背景下,模拟仿真技术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补充实车测试的不足之处:首先,可以模拟真实世界中出现概率极低的危险场景,  相似文献   

7.
国内智能网联商用汽车蓬勃发展,为满足智能网联商用车的测试与开发的需求,我们从智能网联试验平台的总体架构及道路环境建设、数据管理平台和调度中心几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更好地支撑了智能网联商用汽车封闭测试区的日常运营管理、测试车辆监控与测试评价。  相似文献   

8.
智慧公交示范属于智能网联示范中的特色应用场景,也是智能网联开放道路示范的先行力量。本文梳理了我国现有典型智慧公交示范情况,分析其共性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从智慧公交视角窥见整体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进程,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示范应用走向商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室外WIFI系统建设工程应用于智能网联封闭测试场,为满足智能网联封闭测试场内配套的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号灯系统、智能网联系统(V2X)的无线网络通信需求,在28498.71㎡的封闭场区内建设一套运行稳定、安全防护等级高、上网速度快的室外WIFI系统。同时,本室外WIFI系统还满足该封闭场区内的手机、笔记本电脑、 PAD等各类WIFI客户端的无线通信需求,封闭场区内所有AP点位均支持无缝漫游功能。  相似文献   

10.
整车道路模拟试验RPC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室整车道路模拟试验是汽车可靠性、耐久性试验的主流。道路模拟试验技术是在随机过程理论和自动控制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汽车试验新技术。远程参数控制(RPC)、PID控制是道路模拟试验系统控制理论基础。结合CIMC整车试验室建设,重点介绍整车道路模拟试验系统控制系统构成、控制技术、工作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是保障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道路测试是最重要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之一。因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受国家相关法律和规范限制且存在测试周期长等不足,因此目前业界多通过构建封闭测试或示范场地的方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基于上述现状,本文首先全面梳理了目前国内18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示范基地的规划、建设及测试进展,然后从建设周期、运营单位、建设规模、政策支持、研究创新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从测试理论体系及标准规范、测试场景库构建、测试装备研发、部委协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智能网联试验场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分析了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中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长安大学车联网与智能汽车试验场的测试和研究经验,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模块化柔性试验场,该试验场包括应用场景、感知发布、网络链路和管理服务4个层次。应用场景层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中的天气、道路和交通条件,验证智能网联交通设备和服务在不同环境、不同场景的适应性;感知发布层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设备以及可变情报板等信息发布设备,实现环境数据及交通信息的采集,并下发相应的控制信息和服务信息;网络链路层由车载异构网络构成,通过网络间的协同工作,为应用场景层和感知发布层的设备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层负责下层数据的存储、备份、处理和可视化,并实现下层测试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在上述模块化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室内测试台架,配合试验场进行交通场景构建、测试场景复现和单一要素分析,实现智能网联交通的柔性场景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试验场具有标准化的测试条件,可控可追踪的测试流程和科学的测试评价体系,能够模拟真实的道路交通场景,提高智能网联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测试效率。该试验场的建设、推广与应用,能够推进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技术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转化,为实现未来交通信息服务和交通系统的创新与变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不仅是在技术研发、政策制定等方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是在各地建立了多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用以促进相关技术进步,支撑标准和法律法规制定。本文从仿真测试和实车测试两方面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技术,分析了典型测试技术应用案列,总结了封闭场地和开放道路测试现状,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中,场景库搭建与道路测试一直都是其难点。文中对智能网联汽车功能的典型测试场景搭建及测试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分析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场景的来源,从典型驾驶场景中归纳出基本场景元素库,以场景元素库为基础实现测试场景库搭建;然后在PreScan中进行场景虚拟重构,进行自动驾驶功能模拟仿真;最后基于真实道路场景搭建对车辆自动驾驶功能进行实车测试。  相似文献   

15.
正智能网联汽车在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必须要在真实交通环境中进行充分的测试,全面验证自动驾驶功能,实现与道路、设施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协调,这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4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孙志洪  王骞  张立秀 《隧道建设》2012,32(1):131-133
系统以PLC结合触摸屏组成变频牵引机车控制系统,采用变频器端子控制与Modbus串口通讯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PLC对机车的智能监视与控制,以方便系统的调试与故障维修,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功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目前正处于测试验证转向多场景示范应用的新阶段,产业化应用需求日益迫切,车辆安全问题更加凸显,针对车辆产品安全的测试评估方法成为关注焦点。由于智能网联汽车及其运行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安全事件的偶发性,传统的高里程实车测试在效率、成本等方面难以适应自动驾驶测试评估的发展需要。从第三方视角出发,在汽车生产企业研发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与应用需要,通过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目标,对比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和实际道路3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提出基于场景的 “三支柱”融合测试评估方法,为综合评估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道路测试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的基础阶段.梳理了我国典型城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的政策现状,对各省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析了未来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网联协同控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应用场景,而车联网的通信时延与丢包可能导致控制性能下降,甚至影响行车安全。为了分析时延与丢包对网联车辆控制的稳态与瞬态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网联控制器,并开展了仿真与实车试验。基于车辆动力学特性,将通信时延与丢包下的网联车辆控制分解为纵向控制与横向控制,进行了统一建模,并设计了控制器进行试验分析;搭建了网联自动驾驶的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及集成可模拟时延与丢包的LTE-V原理样机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时延与丢包率下网联跟车控制与网联路径跟踪控制的仿真试验与实车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时延与丢包对控制误差的影响形态有相似性;时延或丢包率取系统及工况参数有关的小值时,如试验中时延小于200 ms或丢包率小于20%,工况随机因素对控制误差的影响可能超过时延与丢包的影响;在更大的时延或丢包率下,时延与丢包的出现方式(如出现时机等)对控制误差影响更大。研究结果表明:能实现针对网联车辆控制系统通信特性的控制器优化设计,使得当时延与丢包在工况相关阈值内时,系统控制误差有界。所揭露的规律一方面可用于对造成危险控制误差的时延与丢包工况进行预警,另一方面也可用于基于给定的稳态或瞬态控制误差边界,判定对应工况允许的时延与丢包率边界。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长沙市政府开放了一段约7.8km长的线路用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并发放首批4个种类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首批发放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涵盖智慧公交、智能驾驶乘用车、智能驾驶环卫作业车、自动驾驶重卡4种类型,分别发放给4家致力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