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岗课赛证”是职业教育对标行业需求所开发的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深入与优秀企业合作,结合工作岗位开发相应的课程,在课程中合理融入技能大赛相关考核标准,对接职业教育1+X证书考核制度,让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学更加合理与实用,从而探索出一套校企深度合作的培养途径,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针对1+X职业技能取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的修订,使其能更好的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满足现代汽车企业岗位技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汽车智能技术产业链岗位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分析,深入剖析该产业工作领域及典型工作任务,对标1+X等级制度,探索符合区域汽车智能产业所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衔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专业创新并实践对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理虚实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等保障条件,为专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职业院校汽车智能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有序进行中,本次改革总的思路是把选择性教育思想引入中职课程改革,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大胆尝试"做中学""学中做"新的学习方式,逐步推进和实行"走班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现代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发动机拆装实训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核心实训项目,我校在选择性课改中将其定位为必选课程,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课。但根据本次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专业建设标准是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导性依据,对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调研分析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学时安排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建设、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建设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标准的建议。可为省内其它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和高校调研基础上,为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及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目标,将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汽车生产企业售后服务岗位对接,文章根据汽车服务人才金字塔式结构特点,初步确立了汽车后市场技术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定位,并以"基础较厚、宽专适度、注重应用、强化能力"的培养思路,结合国内高校专业建设特色,强化"懂技术、会经营、善服务"核心竞争力培养,不断优化总结确定了适合我校发展的汽车服务工程"4341"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汽车空调》模块化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是汽车专业课程中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是汽车电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汽车空调》,为以后的企业实习和毕业后从事汽车专业的技术工作,以及提高适应汽车工业发展所必须具有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1《汽车空调》模块化课程标准开发的指导思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有汽车空调系统工作原理、汽车空调制冷剂回收净化与充注、汽车空调检测设  相似文献   

8.
1聚焦1+X证书和企业需求重构教学内容我校贯彻国家和教育部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聚焦1+X证书和企业需求,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重构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本课程与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模块中级证书(部分)融通,以下简称"X证书(中级)"。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我校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笔者作为学校项目试点工作的专业负责人,自立项开始就组织专业教师团队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相关试点工作,为了更好地将“X”证书融入学历证书,我们根据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结合福建区域汽车维修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将证书考核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将证书培训方式融入课程教学模式、将证书考核方式融入课程评价方式,构建了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应用到我校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10.
张凡 《时代汽车》2022,(7):69-71
当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岗、课、证"融通的课程属于学历证书重要组成部分."岗、课、证"融通视野下的专业课程开发路径研究,是解决目前普遍存在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不够、课程内容定位不清晰、过分追求全面等问题的重要路径.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专业课程教学需基于"工作岗位"标准和职业证书...  相似文献   

11.
董伟 《汽车实用技术》2022,47(1):182-185
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是职业院校建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反映,随着河南省首张纯电动"牌照"落户三门峡,三门峡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相关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强劲需求,但是,目前职业院校还存在主动对接汽车支柱产业不足,汽车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地方职业院校应立足区域产业的转型发展,建立"岗位主导·项目带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汽车专业群建设为引领,从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人才规格紧贴行业、推进校企对接、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力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行校企"双主体"育人等方面入手,培养工业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助力工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1课程性质汽车空调系统检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学习空调系统维护及空调检修,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规范和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前期学习过的专业课程有汽车发动机拆装与维修、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汽车电器等,后续的专业课程有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相似文献   

13.
<正>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极大地提升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为新形势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1.人才数量需求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的培养培训已被纳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据人才市场的有关统计印证了这一说法,近年来汽车运用与维修技师一直位列中山市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前三名。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了"现代学徒制"教学试点,开启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推进校企双主体一体化育人的现代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联合开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企业顶岗实习》校本教材,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提升双导师、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研讨能力,实现了学校课程和顶岗实习内容对接贯  相似文献   

15.
刘加建 《中国电动车》2014,(10):162-163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与汽车底盘、汽车电器一起构成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6.
实施课程思政是当前党和国家对新时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文章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这门课程,通过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实施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更深层次实现职业教育新型教育体系的建设,快速推动学徒制人才教学模式的深入,应立足于区域的资源优势,探索双主体育人模式下渐进式课程建设,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于双主体育人模式下渐进式课程建设的积极作用进行简要分析,并以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探索了“双主体”育人模式下渐进式课程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宝马集团根据人力资源发展需求,为经销商提供了全岗位的人才培养和考核认证支持。对于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技术人才培养而言,宝马集团构建的基于安全原则的分级培养体系、基于岗位需求的模块化课程和基于线上与线下融合的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为我国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了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积极响应基于OBE理念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着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汽车构造"为研究对象,将课程思政与OBE理念协同作用于"汽车构造"教学全过程,使之相互作用,同向同行,构建人才培养中价值与技能相统一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以"产出导向"为原则的工程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不同院校的资源情况、教学发展水平、专业发展定位等不同,现代学徒制在各个院校的着力点以及产生成效也不同。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围绕现代学徒制的"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传帮带""教育与职业特性"等核心内涵,在场地与环境、师资队伍、教学内涵、机制与运营、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实践。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的重点1.1平台与队伍建设2013年,我院申办和组建了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