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车辆技术状况不断发生变化,使用性能也逐渐衰退。为维持或恢复汽车的技术状况和正常功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需要对汽车定期维护、检查,发现问题时,进行必要的维护或修理。应该说,现在的汽车维修服务,对恢复汽车的技术状态,维护道路交通安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轿车情报》2008,(7):231-231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研究逐步深入,汽车安全问题成为消费者和汽车厂商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安全性能也成为各厂家抢占市场的又一个筹码。为提升对汽车消费者的安全保障,安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汽车设计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五、制动性能试验方法(一)试验目的汽车的制动性能是指汽车在行驶中能强制地降低行驶速度以至停车,或在下长坡时维持一定速度的能力。汽车的制动性能是汽车主要使用性能之一。汽车制动性能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和汽车其它使用性能的发挥,因此在汽车设计、试验和使用中都给予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汽车技术的进步、检测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检测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简称综检站)共1500多家,其中省“中心站”9家,检测能力也由原来单一项目检测发展为综合性能检测。为加强营运车辆和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工作,发挥综检站的作用,交通部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及技术标准、规范,促进了维修与检测行业的发展,为保障车辆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及道路运输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提高了行业管理的地位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汽车仪表是汽车与驾驶员进行信息交流的窗口,是汽车信息的中心,能够集中、直观、迅速地反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动态指标,如行驶速度、里程、制动压力、发动机转速、冷却液温度、油量、各种危险报警。随着科技进步,汽车排放、节能、安全和舒适性等使用性能不断提高,汽车电子控制程度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6.
汽车技术作为行车安全的保障,加大汽车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就汽车技术状况在行车安全中的作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钣金修复质量,为汽车运行安全提供保障,阐述了汽车钣金修复技术 应用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试验明确了汽车钣金修复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技术方 面和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后,基于现有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 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以期推动汽车钣金修复技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钣金修复质量,为汽车运行安全提供保障,阐述了汽车钣金修复技术 应用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试验明确了汽车钣金修复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技术方 面和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后,基于现有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 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以期推动汽车钣金修复技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人们对车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对汽车安全性能方面还是使用性能方面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的分析与设计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极为严格,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进行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方面人才培养时,必须要与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大  相似文献   

10.
制动性是汽车的重要使用性能,关系到行车安全,因此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都将其作为汽车技术状况的重点检验项目之一。目前其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台架试验,即利用滚筒式或平板式制动试验台检测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相关参数,以衡量车辆制动性的好坏。本文从利用滚筒式试验台检测制动力时,轮胎技术状况的变化,对滚筒制动力的影响作一简单分析,供同行  相似文献   

11.
刘奎含 《时代汽车》2023,(2):175-177
汽车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在迅猛发展着,汽车已经成为群众出行的首选,甚至已经实现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汽车数量的上升带动着衍生行业的发展,比如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这些都是为安全应用汽车提供必要的保证,也可以延长汽车的应用时间,换句话说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在本文基于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简述基础上,浅析应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价值、提升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应用水准的措施以及汽车维修中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期特稿主要聚焦于为行车安全提供保障的两大方向——汽车驾驶的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主、被动安全”并非单指普遍意义上的“驾驶习惯”和“驾驶环境”,而是以当下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为依据,详细解析今天乃至将来,科技能为汽车带来怎样的安全系统和技术配置。  相似文献   

13.
朱良武 《时代汽车》2023,(10):158-160
汽车工业的发展受到了汽车电控技术的影响,这不仅使旅行更加安全,也加速了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维修主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交通更加安全,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主要是机器制造的,但往往侧重于维修程序,而现代的汽车维修方法和设备主要侧重于发动机、电气和流体系统等。  相似文献   

14.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是保证汽车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技术状况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通过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阐述了冷却液内漏的故障现象及危害、冷却系统密封性检查和燃烧室内窥镜检查的方法、冷却液内漏的维修,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决定因素:道路、汽车、交通参与者,其中汽车的安全技术状况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汽车科技创新的方向:安全、环保。节能。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为汽车安全系统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车辆规模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端、运行端以及服务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产品质量监管成效低、运行安全管控不精准、公共服务管理不全面。这些问题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可靠运行,制约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行业的痛点。在汽车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以大数据为核心,推动新能源汽车管理与服务关键技术的发展,是实现新能源汽车安全可靠高效应用、消除消费者安全焦虑、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支撑和保障。为了较为全面地综述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成果,从新能源汽车质量测评和溯源技术、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管控和充电服务技术、新能源汽车行为分析辨识和碳核算技术3方面详细论述新能源汽车管理与服务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并重点介绍了“运行大数据+”的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管-运行管控-服务管理”技术体系,最后对目前新能源汽车管理与服务关键技术在产品质量监管、运行安全管控以及公共服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以大数据分析和挖掘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质量监测-运行管控-服务管理”技术进行展望。该综述可为新能源汽车管理与服务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借鉴,也可为未来该领域技术的发展方向提...  相似文献   

17.
<正>智能语音助手、AR-HUD(增强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数字液晶仪表显示……随着汽车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与出行关联性不强的功能出现在汽车上,汽车也从曾经出行辅助工具逐渐转变为集音乐、观影、互动等为一体的智能硬件设备。智能座舱,作为汽车智能化发展中的分支产物,成为现阶段汽车研发、制造、宣传中的重要一大考量因素,以屏幕更大、实体按键越来越少、语音交互为主要互动方式的智能座舱模式也逐渐趋于统一。相较于自动驾驶技术对于安全性要求过高,落地难度过大等特点,智能座舱无疑是现阶段汽车技术发展中,  相似文献   

18.
任东 《车时代》2021,(1):6-6
汽车故障问题不仅会对驾乘舒适性造成影响,而且严重时会威胁人员安全,因此应该加强故障的检测和诊断,为维修工作提供依据。近年来,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汽车维修的效率,保障汽车的良好运行状态。应该加强技术要点的严格控制,确保检测诊断结果的可靠性,满足维修人员的实际需求。本文将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类型进行介绍,探索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措施,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浅析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检测诊断技术的开发,检测设备的更新研制,单机检测设备越来越先进,从制式、控制方式、数据采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其更适应汽车技术状况的需要。然而,汽车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大自然、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增长,车辆磨损、技术状况不断恶化,这就要不断地研制性能优  相似文献   

20.
汽车的寿命、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与平顺性等与汽车的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息息相关.相同的车辆不同的驾驶员驾驶,汽车的性能不一样,同一辆车在使用中维护的好坏也决定了这辆车的综合性能.由此可见,在日常驾驶过程中对汽车的维护不但影响了汽车的各项性能,也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和使用寿命. 为保障车辆安全、可靠地运行,要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符合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标准,除应对车辆进行定期的检修保养外,还应结合进行预防性的日常检查维护.由驾驶员在出车前、行驶途中、收车后三个阶段进行,重点是清洁、检查和补给燃、润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