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筒液压减振器的阻力特性的仿真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桑塔纳轿车减振器的结构分析,建立了双筒液压减振器的仿真计算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该仿真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创建各种汽车减振器的计算模型,进而仿真计算、优化减振器的阻尼和温度特性。本系统包含5个主要模块:采用SEGEL和LANG模型的各种主要减振器的阻尼计算仿真;不同结构的减振器之间的兼容组合;减振器的优化模块;涉及各减振器结构和性能参数、减振器三维图库以及试验数据的数据库;和CAD软件UNIGRAPHICS Ⅱ的接口部分。整个系统以计算流体力学、优化理论、传热学原理、机械设计和计算数学等知识为理论基础,并通过试验等手段来保证结果和实用性。使用该系统可以对减振器的阻尼精确仿真,实现减振器的快速无纸设计,达到减少设计开发费用缩短设计开发时间的目的。当然,本系统的模型对一些影响减振器性能的次要因素如工作缸内的真空现象、滞后行为等的忽略对仿真精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消除这些影响、提高仿真精度也是日后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汽车液压减振器热-机耦合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汽车悬架用液压减振器的热-机耦合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正弦、随机两种位移加载方式下,同时对减振器的阻尼力和发热情况进行了测试,考察了加载方式、工作温度对减振器热一机耦合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液压减振器的阻尼特性和热动力学特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汽车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其外特性试验原理,介绍了利用外特性试验曲线,分析减振器内在质量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汽车减振器的性能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减振器阻尼特性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减振器动态特性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减振器阻尼特性研究都用到了什么仿真软件,以及建立了哪几种模型来研究减振器的各项参数对阻尼特性的影响,最后对减振器复原阀阻尼特性仿真在减振器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基于有限元技术的减振器阀节流特性分步间接耦合求解方法的步骤,对间隙处油液压力分布模式进行了预估。以某一活塞伸张阀为例,探讨了其节流特性的分步间接耦合求解过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出活塞伸张阀、活塞压缩阀和底阀压缩阀的压力差一流量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阀的压力差一流量特性预测了减振器的阻力一速度特性,计算结果与减振器的直接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根据双筒式减振器的结构特点,依据流体力学和材料力学,总结前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基于VC++开发出双筒式减振器外特性仿真分析软件,通过获取双筒式减振器的重要结构尺寸,输入相关参数,软件可根据内置模型分析出双筒式减振器的外特性——示功特性和速度特性,为减振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通过Geo-studio软件对大相岭隧道F6断层开挖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和未考虑耦合作用断层开挖应力应变情况,说明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对隧道安全开挖断层的重要性,为今后类似隧道开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在海水渗流的情况下,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给出了海底隧道围岩应力、位移分布的解析解以及塑性区范围,并利用有限差分FLAC2D软件中流固耦合分析模块对海底隧道围岩进行力学分析,与理论推导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同时探讨了海底隧道开挖渗流机制和孔隙水压力场分布特征。理论分析了不同支护阻力下的围岩应力重分布规律以及海水压力、上覆岩层厚度对围岩力学特性的影响。该结果可对富水地层条件下的海底隧道工程开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转向系减振器原理及其阻尼特性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汽车转向系减振器的原理及其发展概况,提出了应用高频电液伺振器进行转向系减振器阻尼特性测试的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并给出了一种轿转转向系减振器阻尼特性的试验分析结果,建立了其非线性阻尼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车载发动机液力悬置流固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法,模拟了液力悬置的动态响应。通过瞬态时域响应的模拟结果,计算了液力悬置的动态性能。在计算过程中使用ALE方法进行坐标变换,有效解决了流体力学和结构动力学在坐标系上的不一致问题。计算过程无须估算或测试液力悬置的流体阻尼,无须测量橡胶主簧的体积刚度,可以得到液力悬置在时域内的动态响应,仿真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某车辆被动悬架系统中减振器由于温升过高而漏油失效的问题,提出了车辆悬架系统机械特性与其热学特性相互耦舍的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闭环正反馈系统的热一机耦合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得到某车辆在多种工况以及不同悬架参数条件下减振器的温升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路面等级的下降、车速的提高、簧上质量的增大以及悬架刚度的减小,减振器的温度升高;车轮刚度对减振器温升特性影响较小;簧下质量对减振器温升特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可调减振器阻尼控制与半主动悬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车辆半主动悬架1/4模型,提出可调减振器阻尼控制的实现方法,设计半主动悬架台架试验系统。在可调减振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可调减振器阻尼与步进电机转角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半主动悬架1/4物理模型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稳定可靠,阻尼控制易于实现,半主动悬架能较好地适应不同的路面输入,为半主动悬架及控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柴油机冷却系统的流动和传热问题时,边界条件的确定往往成为一个难点。本文先将柴油机活塞-缸套-冷却液-机体组成一个固流耦合传热系统进行整体传热计算,省略了单独计算中较难确定的系统内部边界的定义过程,然后将采用耦合法计算得到某一缸冷却水套的温度场作为新的边界条件应用到整个六缸发动机缸体水套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缸体冷却水套内冷却液流场分布、压力损失等信息,所得结果对柴油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燃烧工质和冷却液共同作用下缸盖的温度分布,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对某柴油机缸盖进行温度场分析.首先利用AVL-Fire对缸内工作过程和水套进行CFD分析,得到气缸和水套壁面的热边界条件,然后把热边界条件映射到有限元网格,通过有限元分析算出缸盖温度场.结果表明,缸盖最高温度远低于材料许可温度,其温度分布合理地阐释了缸盖的“热”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6.
双体飞轮-周向弹簧型扭振减振器弹性特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振华  陈涛 《汽车工程》2006,28(1):73-77
基于某轿车动力传动系扭振特性计算,分析了双体飞轮周向弹簧(DMF-CS)型扭振减振器弹性特性对系统扭振特性的影响,据此探讨了该类减振器弹性特性的设计原则;建立了其弹性特性的解析表达式,并就弧形螺旋弹簧设计进行了讨论;总结了弹性机构结构设计要点,包括弹性元件布置方案的确定、弧形螺旋弹簧磨损问题的解决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基于试验数据的高速电磁阀建模及动态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电磁阀的响应特性对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喷油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为了更合理和准确地预测高速电磁阀的电磁特性,基于高速电磁阀理论分析,进行了大量不同驱动电流强度和气隙情况下的电磁力试验,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合高速电磁阀的工作原理,应用Amesim软件建立高速电磁阀一维仿真模型,并研究分析了驱动电流、阀芯弹簧预紧力和刚度对高速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基于试验数据的高速电磁阀建模方式为其动态响应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它能快速、准确得到高速电磁阀各参数对其响应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合理有效的CAE技术实现了气缸盖温度场的准确预测,采用多软件、多场耦合技术,并结合多次迭代分析方法确保温度场预测准确可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性能仿真计算(AVL-Boost软件)与水循环试验分析可获得气缸盖流场仿真边界条件,基于流场仿真分析(AVL-Fire软件)可获得气缸盖温度场仿真边界条件,基于流固耦合分析(Abaqus软件)可获得气缸盖温度场,多次迭代计算获得的温度场经试验分析验证了预测流程的合理性,为物理样机温度场的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并联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的扭振特性,开展了扭转减振器的结构及仿真分析研究。对并联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现有扭转减振器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弧形弹簧式从动盘扭转减振器;针对某款车型建立 8 自由度集中质量模型,采用 AMESim 仿真软件搭建仿真模型;通过对离合器从动盘扭转减振器、双质量飞轮和弧形弹簧式从动盘扭转减振器 3 种不同结构减振器的扭振特性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了它们在典型工况下的扭振特性,并对扭转刚度和迟滞力矩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弧形弹簧式从动盘扭转减振器能保证较短的发动机启动时间,且拥有较好的减振特性;在混合驱动行驶工况下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效果与扭转刚度及迟滞力矩的大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UG软件建立了液压平板车模型,应用ADAMS动力学软件对液压平板车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典型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为液压平板车的产品性能评估和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