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对汽车灯具内部起雾的原理、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从整车厂的角度,梳理汽车灯具雾气问题在产品开发阶段的关注内容,提出应对措施,为解决车灯雾气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用户对汽车车灯冷凝起雾方面的期望越来越高,这使得起雾问题在汽车车灯的设计和开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汽车车灯中的冷凝起雾是一个具有科学挑战性的课题,它受到物理原理的限制。传统的灯具气流系统既能将水分带进来,又能将水分带出去。因此,它的作用只是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机会去消除已产生的雾气,而并不能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避免结雾和消雾。本文提出一个不同于传统气流法的新方案,它将有机会解决灯具在全天候条件下的起雾问题。这个想法得到基本物理原理的支持,文中给出了一些概念样本和实验结果,最后对这个方案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例对车灯内部起雾原理、雾气形成条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车灯起雾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作为汽车的眼睛,伴随着汽车造型日新月异的变化,灯具也日益受到重视.灯具进水、起雾不仅影响灯泡寿命和外观,还严重影响照明和灯内电路安全.灯具进水属于质量问题,可以避免并且不允许发生;起雾属正常自然现象,并不意味着灯具进水,能在规定时间消散是允许的,因此进水、起雾应分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问题反馈 市场反馈前照灯内部起雾,长时间不能消散,影响车辆行驶,故障现象如图1所示。 技术核实 将市场故障件及其故障现象反馈前照灯生产供应商,供方按国家标准进行淋雨试验,试验后无雾气,符合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汽车灯具雾气形成的物理要素,结合量产车灯设计时因造型产生的雾气问题及解决方法,从灯具造型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了灯具设计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雾气问题的造型特征以及工程设计时优化雾气问题的方法;对于灯具造型设计在解决雾气问题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在汽车外饰灯具开发前期,减少汽车使用过程中灯具内部雾气的形成,文章分析了车灯内部集水的2种现象及成因,介绍了雾气形成机理,结合雾气形成模拟实验,验证了车灯内部热场分布和水汽含量是车灯雾气产生的主要因素。指出通过在设计中平衡热场分布和减少水汽含量以及前期识别和预防,可以有效减少雾气形成,降低车灯成本,减少客户抱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某后组合灯雾气问题的研究与分析,结合用户使用习惯及使用环境,进行冬季道路对比试验,验证了整改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改善了该灯具的雾气问题。  相似文献   

9.
汽车前照灯配光镜内表面起雾问题是一个影响汽车照明和外观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车灯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为解决汽车前照灯配光镜内表面起雾而被客户误认为是进水的问题,本文通过水雾与水汽的形成机理,从前照灯温度场、气体流动场、材料特性等角度探讨前照灯雾气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车灯雾气的问题日益复杂和严苛。干燥剂能够显著降低起雾的风险,但其使用寿命有限。本文针对一种可循环式干燥剂产品,结合整车实际应用,对比了不同剂量的干燥剂安装到整灯内的吸湿效果,并对干燥剂在实车上受外部环境影响下的长期吸湿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立平 《驾驶园》2011,(12):66-66
近来不少驾车人在开车时都会遇到车窗的玻璃被雾气遮盖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到视线,还不利于安全行车。怎样才能解决这种情况呢?让前车窗起雾的原因起雾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湿度过高,一个是温度过低,两者缺一不可。原因一:在空气湿度一定的情况下,车窗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就会  相似文献   

12.
汽车灯具是汽车上重要的安全部件,是驾驶员获得夜间照明和信号交互的重要保证。以HFC0010车型前大灯为例,论述乘用车前大灯的正向防雾设计和验证方法,利用ANSYS三维软件的辅助计算,模拟前大灯内部的空气流动及温度分布。对透气孔在前大灯上的位置进行合理布置,使其满足灯具散热及空气流通的要求,同时对灯具内部结构的设计优化,完善灯具内部空气流通,降低雾气形成的风险。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车的试验验证,确立了汽车灯具的防雾设计流程及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半封闭式前照灯内部的水蒸气遇冷会在配光镜内表面形成珠状凝结,影响前照灯外观和照明效果。文中利用数直仿真手段对前照灯进行腔内温度分析和腔内流场分析,仿真结果与售后失效及物理实验一致。对前照灯内部雾气凝结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凝结产生的必要条件,为前照灯起雾的改进措施制定提供系统性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阐述前照灯起雾的原因及分析,从改善防水透气孔结构、灯具面罩内表面增加防雾涂料、灯内使用干燥剂和改善装配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汽车车灯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车灯内部的流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的相互耦合,会引起一系列的物态变化,最常见的就是车灯起雾现象。文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予以降低雾气对于汽车车灯照明功能和信号功能的影响,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和客户体验。  相似文献   

16.
汽车前照灯起雾一直以来是行业里的难题,尤其在中国市场,用户对于起雾现象接受程度不高,极容易被客户理解成车灯进水,导致引发售后抱怨及售后索赔。当使用环境较为苛刻、车灯起雾面积过大的话也会一定程度引起光分布的改变,使得远近光有效亮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性。本文从原理角度分析了汽车前照灯的起雾机理,并且通过对试验测量的整灯内的温度分布及在温湿度试验箱做的各车型车灯起雾状态分析,提出整体优化框架及四种可行措施、并进行了对比试验,为各大主机厂提供了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世界汽车》2010,(11):130-131
<正>Q:编辑老师,这段时间杭州一直秋雨连绵,下雨时我总会遇到车窗玻璃结雾的现象,请问如何去除玻璃上的雾气?(杭州读者:刘广福)A:车窗玻璃上结雾主要是因为温度过低同时湿度过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LED作为第4代照明产品凭借节能环保的优势逐渐应用于汽车照明领域,然而,随之而来发现LED汽车灯具起雾现象普遍存在,既影响了车灯的照明效果又影响车灯的使用寿命,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出行安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湿度传感器、加热片和纳米涂层的双重防雾设计装置,尽可能地减少灯内的水分,保证车灯使用寿命。该装置结构明显提高LED汽车灯具的防雾能力,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驾驶园》2015,(12)
<正>相信很多车友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好好的没风没雨没起雾、后方来车给你开大灯远灯前雾灯。但有时别怪人家,有些人甚至以为仪表板上的蓝色远灯图案亮起,才代表车辆真的有开大灯。事实上,驾驶车辆不论灯具太亮、照射面太高、开了没必要的灯、远灯当近光灯又或者是根本没开灯,都是危险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目前驾驶人们普遍认定的灯具使用规范吧!大灯:灯具的核心就是大灯,基本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带有阀结构的集除雾、透气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红外可逆吸雾膜组件。在实验室模拟的常温/高温高湿、低温高湿、长时间停车等各种严苛工况下,其都表现出较强的防雾除雾能力;同时上车实验再次验证了其出色的"防湿泄湿"性能。与目前常规除雾措施相比,吸雾膜组件可单独使用,快速解决灯内起雾问题,且吸湿速度快,持续吸湿量高,能简化灯具结构设计及制造工序,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同时降低返修率和客户投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