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管状扭力梁横梁的选材主要可分为两类:高强度复相钢和热成形钢。文章针对某一车型开发要求,分别以超高强复相钢CP800和热成形钢22MnB5为原材料,研究不同工艺路线下扭力梁横梁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2MnB5材料横梁拥有更高的强度和表面硬度,横梁本体具有更高的疲劳强度,但焊接后焊缝热影响区软化严重,容易引起失效开裂;而CP800材料横梁有更稳定的焊缝硬度分布,同时兼具较高的强度、硬度,因而拥有更优良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2.
Mn—B系空冷贝氏体钢转变动力学及组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连续空冷冷却速度、等温温度对新型中高碳Mn-B系贝氏体钢组织的影响规律,测试了其连续空冷及等温转变(CCT及TTT)整体动力学曲线。与TTT曲线相比,CCT高温珠光体转变曲线明显右移,而中温贝氏体转变及低温马氏体转变曲线位置几乎不变。此外,观察了不同冷却系条件及等温温度下,试验合金的金相组织。结果表明,试验合金具有优良的淬透性,在空冷条件下可获得贝氏体和马氏体复相组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回火温度、冲角、粒子尺雨、冲速对Si-Mn-Mo系低碳贝氏体钢抗冲能力的影响以及固体粒子冲击下该钢的冲蚀行为,。660℃回火后抗冲蚀能量最佳、表现出贝氏体铁素体板条束变形、分层、分片滑移的冲蚀行为。低温回火时冲蚀面亚表层有裂纹萌生和扩展。粒状贝氏体钢的抗冲蚀能力优于调质于及淬火45钢。  相似文献   

4.
热轧带状组织对热镀锌双相钢(DP600)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热轧制度、热模拟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带状组织对热镀锌双相钢(DP600)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热轧带状组织对双相钢断口形貌、金相组织和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带状组织使冷轧断口韧窝呈带状分布,冷轧双相钢组织中马氏体亦呈带状分布,钢的伸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空冷贝氏体钢在重型汽车前轴上的应用研究,探讨了影响强度与韧度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准贝氏体钢应用于超高强度抽油杆生产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和矿场试验,表明准贝氏体钢完全可以代替现用的抽油杆用钢,选用此钢制造抽油杆可以不需进行调质处理,生产工艺简单,而且大大节约能耗,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铲齿多元低合金耐磨铸钢的化学成分、组织性能和热处理工艺,确定了铲齿用多元低合金耐磨铸钢的化学成分范围.经过试验证明这种钢经局部淬火后,铲尖工作部位可获得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组织,具有较高的硬度、足够的冲击韧度和优良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8.
Si-Mn系TRIP钢FLD及断裂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IP钢在两相区760℃退火,在贝氏体区400℃等温处理!根据GB 15825.8-1995对试样进行FLD试验,并利用扫描电镜进行断裂机理分析。试验表明,该TRIP钢的FLD0可达27.2%,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应变时等轴状铁素体(F)先被拉伸变形,在F晶粒中及其边界产生微孔洞,孔洞聚集长大形成裂纹,裂纹碰到硬质相贝氏体(B)时沿其边缘扩展,遇到残余奥氏体(RA)时,发生TRIP效应释放应力导致裂纹转向。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履带板失效方式,介绍了常用的履带板材料,通过矿山用钻机重型履带板的研制,认为采用硅锰系铸造贝氏体钢制造的履带板具有屈服强度高、耐磨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应变速率对钢板变形行为的影响,是为了找到一种具有最佳微观组织的钢,并将其应用于汽车防撞类零部件,例如汽车的前端梁。与具有相同静态屈服强度的其他钢种相比,双相钢在动态变形过程中能吸收更多的能量。双相钢中奥氏体相体积分数的增加会破坏其动态变形性能。碰撞试验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也同样表明了双相钢具有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恒应力方法对比研究了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和传统冷轧2种不同工艺生产的1 500 MPa级热成形钢的氢致延迟开裂(HIDC)行为,结果显示CSP工艺生产的热成形钢具有较高的门槛应力值。扫描电镜(SEM)断口分析显示在不同充氢条件下两种钢的断裂机制表现为沿晶+准解理混合特征。使用氢渗透方法测量两种钢的扩散动力学参数,发现WHF1500-CSP钢具有较低的氢扩散系数和较高的氢陷阱密度。透射电镜下观察了2种钢析出相,发现WHF1500-CSP中的析出相更为细小和弥散。分析和讨论了WHF1500-CSP中析出相对氢扩散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对延迟开裂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3种SiCp/ZL109复合材料及其基体合金在干滑动摩擦条件下的磨损性能,分析了不同载荷下复合材料与基体合金磨损率差别变化的原因,并就增强颗粒大小和体积分数对复全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首钢生产线条件,采用C、Si、Mn合金体系开发低屈强比980 MPa级冷轧双相钢,并对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及退火过程中合金扩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双相钢屈强比可低至0.5及以下,80 mm标距延伸率达到16%。开发钢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与(34±2)%的马奥相组成。相变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加热温度为760℃或800℃,该钢种在快冷前奥氏体含量趋于一致,由此可知工业生产中双相钢的性能对退火温度波动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高聚物注浆材料的吸水特性及温度变化对材料体积的影响,量测了不同密度的高聚物试样的吸水率,测试了干燥试样在-40~40℃温度范围内的体积变化及饱水试样在-40℃时的体积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的吸水率及吸水后的体积变化率均随材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温度变化时,干燥试样的体积变化符合热胀冷缩的规律,并且高温时体积的增大比较明显;浸水饱和试样在温度降至-40℃时体积仍然收缩,但体积收缩率明显小于干燥试样的收缩率。研究成果将对高聚物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强度转向节臂用贝氏体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力学性能和弯曲疲劳性能的测定,证实了新开发的微合金贝氏体非调质钢单向弯曲疲劳性能高于调质处理的42CrMoA钢200N/mm^2以上。可以满足设计强度不断提高的商用车转向节臂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8620RH钢是一种美国牌号的钢材,相当于我国的20CrNiMo钢材,由于它是一种新钢材,其齿轮毛坯在做预备热处理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正火工艺进行处理,则金相组织中有游离珠光体、板状珠光体、粒状贝氏体等混晶存在,硬度不均匀。导致零件切削加工困难,其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且渗碳后的变形无规律。因此,对8620RH钢的预备热处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连续退火中淬火过程的实验室模拟,探讨了连续退火工艺(保温温度、淬火温度和过时效温度)对980MPa冷轧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淬条件下,钢中只需加少量的合金元素就可获得980MPa的马氏体钢和高屈服型的双相钢,大大降低超高强度钢板的冷轧轧制抗力;若要获得很低屈强比的低屈服型双相钢,采用高速喷气冷却的方式较好,此时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要高于水淬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不同体积分数钢纤维掺量,研究其对混凝土试件抗压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真空电镜扫描图像,分析钢纤维与水泥基体相互黏结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相对普通混凝土具备更为良好的抗压性能,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对混凝土试样本身产生了促进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40MnBH钢锻件淬火质量问题(淬水开裂、淬油硬度低)和本田支架调质后心部硬度低的问题,进行了水溶性介质、改性油淬火试验研究,并在本田支架热处理中予以应用。详细叙述了采用多种淬火介质进行本田支架淬火试验过程;及采用多种浓度今禹8-20水溶性淬火介质,对不同淬透性40MnBH钢的淬硬试验、淬裂试样试验、机械性能试验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对Nb、Ti含量变化对其碳氮化物析出的影响规律进行计算,确定了1 800 MPa热成形钢的成分。对该热成形钢的平衡相图、主要析出相的析出温度、特定相中元素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析出相的长大行为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该材料的主要相组成和相变特征基础数据。对微合金1 800 MPa热成形钢的力学性能和三点弯曲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热成形钢淬火后的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细小的马氏体块(Block)是1 800 MPa热成形钢具有高强韧性的主要原因。最后采用充氢+慢拉伸的方法检测了热成形钢的延迟断裂敏感性,表明在充氢时间小于2 h的条件下,热成形钢具有优异的延迟断裂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