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6月25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代表铁路总公司党组宣布命名决定,并与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共同为"复兴号"揭幕,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内有关研究机构、中车等相关企业及铁路职工代表200余人参加。26日,两列"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  相似文献   

2.
<正>6月26日,两列"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率先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的成功开行,标志着我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特别是高速动车组已经走在世界先进行列。G123次和G124次列车在不知不觉中启动,快速驶离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车内几乎感觉不到噪音和晃动。仅用3 min多,时速就达到了300 km。坐在平稳的G123  相似文献   

3.
正6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公司、中车集团所属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团队共同研发的时速250 km"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于4月2日通过了设计方案评审,标志着时速250 km"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研制不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动车组,是铁路总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全国铁路将于9月21日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届时,7对"复兴号"动车组将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 km时速运营,我国将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此外,2017年8月21日起,除京沪高铁之外,还在京津冀地区安排开行22.5对"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高速动车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和中车四方股份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该车有"CR400AF"和"CR400BF"2种型号,"CR"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英文缩写,也是指覆盖不同速度等级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系列化产品平台。型号中的"400"为速度等级代码,代表该型动车组试验速度可达400 km/h  相似文献   

6.
正6月11日,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考察团一行5人乘坐往返京津间的高铁列车,考察"复兴号"动车组服务设施情况。大家对中国高铁设施与服务给予高度赞许。考察团从北京南站登上开往天津站的C2033次列车,参观了一等座和商务座的设施和服务,再从天津站乘坐"复兴号"动车组返程。途中,他们认真听取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的介绍,对"复兴号"媒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车集团所属企业,以及各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团队共同研发的时速250 km"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于4月2日通过设计方案评审。这标志着时速250 km"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取得新进展。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研制不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动车组,是总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在建设交通强国中当好先行  相似文献   

8.
<正>7月27日上午,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驶出北京南站,在京沪高铁开展时速350 km的体验运营。同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中铁总)发布消息称,预计在今年9月京沪高铁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后,将组织"复兴号"按时速350 km正式上线运营。权威消息称,初期京沪高铁"复兴号"数量为7对。届时,京沪高铁全程运行时间约为4.5 h。7月27日,"复兴号"时速350 km体验运营,共有300余人参加体验。此次列车是今天早上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技术牵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于2017年6月26日上午在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同时首发。从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历时5h45min,经停天津南站、德州东站、济南西站等10个车站。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6月26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2017年7月15日,两列"复兴号"动车组在郑徐高铁上分别以420km的时速"亲密交会",1s间飞驶117m,成功完成世界最高速的动车组交会试验。其中,CR400AF型"复  相似文献   

11.
<正>9月21日,中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以350 km时速开跑。京沪之间全程运行时间在4个半小时左右。中国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了新的标杆。"复兴号"构建了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先进科学的技术标准体系,涵盖了动车组基础通用、车体、走行装置、司机  相似文献   

12.
正全国铁路将于9月21日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在部分线路增开客货列车。届时,"复兴号"动车组将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km时速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复兴号"是按照时速350km运营研发制造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集成了大量现代高新技术,其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以及节能环保等性能有较大提升。今年7月,"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开展了时速350km实车、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1月5日0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17辆超长版350 km/h复兴号将首次亮相京沪高铁。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研制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牵引动力方式的复兴号动车组,是铁路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奋斗目标的具体行动,是推动铁路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领先世界、深化复兴号品牌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人民群众旅行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  相似文献   

14.
正1引言2018年,中国高铁又走出"一大步"。从引进外国先进高速动车组技术的"和谐号",到拥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中国高铁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的华丽转身。作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中国铁路,在物资采购管理方面也已驶入智能快车道。2以"互联网"思维,挖掘物资采购优势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月3日,国家铁路局向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股份”)和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客”),颁发了时速350 km中国标准动车组的“型号合格证”和“制造许可证”.这标志着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具备了大规模生产条件和上线商业运营资格.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中国铁路总公司命名为“复兴号”,6月26日,“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中国高铁动车技术迎来了自主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正>据悉,京张高铁将于2019年12月底开通,届时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将投入运营。京张高铁采用的智能型动车组是以"复兴号"动车组为基础,按照"平赛结合"的理念来设计,即包含标准配置和奥运配置2种。标准配置是在现行"复兴号"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模块,以更好适应山区、高寒地区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铁路开启智能高铁新篇章从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建成运营,到率先建成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高、运用场景最丰富的高铁网,再到2017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 km商业运营,中国铁路竖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新标杆。  相似文献   

18.
2022年1月6日,京张高铁北京冬奥专列正式上线运行,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瑞雪迎春”担当首发任务。北京冬奥列车是依托京张高铁智能"复兴号"运营经验和先进技术,专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的,具有智能、绿色、人文的重要特点。时速350 km全自动运行的奥运版“复兴号”列车,实现了发车、运行、停车和车门开闭全自动化,运行状态自感知,各类故障精准预测;同时还有引人瞩目的“瑞雪迎春”涂装、智能媒体客室、高铁移动主题邮局、无障碍设施应用、人性化客舱设计、信息交互和灯光调节智能化、“雪之梦”多语言服务,以及世界上首个时速350 km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  相似文献   

19.
正从2008年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到率先建成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高、运用场景最丰富的高铁网,再到2017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 km商业运营,中国铁路竖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新标杆。2016年4月,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BIM等先进技术,通过信息的全面感知、安全传输、融合处理和科学决策,实现"旅客智能出行,铁路智能运输,软硬件相得益彰"的京张高铁开工建设,中国铁路开启智能高铁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正为提高既有线铁路运输服务品质和使用效率,利用既有线的运输资源和既有机车、客车的检修资源,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统筹和指导下,中国中车研制了CR200J型动车组。CR200J型动车组,是复兴号品牌战略中时速160 km的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其车身为国槐绿,因此被誉为"绿巨人"。"绿巨人"采用流线型外形,适用于所有普速电气化铁路,其动力集中在列车头部或尾端,内部服务设施设备与既有动车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