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的优秀领导人,中国科学学等领域的奠基人,中国软科学、循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原副主席冯之浚同志,因病于2017年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冯之浚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冯之浚,回族,北京市人,1937年4月出生。1958年至1962年在上海铁道学院建筑工程系学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的优秀领导人,中国科学学等领域的奠基人,中国软科学、循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冯之浚同志,因病于2017年2月20日18时1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冯之浚同志1937年4月出生于北京。1958年至1962年在上海铁道学院(现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相似文献   

3.
2015年5月17日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但对于原上海铁道大学(含上海铁道学院、上海铁道医学院及其前身)的广大校友来说,却是一个让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1300多位校友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目标——共叙母校情,同圆中国梦,从全国各地返回母校,参加“2015年度原上海铁道大学校友返校日”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经向同济大学领导申报同意,同济大学校友总会铁道大学校友分会将于2015年5月18日正式成立。这是我们原上海铁道大学、上海铁道学院、上海铁道医学院广大师生及全体校友值得庆幸的一件大事。自2014年年初开始,同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简称同济老科协)第五届新的理事会,即把筹备成立同济大学校友总会铁道大学校友分会列为新年度工作的一项重要议程,并立即开展工作。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现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即将迎来召开成立大会的喜庆日子。  相似文献   

5.
正1980年初,上海市科委、市科协在科学会堂举办了为期近三个月的科技系统领导干部研究班。研究班以“解放思想”为主题,由时任市科委副主任的周克主持,请了30多位学者做了40多场启发思想、开拓思路的报告,让参加学习的科研所所长及书记们大开眼界。这些科研所领导干部大多成了科研系统大胆探索科研体制改革、实行科学管理的带头人。因而这期研究班被称为科技系统的“黄浦军校”。而这30多位“教官”中,就有来自上海铁道学院的冯之浚、张念椿、孙章等教师。  相似文献   

6.
<正>兹定于2015年5月17日(星期日)在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原上海铁道大学校址)举办2015年铁大校友分会"校友返校日"活动,热忱欢迎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含原上海铁道学院、上海铁道医学院及其前身)学习或工作过  相似文献   

7.
正三个月前我还去北京看过冯老师,见到他时,他还是那样精神爽朗、谈笑风生、风趣幽默,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突然听说他走了,对我来说是太震惊了。我一夜未睡,回想我和老领导冯老相处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回想当年在上海铁道学院管理科学研究所工作的日子,那时我是冯老的秘书,他总是很早很早就自己提着特大号热水瓶到研究室投入工作,晚上也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作家三毛曾经写过:“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梦一个梦,一颗啊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那是我心里一亩田一亩田,那是我心里一个不醒梦。”今天惊悉冯之浚先生于2017年2月20日不幸辞世,校友们甚是感伤和怀念。孙章长辈说:“冯老师走得突然,太可惜了。  相似文献   

9.
正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1971年,国家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以及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迁往江西。1978年,与上海铁道学院各自继续办学。学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9(1):I0004-I0004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 天高云淡,丹桂飘香。我们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同济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遍布海内外的20余万校友、备界人士和朋友郑重宣告:2007年5月20日,是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热诚期待各界宾朋和校友,届时与同济全体师生员工,共襄盛举! 百年同济,百年辉煌。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在上海创办“同济德文医学堂”;1923年,学校更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学校发展为“国立同济大学”,乃树一里程碑。1937年抗战爆发,八年之中,六次迁校,千山万水,弦诵不绝,又谱写了文化抗战的诗篇。至新中国成立,同济已发展成拥有理、工、医、文、法五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海内外声誉卓著。1952年院系调整,成为其时国内土木、建筑学科最为强盛的大学。改革开放伊始,学校提出了“两个转变”的战略构想,形成了对德文化交流的窗口和多学科并进的建设局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与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上海铁道大学(原上海铁道学院、上海铁道医学院)实现并校融合,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管理,同济大学在中国高校布局调整中形成了特有的“同济模式”。同时,学校又先后进入“211工程”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设行列,实现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同济大学不断向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一流现代大学迈进。 古昔为学有大道,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又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同济大学百年历史,铸就了自己的精神品格:或曰“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或曰“同心砥砺,同窗求索,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济愚扶弱,济世兴邦,为富国强民而育人”;或曰“同舟共济,自强不息”。表述不一,精髓不变,这就是同济精神。正是宏大理想的召唤与漫漫长路的吸引,同济有决心有力量向巍巍的大学顶峰迈进! 百年校庆,是同济发展历史长河中的难得机遇,是同济走向新里程的又一个起点,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一次重要契机,是同济提升实力、升华品牌的全面积聚。我们将本着“隆重热烈、规模适度、注重实效、办出特色”的原则总结百年同济的精神文脉,挖掘百年同济的历史积淀,展望未来发展愿景,为各界朋友、广大校友演奏一部雄浑的交响诗。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启动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包括文物征集、修史建馆、宣传出版、学术论坛、庆典大会、募集资金等,我们热诚期待和欢迎大家关心、支持和参与我们的百年校庆。四海同集,济济翔翔!  相似文献   

11.
变频调速系统的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在调速传动系统中日益广泛地采用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早为人们所熟悉。但是,这样普通的电动机由静止变频器供电,一定会出现许多新的需要人们深入探索的特点。因此,本刊特约上海铁道学院减英杰老师撰写了本讲座,分期连载。向大家介绍变频调速系统中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稳态谐波性能、低频转矩脉动和变频运行原理,给出计算方法,还阐述了电动机参数选择的特点。供有关人员学习参考。本文内容曾在上海铁道学院有关研究生班讲授。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2月25日,同济大学铁道校友会成立大会在沪西校区举办。原铁道部副部长王兆成校友、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应邀出席,百余位原上海铁道大学毕业的校友参加了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铁道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祁学  相似文献   

13.
检修工艺规定:齿轮与轴的配合面应均匀接触,接触面积不小于70%,齿轮的装入量应为1.40~1.65mm。以往检查接触面积均用红铅油,这种方法不是很准确、很科学的。用接触电阻来表示接触面积的大小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根据铁道部文件精神,我们用上海铁道学院研制的TZ型接触电阻检测仪对小齿轮与轴的接触电阻进行了测量,同时也对其装入量进  相似文献   

14.
信息动态     
三个月前我还去北京看过冯老师,见到他时,他还是那样精神爽朗、谈笑风生、风趣幽默,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突然听说他走了,对我来说是太震惊了.我一夜未睡,回想我和老领导冯老相处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回想当年在上海铁道学院管理科学研究所工作的日子,那时我是冯老的秘书,他总是很早很早就自己提着特大号热水瓶到研究室投入工作,晚上也常常在那里研究撰写到深夜,家里三代五口人住家属院第11幢小房子,生活很艰苦.冯老不仅学问大,还多才多艺,是个很有趣的人,他拉小提琴的声音仿佛又回旋在耳边.  相似文献   

15.
正我和冯之浚先生相识于1979年初夏。当时我工作的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受《自然辩证法杂志》委托,举办全国科技史学术讨论会。之浚和上海学者夏禹龙、刘吉、张念椿结伴参加了这次会议。我们由于理念相同,一见如故,开始了近40年的友谊。后来,他们四位学者合作,形成了我国较早的“学术工作室”;他们启用头脑风暴法、互补方法,成为各科学报刊的高产者,成为科学学界广为传诵的“四条汉子”  相似文献   

16.
两种检測仪     
最近,上海铁道学院研制了TZ型接触电阻检测仪和TY型牵引电机绝缘检测仪。几年来,经过大量试验及几次改型,1981年将一批仪器发送全国八个铁路局的机务段及煤矿、发电厂等单位试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又由上海市计量管理局上海市电子设备工业公司中心试验站对这两种仪器的精度、高温试验等项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1981年11月两种检测仪都通过了铁道部主持的部级鉴定,现已由上海铁道学院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7.
《铁道知识》2010,(2):84-85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坐落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英雄城南昌。1971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迁往江西,  相似文献   

18.
建设号内燃机车 50年代末.随着世界铁路内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铁路运输的迅猛发展.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即北京二七机车工厂,简称二七厂)的领导萌发了制造内燃机车的想法.工程技术人员在厂长的领导下多方搜集有关资料,并从集宁借调来一台匈牙利进口的NDI型机车作试制样机。与此同时.工厂还成立了内燃机车办公室,统筹试制工作。唐山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和北京工业学院的师生们也闻讯赶来协助解体、测绘。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于1990年11月29日至30日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会议由总公司唐曾妍高级工程师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十三个工厂、研究所与机务段等二十一名代表。总公司聘请了上海铁道学院刘韵匀教授、永济电机厂王仁山总工程师、株洲电力机车工厂桂林芳副总工程师、成都铁路局马角坝电力机务段何步昌总工程师、郑洲铁路局机务处内电科黄振文高级工程师担任该三项成果的主审人,  相似文献   

20.
铁道部科技司、机务局、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于1989年9月24日至25日在株洲召开“300kW交—直—交传动系统地面试验研究”部级鉴定会议。部科技司聘请了八位部内外专家承担该项目的主审人被聘请的部外专家有东北工学院佟纯厚教授、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吴健雄高级工程师、上海电机厂吴金山高级工程师部内专家有上海铁道学院邵丙衡教授、东南交通大学连级三教授、北方交通大学王立文教授、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王享祥副研究员、株洲电力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