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一带一路"战略、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面临的三大战略机遇。这三大战略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应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促进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开放发展;借助国家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机遇,促进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合作发展;借助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机遇,促进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创新发展。战略机遇与实际问题并存,结合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强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加快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为推动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促进广东自贸区与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打造华南地区航运业发展新常态,11月5日下午,由我校与广州航运交易所、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共同组建的泛珠国际航运创新研究院的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顺利举行。参加活动的有广州港务局、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广州航运交易所以及我校党委书记王舒平、副院长袁炎清及相关部门领导、教授和相关港航企业的代表等。活动仪式上,王舒平书记代表学校为泛珠国际航运创新研究院揭牌并致辞,袁炎清副院长在王舒平书记等领导见证下进行签约。  相似文献   

3.
正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促进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近日,南沙区政府、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和广州航运交易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金融支持南沙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四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签约各方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建  相似文献   

4.
高效便捷的集疏运体系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积极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广州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和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动广州低碳智网型航运中心的发展,建设更加高效环保的集疏运体系,对服务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发展及完善对策进行了研究。首先,剖析了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发展现状;接着,通过与国内外著名国际航运中心对比,分析了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国内外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的相应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在对广州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体系配流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州虽然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集疏运条件,但存在珠三角水网优势发挥不够充 分等问题,因此广州需要对标国内外著名航运中心,充分吸取外地经验,致力于打造“升级版”港口集疏运体系,如实施珠江流域战略等。  相似文献   

6.
正由我校与广州市委政研室、市社科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课题《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策略及路径研究》获2015年度广东发展研究奖二等奖。课题研究内容多次获省市领导批示,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用的决策依据和参考。广东发展研究奖获奖成果是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正确研究和反映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正>11月19日,广州国际航运仲裁院、广州市贸促会南沙自贸区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今后南沙地区有关航运方面的纠纷事件,有了专业的机构解决了。其实,早在今年4月的"组建广州国际航运仲裁院专家论证会"上,广州仲裁委员会主任陈忠谦就表示:"国际航运中心不是只看港口和吞吐  相似文献   

8.
<正>据悉,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需1000亿元,疏浚广州港主航道需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并加大港务用地保障。据建设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将力争在2016年开建,总投资19亿元,拟引进多方经营主体,目前正在招标。根据《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计划"),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将力争2016年开建,总投资19亿  相似文献   

9.
航运协同中心机制创新改革,是广州航海学院创新强校工程的重中之重,对学院建设以及广东省航运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紧密结合广州航海学院实际,在大力推进创新强校工程的大背景下,从航运协同中心机制创新改革的优势、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总体构想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广州港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广州港发展物流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阐述了广州港发展物流的战略定位、功能设计和空间布局,提出了广州港发展物流的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物流园区整合战略、全程物流链构建战略、港区特色业务战略、竞争合作共赢战略、物流企业形象战略.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再上新台阶,广州港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航运枢纽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建设广州自由贸易港,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水上观光特色旅游品牌。这期,小编特意整理了其中重点,帮助大家更好更快理解,快来看看吧。确立目标建设广州自由贸易港到2020年,完成港航相关项目投资1000亿元,新增港口通过能力30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500万标箱;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5亿吨,集装箱占比力争达60%;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2500万标箱,集装箱航线达到250条,其中国际班轮航线120条,力争每年新增1至2条欧美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国际排名力争提  相似文献   

12.
航运业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将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产业集群理论运用于航运产业,提出了航运产业集群的概念模型,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的航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对纽约、伦敦、鹿特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等世界著名航运中心的航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的应用研究。基于实证的研究结果表明,航运产业集群竞争力是衡量国际航运中心服务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航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十分有效,关联度的大小反映了竞争力程度,对促进国际航运中心服务环境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上货物运输的权利转让制度关系到运输方和货方等各方的基本利益,权利主体、内涵、转让程序和效力等构成其主要内容。《鹿特丹规则》采取权利义务转让同步为一般,"异步转让"为补充的原则,继承和发展了以往国际货物运输公约,探索、完善海上货物运输的权利转让制度,对未来国际航运业、金融业等经营活动产生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江苏内河航面临的对外开放、沿江开发、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等三大机遇,提出要抓紧航运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沿江经济带,正确处理好江苏沿江港与上海港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国发19号文发布之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快速推进阶段,港口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航运要素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口岸服务功能明显加强,航运发展环境逐渐完善。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进展如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成为全球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突破方向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为此,在研究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及内涵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我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广州正聚焦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高水平建设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枢纽,深化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对接这一发展思路,白云区将加强建设航空、交通、科技创新三大枢纽,为集聚高端要素、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提供强有力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现状 自上海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以来,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5)》,2015年上海在全球十大国际航运中心中位列第六。 一是港口作业量发展。2015年上海港累计完成吞吐量71739.64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654.68万标  相似文献   

18.
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十五"期仅上海港和长江南京以下沿江港口就建成了9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2亿吨,其中建成专业化集装箱泊位32个,新增通过能力1 000万TEU.特别值得骄傲的是,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性起步工程,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用3年时间就优质高效地建成了5个集装箱泊位和东海大桥、芦潮物流园区,并顺利实现了开港运行.此前,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相继完成,使长江口航道水深由7米增深至10米,三期工程即将开工,预计2009年达到12.5米水深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将达到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最近公布了15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下称《意见》),进一步指导和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通过对《意见》的学习,笔者认为该《意见》对多项长期困扰上海航运中心发展的政策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