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研究可变进气系统对LJ465Q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利用仿真软件GT-Power建立该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并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经对比,试验值与仿真值吻合。在此基础上分析进气总管与进气歧管的不同管长方案对该发动机进气外特性、功率等的影响,提出一种发动机可变长度进气系统的研究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进气可变滚流系统应用于缸内直喷汽油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缸内直喷(GDI)汽油机三维数值模型,在分析原机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引入了可变进气滚流系统(VITS)。首先采用稳态CFD方法对两种方案进行了分析,进气可变滚流系统工作时气门最大升程的流量系数降低56%,滚流比提高221%。然后对该发动机进气、压缩和油气混合过程进行了瞬态CFD分析,结果显示,可变进气滚流系统工作时,在缸内能形成更规则的大尺度漩涡,与原机相比燃油蒸发速度更快,混合气均匀性更好,适用于GDI发动机均质燃烧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进气波动效应,尽量满足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所需的进气量,从而达到改善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目的,可变进气歧管技术应运而生。主流的可变进气歧管技术是通过改变进气歧管长度或进气歧管截面面积来实现的。如图1、图2、图3所示,大众EA888发动机采用的可变进气歧管技术是通过改变进气歧管截面面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刘岩 《汽车维修》2011,(3):17-19
进气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对发动机的进气进行控制,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改变发动机的动力性。为了改善汽油机的性能,先进的进气控制技术逐渐在汽车上得到应用,其中主要包括动力阀控制、谐波增压控制和可变配气相位控制。这些改变了系统的充气效率,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下面对各系统分别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进气系统,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大。因此,汽车厂家在实现可变配气系统方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轿车发动机上常见的VTEC、i-VTEC、VVT-i、VVTL-i、VVT、VVL等字母,表示了这些发动机都采用了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相似文献   

6.
《汽车维修技师》2013,(8):18-20
<正>进气系统采用可变进气歧管技术(VIM),当发动机转速低于4600r/min时,可变进气歧管活动阀门关闭,空气通过较长的进气道进入汽缸,管内进气流具有较大的惯性从而起到惯性增压作用,利于进气歧管中油和气混合。当发动机转速大于4600r/min时,发动机控制模块根据负荷温度等信号给电磁阀接地,使电磁阀打开,空气通过较短的轨道流入汽缸内,降低了进气阻力,使发动机在高转速时获得了较大的功率(如图18所示)。L2B发动机采用独立式点火系统,每个点火线圈都由点火电压电  相似文献   

7.
可变气门相位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WAVE整机性能软件,研究分析了某汽油机的可变进气相位对发动机进气性能的影响.在优化进气相位基础上,分析了采用可变气门相位技术的发动机在6000 r/min(最大功率)和低速1500 r/min两种工况下,不同排气相位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制具有控制涡流副气道的可变涡流进气系统,是用于研究如何控制进气流入气缸的角动量,同时研究这种可变涡流进气系统对直喷式柴油机性能及排放量的影响。 较低的涡流可以减少初始阶段的燃烧量(在整个发动机转速和负荷范围内,这一阶段燃烧,是与NOx徘放量,最大气缸压力和缸内压力升高率有关的)。因此,在高速或部分负荷时,低涡流可提高燃料消耗率并降低NOx排放量。 带有这种可变涡流进气系统的涡轮增压中冷发动机,根据发动机的不同情况,选择最佳涡流强度,可以得到较高的低速扭矩、较高的功率和较好的冷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9.
曲英凯 《汽车维修》2014,(11):10-11
<正>对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要求是使进气尽量充分。可变长度进气歧管系统是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况,采用不同长度的进气管向汽缸内充气,以便能形成进气波动效应,从而提高充气效率及发动机动力性能。那么,什么是进气波动效应呢?当发动机的进气阀开启时,空气将被吸入发动机,所以进气歧管内的空气会快速流向气缸。如果进气阀突然关闭,空气会突然停止流动,并且  相似文献   

10.
一汽花冠装备的3ZZ-FE和1NZ-FE发动机采用了WT-i(VariableValveTiming-intelligent)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W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一种控制进气凸轮轴气门正时的机构,在进气凸轮轴与传动链轮之间装有油压离合装置,让进气门凸轮轴与链轮之间转动的相位差可以改变,通过调整凸轮轴转角对气门正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的排放。这里以3ZZ-FE发动机为例,介绍VV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评委意见VIS可变进气歧管系统,VTCS可变涡流控制系统,VAD可变进气道系统的使用,以及电子控制节气门的安装,有效提高了发动机功率和扭矩,改善了发动机的功率和燃油经济性。一款优秀的车型需要很多方面都出色,但是离开一台优秀的发动机,任何车型都谈不上优秀。几年前,国内的主流家用轿车对于“运动”还懵懂无知的时候,马自达6进入了中国市场。最早进入中国的4  相似文献   

12.
电喷汽油机可变进气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发动机一维气体流动模拟程序,对某电喷汽油机进气系统的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对该汽油机采用的可变进气系统的歧管直径和长度、控制阀开关的切换转速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与原机相比,经优化设计后系统的充气效率最大增加幅值大于11%,且改变了充气效率随转速的变化趋势。分析了配气正时对可变进气系统充气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循环模拟计算在发动机可变进气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发动机的可变进气系统及进、排气循环模拟在可变进气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用循环模拟作为辅助设计手段,与传统的“设计—制作—试验—再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设计成本低,周期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结构也有了变化,如研发人员就为进气歧管设置了可变进气歧管控制系统。采用该系统后,可以将进气歧管分成两段,通过改变进气管的长度和截面积,提高燃烧效率,使发动机在低转速时更平稳、扭矩更充足,高转速时更顺畅、功率更强大。  相似文献   

15.
宝马某些车型搭载的是N52B25TU系列的直列六缸发动机,发动机采用double-VANOS双可变气门系统和Valvetronic升程连续可变技术。这种无级双VANOS(如图1所示)结构与老款发动机采用的黑/白进气VANOS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6.
一、VTEC系统简介 广州本田雅阁轿车是一款具有跑车风采的豪华型轿车,发动机内装有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VTEC)系统,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每缸有4个气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主进气门以正常的开度开启,而辅助进气门则只是稍稍开启,以防燃油积聚在进气口内;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主进气摇臂和辅助进气摇臂与中间进气摇臂连接,使气门开度增大.  相似文献   

17.
可变进气歧管系统(VariableIntakemanifordsystem,即VIS),可以分为改变进气歧管长度的可变进气歧管系统、改变进气歧管横截面积的可变进气歧管系统和同时改变进气歧管长度及横截面积的进气歧管系统3种。三菱帕杰罗V77车的可变进气歧管系统属于第3种,由动力系统控制模块(PCM)控制转换阀的开、关来调整进气歧管的长度和横截面积。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传统的进气歧管设计往往要按照发动机的具体要求,或者按照高转速的要求设计,或者按照低转速的要求设计,再或者采用折中的办法,但是无论哪种设计,都不能兼顾不同转速时的需求,这时可变进气歧管应运而生,能够适应不同的发动机转速要求。文中对某型可变进气歧管进行仿真分析,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进气均匀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故障现象:一辆1.6L科鲁兹行驶里程51569km,车主报修发动机有"咝——"的漏气异响。故障诊断与排除:此车装配1.6L发动机(代号LDE),采用了可变进气歧管(VGIS)技术,VGIS系统的工作原理见图5。在发动机中低速时进气道为长行程,可以充分利用气流的惯性增压作用;在发动机高速时,进气道为短行程,可以减小进气阻力,从而提高进气效率,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扭矩。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丰田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可变进气正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并介绍了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